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高僧都曾去过印度取经,这两位法师竟让玄奘自愧不如!
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法显和义净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这三位大师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曾经西行到古印度求过法,他们既为佛教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又成为了中西文化的传播使者。在当代,一提取经的高僧,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玄奘大师,因为他是《西游记》中唐三藏的原型,其实这三位高僧他们都有独特的佛学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法显和义净要高于玄奘。
玄奘,俗姓陈,名袆,被世人称之为“唐三藏”,年幼时,家里十分贫困,于是玄奘在13岁时,便在洛阳出家,年少的玄奘十分聪慧,整日刻苦专研佛学,隋末唐初,各家学派十分混乱,玄奘为更好的研究佛学,便决心到天竺(古印度)取经,一来可以丰富自己,二来可以更深入地学习佛经、佛法。
玄奘这一去,就是二十年,在这期间,他专心在那烂陀寺学习,时常跟当地佛学专家探讨,因其对佛学的独特见解,玄奘的名气开始逐步提升,他学佛有成后,携带者657部经书,回到了长安。从此,玄奘带着弟子开始宣传佛法,并和弟子共同翻译出75部经、论著作。
法显,东晋高僧,出身于平阳郡一个姓龚的人家,他有三个哥哥,但均年幼夭折,父母为保他平安,在法显三岁的时候,便送他去当和尚,两相比较,法显出家比玄奘还早10年,与玄奘相同,他也去过古印度取经,法显去的时间远比玄奘早,因此法显又为称为中国海外取经之一人。
最让玄奘比不了的是,法显大师为追求佛学的更高境界,他在65岁的时候,依旧坚持出游,花费十三年的时间,从亚洲大陆穿行到南海洋路,在此期间,他一共走了二十多个国家,法显在取经的过程中,跋山涉水,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正如他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等他再次回到祖国的时候,已经87岁了,在出游的期间,他留下来一部又一部的杰出作品,如《佛国记》。
义净法师,出生于公元前635年,他一生先后译出佛经107部,428卷。他十四岁出家后,以玄奘法师为自己的榜样。在取经所走道路的选择上,义净比玄奘更传奇,玄奘取经皆循陆路,而义净却由海陆往来,以至于他在南海遭遇两次狂风暴雨,险些丢掉性命。
693年夏天,义净取经归来,抵达洛阳后,武则天特意为义净举行了欢迎仪式,并亲自出城迎接,这在当时可是十分了不起的。比如玄奘取经回来后,虽然也有欢迎仪式,但并不是唐太宗亲自迎接,而是大臣房玄龄出城迎接的。因此,从当时帝王的欢迎仪式上对比,义净的规格,明显要高于当年的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