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5-17)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宋朝张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三月,宋仁宗赵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今后凡是参加科考的举人,只要取得殿试资格都被录取为进士,朝廷不再实行太祖皇帝制定的殿试末尾淘汰制。

消息一出,天下读书人为之欢呼。

这就意味着士子们只要通过了省试,就拿到了进士的名额,获得了做官的资格,至于殿试的名次排列开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了。

嘉祐二年,亲试举人,凡与殿试者始免黜落。---《宋史》

废除殿试黜落制度,提高进士的扩招比例,赵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促使他作出这项决定的是一位名叫张元的落榜举人。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宋仁宗赵祯

一个落榜的举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影响到皇帝的治国策略?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下宋朝的科举制度。

自晚唐以来,汉唐相承的门阀士族掌控朝政的传统已经被打破,到了宋朝建立之时,那些盛产高门士族的关中、山东、江南等地,已经被新兴的中小地主阶层(即魏晋时期的庶族,也称为寒门①)所取代。

没有了传统的门阀士族的支持,大宋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根基,就必须吸收中小地主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参与自己的政权中来,故而,通过科举来选拔优秀人才为己所用,就成为赵宋统治者笼络人心的政治手段。

当然,为了不让本朝的勋贵子弟成为新的门阀士族,宋朝初期,赵官家在制定了“文治”路线后,不仅放宽了科举录取的名额,还对科举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废除公荐制、勋贵子弟采取别试、实行糊名封弥制、誊录草卷制、增加殿试、知贡举官锁宿制度等措施,尽可能的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这样的改革和措施所产生的收益是很大的,就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②。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殿试: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科举,其实就是一场高级的钓鱼游戏。

欢快的鱼群为了抛入水中的诱饵竞相争逐,但却不知每次抛入的诱饵只够一条鱼吃的,其他鱼要想吃只能等待钓鱼者的下一次抛饵。

既然是大宋官家抛出的诱饵,那么收不收鱼竿,肯定也由赵官家说了算。

凭心而论,相对于唐朝的科举,宋朝的读书人幸福度是很高的,不仅仅是录取的名额增多,只要他们中了进士,就是皇帝的学生了,号称“天子门生”,因为新增的殿试环节是由皇帝亲自担任主考官的。

不过既然是考试,就一定会有名次的排行。

这是问题的关键点。

对于殿试的名次排行,赵官家给予的最终解释权是:为保证“鱼饵”的稀缺性,殿试实行末尾淘汰制,毕竟鱼太多了,一次是钓不完的,可以养养下次再钓。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状元及第,骑马游街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殿试成绩达不到赵官家的期望值,或者是垫底的同学,只能是先回家抓紧时间复习,来年重新再考了。

这一条官方解释权,自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开启殿试环节后,遂成了定例。

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多有累经省试取中,屡摈弃于殿试者。---《燕冀诒谋录。卷五》

宋朝统治者通过殿试黜落制度来保持“鱼饵”的诱惑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有的“鱼”始终咬不到钩,吃不到饵呢?

大家想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条“鱼”是不是永远也入不了钓鱼人的“彀”了?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入帝王彀,是宋朝读书人的之一目标

很不幸,本次汪郎文中的主角,大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的张元就是这样的一条“鱼”,而且是一条自认为有管仲、诸葛之才的“大鱼”。

他既自认怀有管仲、诸葛之才,自然也就受不了始终咬不到赵官家抛出来的“钩”的失落感。

在经历了几次殿试黜落后,这位自幼就立志要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张元,不由不怀疑起赵官家识人的眼光。

为此,胸怀大志的他选择了另一个“彀”,大宋夏州节度使李元昊的“彀”。

景祐年末(公元1034年-公元1038年),张元带着朋友吴昊一起投奔了宋夏州节度使李元昊的麾下,并积极地为李元昊的反宋、攻宋出谋划策。

华州有二生张(元)、吴(昊)者,俱困场屋,薄游不得志,闻元昊有意窥中国,遂叛往,以策干之,元昊大悦,日尊宠用事,凡夏人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教之。---《宋史纪事本末》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西夏武士

宋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李元昊以夏国皇帝的名义向赵祯下达国书后,宋夏之间爆发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脸面之战,究竟是宗藩关系,还是国与国的关系。

期间,好水川战役、定川寨战役都是在张元的一手策划之下,李元昊发起的攻宋战争。

正是这三年的宋夏战争,让李元昊最终取得脱宋自立的成功,在事实上和宋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直至“靖康之耻”发生之时,西夏都是宋朝西北边疆的劲敌。

