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1-03)190

一直以来,大家都说秦始皇出于个人自私而坑杀了大批儒家学子,毁灭了大量文集,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对于秦始皇的为人,无论是褒还是贬,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他倒行逆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进步。

那么,历史上真是这么回事吗?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但要说明的是,秦始皇焚书事件是经过众丞商议的,其中主导者是李斯,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

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 配图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 *** 力能够控制的要素。

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是如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讲究思想统一。

因此,秦朝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所谓的“焚书坑儒”’,完全是当时新的国家规模和奴隶制过渡封建制所产生的各地不利于统一的矛盾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事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 配图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鲸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

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此外,我们要注意一点,秦始皇焚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主要是焚烧被兼并的国家残留的歌颂当地先王,以故非今,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书籍。且重要的他国典籍焚烧前都国库归档。

至于所谓的“坑儒”,事实上所坑非儒,而是方士。

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在焚书的第二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司马迁从十多岁起,就开始遍游中国,二十三岁时,其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就已经接任其父的职务,担任汉太史令。如果从20岁开始算起(-147年),距离焚书坑儒(-212年)时间跨度,不过65年而已。相当於2017年往前推65年(相当於建国后1952年)。

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时间跨度之内,以司马迁的学识和所处高层的地位,焚书坑儒这样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 配图

所以说,“焚书坑儒”这一几乎可以肯定是很大一部分是杜撰的事件,却成为了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使其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恨不能掘墓鞭尸。

事实上,秦始皇反对儒家思想是有道理的。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偏偏是新事务,各种改革措施,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当时六国贵族,也借着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从而取得失去的权势。这让秦始皇怎么办?

虽然统一的秦朝只持续了十几年,但以后历朝所有统治者,无一不把统一思想看成维护统治的关键手段,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大一统思想正式形成。此后所有的统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核心思想。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汉朝的“尊儒”,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要统一思想。

正所谓,人言可畏,笔利如刀。可以说,得罪文人特别是后来得到权柄的文人实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自汉而下,儒家盛行,一直占据主流地位,也几乎成功让一个立下不世之功的千古一帝遗臭万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1/292315.html

“焚书坑儒,秦始皇所背负的一段千古奇冤” 的相关文章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张春华作为司马懿的妻子 司马懿晚年时期为何绝情的对待糟糠之妻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司马懿狠心对待糟糠之妻,他为何如此绝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司马懿的一生褒贬不一,他前期对魏国鞠躬尽瘁,尽心尽力的辅佐着四代曹氏主公。当然也有人说他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雷霆一击,从他能为了不出仕装病八年就可以看出,司马懿这个人腹中城府之深厚。司马懿这一生有九子一...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都诞生过哪些英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方面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文官方面曹操有“五大谋士”,刘备有“卧龙凤雏”,孙权有“四英杰”。除了“四英杰”“十二虎臣”,东吴还有“五君子”。东吴五君子的出处颍...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曹魏和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他为何归降蜀汉?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宗敏与张献忠为何都要杀妻?真相是什么?

刘宗敏原为锻工,从李自成起义。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南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清顺治三年),清朝因对割据四川的张献忠劝降未遂,派出肃亲王豪格统领满汉大军前往征讨。当年五月,豪格率部夺取汉中,有了对张献忠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优势。此时的张献忠不仅面临着清...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北宋初年名臣,为相十二年,深为真宗信赖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澶渊之战时,权任东京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并监...

哥舒翰手里握着二十万大军 最后为什么会输给安禄山

哥舒翰手里握着二十万大军 最后为什么会输给安禄山

还不知道:威震边关的哥舒翰,为什么手握20万大军,却惨败于安禄山手里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哥舒翰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一代名将,在抵御突厥入侵,保卫大唐边关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朝西部边民唱出的一首民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就是对哥舒...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