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战役把日本打服了三百年,也为王朝衰弱埋下隐患
在中国明朝时期,日本正处于战国时期,四分五裂内乱不止,1590年丰臣秀吉通过武力征战,结束了日本近百年的内乱,将日本统一,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一方面为了安抚国内武装势力和地主阶级的贪欲,一方面自信心的膨胀,欲望使然的丰臣秀吉将目光投向了东亚大陆,为了开疆拓土,攫取更大的领土。他妄图通过朝鲜进攻明朝,遭到朝鲜王朝的拒绝,从而引发了我国称之为的”朝鲜之役”。
丰臣秀吉剧照
彼时的朝鲜处于李氏王朝,国内军备松弛,官员内斗,腐败不堪,党派之争不断,民不聊生。
当时的大明王朝,正是经过张居正经过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的改革,经济实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国力尚算充实,呈现一片中兴的景象。但是也要面对北方的蒙古和女真族的骚扰。
明神宗
朝鲜之役分为两个阶段,前后经历了七年时间,双方前后投入兵力几十万。1592年日本发动军队20万侵入朝鲜,由于朝鲜长达百年未曾用兵,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日本军队势如破竹,一个月的时间就攻陷了朝鲜的京城,朝鲜国王李昖外逃。朝鲜在此期间不断向明王朝求援,神宗皇帝余大臣们商讨的结果是“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不久就派李如松率领辽东铁骑和戚家军等四万余人,驰援朝鲜。由于前期情报失误,对日本的兵力情况和部署情况并不熟悉,再加上和朝鲜关于军队指挥权方面的争议,致使前期战斗比较被动。直到明军第二批增援部队到达朝鲜,明军总人数达到了七万人,发动了平壤之战,日军溃败,明军取得了平壤大捷。在其后的大小战役中双方互有胜负,尤其是朝鲜的李舜臣在海上获得了大胜,夺取了制海权,从而切断了日本的海上补给线,日本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双方协议休战。
朝鲜之役
1593至1595年双方一直处于议和状态。但是好景不长,1596年4月贼心不死的丰臣秀吉再次出兵侵占朝鲜,而腐败不堪的朝鲜中了日本的离间计,将李舜臣打入大牢,剥夺了他的战功,日军获得了海上的补给线,调动将近十五万的大军进入朝鲜。在朝鲜的请求下,明军再次给了日军迎头痛击,取得了稷山大捷。朝鲜重新启用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双方交战正酣,而此时日本传来丰臣秀吉去世的消息,日军受到很大影响,士气低落,厌战情绪蔓延,最终撤离了朝鲜。至此长达7年的朝鲜之役结束。
鸣梁海战剧照
这场战争对交战的三方都有深远的影响,日本由于丰臣秀吉的穷兵黩武,在其死后,日本进入了德川家康的时代;而此次战役是大明王朝对外战争最辉煌的一次,也因此走上了盛极而衰;朝鲜更是有亡国之忧,其实力大伤。从此之后东亚的政治局面得以维系,日本在三百年间未再动兵,迎来了和平时期。但是也有史学家说朝鲜之役将明王朝的国库损耗殆尽,精锐的辽东铁骑也损失惨重,直接加速了明王朝的覆灭。对这些观点不知道您有什么观点?可在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