而且在此期间,大辽居然也趁火打劫,丝毫不顾约定的宋辽兄弟之情,硬是从大宋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大宋落第举人张元投奔李元昊后产生的蝴蝶效应,如果张元不叛国投夏,否则李元昊不一定会反、敢反,而李元昊不反,大辽也就没有机会趁火打劫了。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好水川之战,张元的扬眉吐气之战

元昊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不第举子数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倚为谋主。---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富弼的奏疏

李元昊脱宋自立的成功,被宋朝君臣看成是天大的耻辱。

正因为如此,赵祯和他的臣僚们都意识到一点,那些在千军万马中一路杀进殿试的读书人,都是潜在的治国之才,任何一个都不能放过,必须装进自己的“彀”中。

故此,在庆历和议之后,赵祯痛定思痛,认为殿试黜落制度完全是自绝死路的愚蠢之法,必须进行改革。

故张元以积忿降元昊,大为中国之患。朝廷始囚其家属,未几复纵之。于是群臣建议,归咎于殿试黜落。嘉佑二年三月辛巳,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燕冀诒谋录。卷五》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宋、辽、夏三国鼎立

汪郎说:

张元屡试不第,继而投夏叛宋,这种行为是严重违背儒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是故被宋朝人所不齿,有关他的事迹大多语焉不详,而他的诗作也不被官方收录。

我们今天之所以还能看到他的诗,也是当时的宋人私自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不过,从他的诗上看,他之所以考不取进士,并不是赵祯的眼光不行,是他的文采真的有问题。

比如他那首最著名的诗,《咏雪》:

五丁仗剑决云霓,直上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一首好的宋诗意境并不弱于唐诗

不知道是否是记录其诗作的人故意为之,还是张元的真实水准,根本不押韵。如果这是他的真实水平,汪郎以为,这样的诗,在文治高峰的仁宗朝,真的吸引不了他人的欣赏眼光。

当然,这是汪郎的一家之言。

也许,张元擅长于策划、演说、谋略,而不是做文章,否则,为何他会拉着自己的朋友一起投奔李元昊,说不定是两人之间的互补,诸公以为呢?

注:

①古代的“寒门”不是我们今天所认知的寒门,而是魏晋时期相对门阀士族存在的中小阶层地主。

②《唐摭言。卷一》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清平乐下不清平:庆历增币的背后,大宋被逼无奈,大辽趁火打劫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宋朝和西夏对河西走廊的角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905/252416.html

“宋仁宗为什么要废除殿试黜落制度 这和一个叫张元的落榜人有关” 的相关文章

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张邦昌,北宋末年宰相,也是伪楚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127年1月,金国军队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金军在汴京没待多长时间,他们也无意留下金国官吏和军队统治这座城市。这是因为金国崛起时间不长,本族人口少,他们无力统治许多被占领区...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

乾隆皇帝生性喜爱享乐,多次下江南,其中发生了许多趣事,那么他下江南的时候,为何要杀掉一个算命的道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话说,有一次乾隆在下江南的路上,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一个算卦的先生,本着好奇的心理,乾隆便与之交谈了一番。交谈之中,乾隆发现这位老道士似乎算出了他的经...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蜀汉时期将领、宗室,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懿初随刘焉入蜀,刘璋时任中郎将。刘备进攻刘璋,吴懿归降刘备,历任讨逆将军、护军、关中都督。后随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与魏延在阳溪大破魏将郭淮、费曜...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奋家族,一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上的显赫的家族。石奋靠着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让后世几代人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连汉景帝刘启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并赐给石奋“万石君”的雅号,从此“万石君”就成了石家的光荣称号。石庆,河内郡温县人,石奋之子。石家的门风谨慎保守,举世闻名,所以石庆在年少时便十分谨慎...

桑弘羊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桑弘羊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可以说汉武帝在位 54 年,无论是在政治谋略上,还是在军事、文化、经济建设上,亦或是在对外外交上,武帝都有十分卓越的作为。他铸造了兴盛于鼎盛时期的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极大地扩张和开拓了汉朝领土。随着边境多事和灾荒的发生,财政日渐困难,他为了保持国库收支平衡,或者实现收入大...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能善终 乾隆为什么还要厌恶这个臣子

雍正的四大宠臣中,只有李卫得以善终,为何却被乾隆厌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新皇帝的上位都代表着一次政权的变更。我们所熟知的“康乾盛世”,三位皇帝,祖孙三代,用人制度、治国手段都大有不同。“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战的时候 司马懿为何要杀曹爽三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为何一定要将曹爽诛灭三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马懿灭三族,曹爽大骂道:“司马懿,你这个大骗子,骗我交出兵权却要灭我三族。都怪我太过天真,悔不听桓范之言落到如此下场!”话音一落,刽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间身首分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