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李广一生征战沙场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封侯
李广为什么难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位英勇善战的大将军,这个人就是李广。李广追随汉武帝一生,他与匈奴交战70多次,杀敌无数,受到士兵的爱戴。李广有着一个美誉,叫作“飞将军”,这个称号出自匈奴,这表现出李广的威慑力。在汉武帝为功臣加官晋爵的时候,原来职位比李广低,才能和军功不如他的人,因攻打匈奴有军功被封侯者有几十人,但是唯独李广没有被封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李广一生征战沙场,到死都没封侯,说起来也有些怪异,难道是皇帝故意为之?
李广在北方征战近50年,守卫着汉朝的疆土,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痛苦挣扎,为的只是保家卫国。李广那个时候没有想到封侯,他只是想为皇帝打好仗,之后赐封一个爵位或者一块土地,让自己的儿孙能够有饭吃。对于当时的军人来说,封侯赐地是莫大的荣耀,这意味着得到帝王和天下人的认可。李广戎马一生,他有着辉煌的战绩,然而却没能封侯。
可能李广到死都没有想明白,为何自己没有封侯呢?对此,学者们给出了几个观点。
之一个观点是,生不逢时和命运不济。
李广年轻时,正是汉文帝执政时期,虽然每次战役都立下大功,但“文景之治”时期,汉朝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是以文治天下的时候。那时不鼓励征战,因此,汉文帝对李广说:“现在汉朝是地广人稀,国力贫弱。假如你生在高祖的时代,那么一定会被封为万户侯。”汉景帝时期也大致如此。
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富民强,汉武帝喜欢开疆辟土,但战场的主角,已转换成卫青和霍去病这些年轻人。李广已不是主帅,只是大将军,他率性而为,兵无常法的指挥策略不能发挥至极致。因此,李广面对匈奴,每次都血染战袍,但战绩不佳,多次死里逃生。李广在大的战役中都与卫青和霍去病共同作战,可是这二人总是胜利而归,风头尽被二位抢去。
第二个观点是,李广不是军事全才,所以不得封侯。
李广治理军队的方式比较宽松,他不追求表面的形式,只要能够杀敌就行。宋人何去非认为,李广领兵作战不讲军阵,他军中的表册也非常简单。李广也爱护士卒,他打了胜仗得到皇帝的赏赐,都分发给自己部下。他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在士卒的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有人认为李广在后半生作战的时候屡屡失策,主要和他的战略方针有关系。李广喜欢打硬仗,很少使用计谋。汉武帝时期,李广带兵只进无退,每每与大敌厮杀的时候,都是伤亡惨重。但是,因为他与敌人拼杀的时候,骨子里带着一股狠劲,所以也能限制住匈奴。但是汉武帝时期,不及李广的人照样封侯,这又如何解释呢?
第三个观点是,汉武帝对李广有偏见,所以不想封他为侯。
李广是个率直的人,虽然很有才华,但他不善言辞。虽然他对士兵爱护有加,深受士兵爱戴,但他不善于媚上,加上年龄的差距,因此,汉武帝并不十分喜爱李广。李广多次出师不利,汉武帝就不愿重用李广。因此,李广最后一次出征时,汉武帝私下命令卫青不能让李广夺首功。汉武帝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相当迷信,认为李广屡征不顺,不是福将。汉武帝的偏心和成见,让李广不得封侯。除了这些观点外,也有人认为李广担任陇西太守时,杀过已经投降的羌人800名,有损阴德,所以无福享受侯位。这种说法带着一些迷信的色彩,很难让人信服。
李广征战沙场近50年,他服事了三位君主,但是都没有达到封侯的愿望,原因真的是上述学者们的猜测吗?这些我们无从查起,但正如太史公评价的那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年的那些王侯将相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李广将军没能封侯,却名垂千古。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