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高毁秦朝真的是因为报家仇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历史5年前 (2019-06-30)270

还不知道:赵高毁秦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历史上秦朝的赵高其人,是秦始皇和二世皇帝胡亥宠信的权臣,他声势显赫,一时权倾朝野。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到了赵高的身世时这样说: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长隐宫,其母被刑戳,世世卑贱。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很多历史学家有这样的看法:秦朝的覆灭,与这个卑鄙的阉人篆权误国多少有些关系。因此,再看《雍正王朝》胤禛打那个小太监耳光时说的那番托词,也就不足为怪了

赵高毁秦朝真的是因为报家仇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研究历史,人们不禁要问,出身卑贱赵高为什么能平步青云地进入秦王朝中央政权机关呢?有人说,这是因为他“通于狱法”,这一点秦始皇简直是“臭味相投”,自然而然就成为秦始皇的心腹了。秦始皇出巡途中病重,便让赵高给公子扶苏发送诏书,“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即让扶苏继承皇位。但是诏书还没发出,秦始皇偶了。丞相李斯在赵高的威逼利诱下,同他一起伪造了遗诏,扶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二世皇帝,赐公子扶苏自尽。接着,他千方百计陷害并杀死了掌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和蒙毅。

胡亥继承皇帝大位后,赵高又以“稳固统治”为借口,怂恿他“尽除去先帝之故臣”,结果,那位在胡亥继位中鞠躬尽瘁的李斯最终也难免一死。从此,赵高出任丞相,秦朝的中央大权完全被他掌握。这就完了?小看赵某人了,到了秦二世时,赵高的野心越来越大,甚至开始谋划篡夺皇位。

指鹿为马

对于赵高来说,胡亥比较容易操控,但是朝中还有那么多大臣,有多少人能心甘情愿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探一下自己的实力,也可以划分出哪些是支持者、哪些是反对者。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吧,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被赵高的异常举动搞的莫名其妙,但是,从赵高狡猾的眼神和阴险的笑容里还是读出一种不祥之兆。结果,个别有正义感的人说那是鹿,还有很多“墙头草”附和赵高说是马,还有一些人聪明,为了自保,干脆不发表言论,两不得罪。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赵高毁秦朝真的是因为报家仇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从表面上看,就是纯粹忽悠糊涂的秦二世胡亥,其实,如果严格来讲,赵高还有着自己的打算,那就是皇位。能做出“指鹿为马”这样事的人,篡夺皇位应该不是什么难题。篡位就篡位,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少见,但是,现在却有很多学者非要刻意美化赵高的篡位,让赵高摇身一变就成为一个“正面人物”,这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众说不一

关于赵高的身世,以及指鹿为马的目的,历来人们众说纷坛。清人赵翼在《除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中讲:

“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了。”

他自称,这种观念出自《史记索引》,得到许多人的共认,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二册“秦末社会矛盾的激化”章节中就这个观点指出:“赵高原是赵国远支宗室的后代,因其父犯罪,赵高被处宫刑,当了宦官……骗取了秦始皇的信任。”其实这种看法没能很好理解《史记》中所说的“生隐宫”的本意。在今本《史记》三家注中有一段“索引”的记载说“盖其父犯宫刑”,指出并非是赵翼认为的“自宫以进”,以苦肉计进行报仇。另外,还有一种较新鲜的说法,认为赵高不是“宫人”,因为京剧传统剧目《宇宙峰》中有赵高逼自己的女儿嫁给二世这一出。

因此,有人认为赵翼的观点本意只不过是为了故作惊人之论,因为今本《史记》三家注中“索引”部分,并无这种内容。就算赵翼真见了什么“孤本秘籍”,此说也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这说法与《史记》原文大相径庭,而“索引”是唐人司马贞所作,其史料价值不能与《史记》并论。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说赵高为“诸赵疏远属也”,并不是“赵诸公子”。因为“诸赵”一语,犹《史记》《汉书》中常用“诸吕”“诸窦”,“赵”乃姓氏,并非国名。而“诸赵”实际上指的是秦国王室。《史记》中记载得很明确:“太史公曰:‘秦之先为赢姓……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也指出:“秦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可见,所谓“诸赵疏远属也”是指赵高是秦王室宗室,因而所谓“赵高乃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综上所述,赵高并非“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而乱秦政。

事实上,赵高乱秦政的故事,只能供参考。如前秦王嘉撰《拾遗记》中记载一则故事说:“秦王子婴立,凡百日,郎中令赵高谋杀之。”秦始皇的鬼魂在梦中对子婴说:“余是天使也,以沙丘来。天下将乱,当有同姓欲相诛暴。”子婴因此“闪高于咸阳狱”。这故事以天道轮回为凭,胡编乱造,当然令人难以相信

郡主说

“指鹿为马”只是赵高对夺权和立威的一种心理试探,他忽悠的是秦王朝的整个政治势力。其实,就算赵高是赵国公子,他曾为“宫人”,又与秦二世胡亥加紧盘剥百姓,任意诛灭异己,滥用刑戳,使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将建立不久的秦王朝推向崩溃的边缘,这一罪名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在这种形势下,只要有星星之火,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偏偏此时,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正式拉开了秦王朝灭亡的序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906/260083.html

“赵高毁秦朝真的是因为报家仇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只维持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是为什么?

大泽乡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声响彻千年回荡不绝,但是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吴广、陈胜先后被杀,虽然他们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但是他们的迅速败亡也令后人唏嘘感叹。小编...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氏是什么人?她逼迫元顺帝禅位的原因是什么?

奇皇后,一个注定成为皇帝的女人,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们知道,古代每个嫔妃都让皇帝在位上。因为只有皇帝在位上,她们才有好日子过,生活才有保障。但是古代有个嫔妃,非常奇怪,她竟然数次试图逼迫皇帝退位。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嫔妃叫奇氏,出身于高丽贵族。她的父亲奇...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何进不死董卓还有称霸的机会吗 汉献帝会不会上位

还不知道:何进如果不死,董卓会有机会称霸天下么?汉献帝是否就不会登基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何进是外戚集团领袖,董卓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按等级上来说,何进是董卓的上司。都说汉朝是被外戚搞残的一个朝代,的确是这样。从汉高帝刘邦死后,吕后外戚就已经成为了汉朝朝廷内的毒瘤...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汉景帝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是汉武帝继承大统

还不知道:汉景帝共有14个儿子,汉武帝为何能继承大统,其他儿子结果怎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杨慎汉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前后历时四百余年,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汉武帝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名垂千古,他的事迹广为...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她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事情?

睿真皇后,官宦世家出身,历史上记载唯一失踪的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姿蒙珍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惠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不知诸君有没有听过这首《望断西京留传奇》,歌词里描写的女主角名叫沈珍珠。穿越历史,梦回大唐,唐代宗李豫时期,皇后沈珍珠在一场战乱中失踪,给史书留下了...

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张飞被杀时为何没有人发现 张飞的死对伐吴造成了什么影响

还不知道:张飞被刺杀时,为何没被大家发现,他的死为伐吴带来了什么影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时期,死得最憋屈的大将当属张飞了。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在战场上无人敢当,被古人选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可是他却没有战死在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而且他的首...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钟爱董鄂妃23岁就去世了 顺治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

顺治只活到23岁,一生只钟爱董鄂妃,那他的14个孩子是和谁生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作为大清入关以来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与其最为钟爱的董鄂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始终让人感怀动容。而三千佳丽中,如此独饮一瓢水的顺治,为何在他23年有限的生命里,...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