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乾隆为什么要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1-04)140

导读:颐和园是著名的保护遗址,在颐和园的一角却有一只石船。相传这个石船是由乾隆所建造。那么,乾隆建造这条石船的用意是什么呢?

乾隆为什么要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 配图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清漪园历时15年竣工,是清代北京着名的“三山五园”即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第二次 *** 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也将清漪园付之一炬。佛香阁、排云殿等建筑均遭到严重破坏,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石舫舱楼也被全部焚毁。

舫是中国传统园林中最独特的一种水上建筑,它的建筑外形和内部结构都与舟船极为相似,故称之为“舫”。这种舫式建筑不仅可以丰富园林中的景致,还可以供人们在舫内游玩宴饮,观赏周围的湖光山色。舫的下部船体通常以石头筑砌,上部船体为木制结构,整座舫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头舱约占舫长的二分之一,歇山顶,给人以气势非凡之感。

中舱内往往有一堂隔,以分作内外两舱。尾舱两层,登楼可极目远眺;船头一侧通常置石条仿跳板,以供人们借此从池岸登船。颐和园“石舫”堪称中国园林建筑中的“舫之珍品”,船体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船上二层白色木结构楼房,都用油漆装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镌刻有砖雕装饰,整座石舫既精巧华丽,又不失典雅恢宏的气势。

不过,乾隆皇帝在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并不单单是因为对“舫”情有独钟,而是还别有一番用意,这在他的《御制石舫记》中即可以看出:“若夫凛载舟之戒,奠磐石之安,虚明洞达,职思其居。”为建石舫,他还专门写了一首诗:“雪棹烟蓬何碍冻?春风秋月不惊澜,载舟昔喻存深慎,盘石因思奠永安。”

乾隆为什么要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 配图

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建“舫”之初衷,其实是想借用古训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典故来告诫后人“水不能覆”,并喻示清王朝坚如磐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古训典出《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

鲁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人也,何足以知之?”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在《荀子·王制篇》中也有这么一段话:“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颠覆于水中。唐代政治家魏徵在贞观初年,曾多次劝唐太宗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并引《荀子》语,谓君似舟民似水。见《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乾隆为什么要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 配图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徵更进一步强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乾隆皇帝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建一艘大“石船”,可谓寓意之深。

遗憾的是,这艘大“石船”建成不到百年,就被千里迢迢乘着坚船带着利炮而来的英法侵略者所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石舫重建时,按慈禧意图,原为古建筑形式的舫上舱楼改建成了西式舱楼,取名清晏舫,取海清河晏、江山太平之意,石舫成了慈禧太后赏览风景和饮宴的地方。

颐和园的这艘大石船不仅见证了清王朝的覆灭和历史的沧桑巨变,更证明了只有政治清明、吏治廉洁、百姓拥护才是国家百世不移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兴旺的不朽基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1/292589.html

“乾隆为什么要在颐和园中建造石船有何用意”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秦始皇当初为何将扶苏赶去边疆 秦始皇是不喜欢扶苏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始皇为何赶走扶苏,送扶苏去边疆,是不喜欢还是太过重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为什么嬴政赶走扶苏?不喜欢还是怜爱,大家都解,皇帝的长子扶苏是秦朝最好的王位继承人,然而,秦始皇却把长子赶到边远地区,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秦始皇太恨扶苏,恰恰相反,他太喜欢扶苏,秦始皇,中...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高顺比张辽和臧霸更有能力 曹操为什么还要杀他

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麋芳和傅士仁跟随刘备几十年 最后为何在刘备巅峰时叛逃

还不知道:麋芳、傅士仁跟随刘备25年,为何在刘备势力最鼎盛时期叛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糜芳最终选择背叛刘备,投降东吴,其中的罪魁祸首正是刘备的义弟、义薄云天的“武圣”关羽!需知道,糜芳与刘备的关系可是相当的铁,按理说是不应叛蜀投吴的。了解三国历史的网友应该都知...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三国时期魏延和杨仪的关系为何不好?背后是何真相?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最信任重用的人有两个,一个是骁勇善战的魏延,另一个则是掌管军务的杨仪。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诸葛亮临终前,安排杨仪、费祎、姜维等组织退军,其中以杨仪为首,并希望魏延领军断后。诸葛亮死后,杨仪让费祎去刺探魏延的态度,魏延希望杨仪可以护送诸葛亮灵柩回...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刘备在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会对诸葛亮说自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为什么对诸葛亮说“自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在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背景进行全方位了解后便会发现,曾几何时,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人人平等的概念并不存在,而君主与臣子,臣子与百姓之间更是有着极为悬殊的地位差距。可凡事皆...

都说李治是一个窝囊的皇帝 李治真的是软弱无能之人吗

都说李治是一个窝囊的皇帝 李治真的是软弱无能之人吗

还不知道:被称为窝囊皇帝的唐高宗李治,是真的软弱无能,还是暗藏大智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塑造了绝代女皇武则天的唐高宗李治,是真窝囊,还是另有隐情?唐高宗李治将唐朝带入了鼎盛的巅峰,不仅国力极为强盛,国土面积也到达最大。李世民没有覆灭高句丽,而李治完成了这个使命...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的妻子 长孙皇后为何腰间总系一袋毒药

还不知道:长孙皇后,贵为千古第一贤后,为何总会在腰间系一袋毒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贞观初年,上林苑,初春时节的桃花正开得艳,新帝李世民携结发妻子长孙皇后于上林苑内赏桃,春和景明,春光灿烂,桃花熙熙攘攘地在微风中舒展身姿,长孙皇后面若桃花,粲然一笑,于上林苑十里...

田蚡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田蚡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中国古代是很讲究血缘和宗族关系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古时的法律没有现在这么完备,一个人的生死,完全掌握在当权者手里,杀伐决断,都不过是一小部分人的事,也因此,有许多好官都死在了奸人当道的世道里。历来各朝达官显贵的女子们,除了小部分向往自由的爱情之外,大多数都想进宫,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