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3-17)210

在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中,李元吉的名声是最不好的,也是最没有成就的。可以说他能被封为齐王,成为唐朝的王爷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李渊与皇后窦氏的亲生儿子,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不过他这个齐王当的也很憋屈,不受李渊的喜欢,还常常当众训斥他,让他很没有面子。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李元吉剧照( *** 图)

据说李元吉一生下来便全身黝黑,非常丑陋,因此他的父亲非常不喜欢他。他在这种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下长大,从小就生活在军营里,可惜才能实在太平庸了,很多年都没有立下战功,好在他天生力大无比,善于使用各种兵器,这才让李渊把他留在太原的大本营里镇守,唐朝建立后被封为齐王。

李元吉这个人长相不好,而且智商情商都让人着急。他性格阴险狠毒,张扬跋扈,对下属很不好,而且还喜欢沉迷女色,常常做出一些十分荒唐的事情,弄得朝臣对他避之不及,他渐渐变得孤立。就在这个时候,他做出了一个最愚蠢的选择,那就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他只看到李建成是太子也就是未来的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惜李建成虽然是太子,却是个平庸的人,而且与秦王李世民是死对头。李元吉便常常替李建成出主意,想尽办法要杀掉李世民,不料反倒被李世民抢得先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将他与太子李建成都杀死了,还把李元吉的全家几乎都杀光了,可惜李元吉年纪轻轻便死在自己的亲哥哥手里。

李元吉是怎么死的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弟弟,不过李元吉身在帝王家,却被自己的亲哥哥李世民亲手杀死在玄武门之下,可谓骨肉相残,不仅如此,李世民连他的五个年幼的儿子也不放过,一同被处死了。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李元吉画像( *** 图)

史书记载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生母为皇后窦氏,是李世民 的亲弟弟,但是与李世民的爱民如子、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不同,李元吉自幼就专横跋扈、阴险狡诈,更爱背后伤人,而且还沉溺女色、不尊礼法,在李渊起兵推翻隋朝的过程中并没有立下很多功劳,不过也被封为齐王。

李渊称帝后,封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元吉看到李建成为储君,便四处巴结他,与太子结为一党,他们看到秦王李世民功劳更大,又笼络了一批谋士忠臣,担心李世民会对他们的地位造成威胁,于是几次想暗害李世民,还在父亲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企图挑拨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在这中间,齐王李元吉最为积极,多次提议对李世民进行刺杀,因此李世民非常痛恨他。

终于有一天,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先下手为强,在长孙无忌等人的策划下,埋伏在玄武门下,将正要去上朝路过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连同他们的部下,一起杀死了,并且把他们的妻妾儿子也全部杀死,李元吉这一支的后人几乎无一幸免,从此李元吉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元吉与李世民的关系

李世民与李元吉这兄弟两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刚开始他们之间的也是还好的,毕竟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虽然父母都不喜欢李元吉,因为他实在长得太丑了,不过李世民并没有对李元吉表现的很厌恶,而且李元吉自小在军营中长大,又善于使用兵器,曾经在李世民军中待过一段时间,但是李世民治军严明,李元吉又天性散漫,不服管教,所以他常常感到不自在,相比之下,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更为亲近。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玄武门之变( *** 图)

后来李渊派李元吉去李世民那里学习打仗,但实际上李渊怕李世民拥兵自重,李元吉是去监视他的,李世民知道后与李元吉起了矛盾。

有一次,李元吉与李世民的手下尉迟敬德比武,李世民偏向自己的下属,这让李元吉更加怨恨李世民。李世民的秦王府在很多地方都胜过李元吉的齐王府,朝中的大臣都明显偏向李世民,对他这个齐王却满不在乎,这引起了心胸狭窄的李元吉的妒忌,他常常在父亲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挑拨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父子之情。

更让李元吉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妻子齐王妃杨氏竟然与李世民有私情,公然给自己戴绿帽子,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彻底恶化。李元吉一气之下投靠太子李建成,并积极帮李建成出主意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先下手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杀死了李建成,李元吉见状连忙用弓箭企图勒死李世民,被李世民的部下杀死。

李元吉为何支持李建成

齐王李元吉一生中做的更大的一件蠢事就是倒向了太子李建成一边,企图与东宫太子联手除掉秦王李世民,没想到最后却落个与李建成一起被杀死的命运。那么李元吉为什么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当时最有实力,功劳更大的秦王李世民呢。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李建成与李元吉( *** 图)

原来李元吉曾经与李建成有过患难真情,在讨伐军阀刘黑闼的过程中,他们遭遇到敌人的埋伏,兄弟两人被困在山谷里一起打野味、啃树皮才熬过来的,所以李元吉心里非常感激李建成,心里自然就对他很亲近。

相反,李元吉一心想建立军功,他的父亲李渊把他安排到李世民的军队中,但是李元吉基本上是在监视李世民,没有打过几次仗,而且李世民治军严明,李元吉也感到很不自在,两人矛盾渐渐加深。

李元吉虽没有多大能耐,却也想着做皇帝的美梦,他目光短浅,只看到李建成是太子,将来登上皇位的机会大一些,所以就选择投靠李建成,期望将来李建成做皇帝后能封他做太子,他根本没想到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实际上李世民的实力、声望、手段都远远高于李建成。

而且李元吉心中没有半点谋略,他只会看到眼前利益,根本做不出先帮李世民除掉李建成,然后发展自己的势力去对付李世民这样的曲线上位的策略,他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其实这场皇位争夺战的主角是李建成与李世民,李元吉顶多只算是个配角,李世民也没有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玄武门之变中,本来也没有想杀死李元吉,只是他倒霉了,做了他两个哥哥斗争的牺牲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3/305228.html

“解析李元吉为何舍弃亲哥而支持建成太子” 的相关文章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梁士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

梁士彦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功绩?

梁士彦,字相如,北周大臣、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德四年(575年),北周武帝发动灭北齐之战。此战之中周武帝意志不坚加上身有微恙,于是中途退军。为了巩固此次伐齐之战的成果,周武帝于是留梁士彦镇守晋州。正是梁士彦死守晋州,力挫北齐,这才使周武帝信心...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对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接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被认为是仁义之君,以铲除奸佞、匡扶汉室为己任,让大家十分钦佩。然而在汉献帝退位,仍然活着的情况下,刘备没有去迎接汉献帝入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北伐先后打了七次 诸葛亮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七次北伐为什么都不能成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刘备开始发迹,刘备的梦想就是匡扶汉室,这一点在于刘关张桃园结义、三顾茅庐、称王称帝等中都可以看出来。而诸葛亮之所以死心塌地的跟随刘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也是刘备的梦想是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诸葛...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顾茅庐的人换成孙权和曹操 诸葛亮的隆中对又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是孙权或者曹操,诸葛亮的隆中对会怎么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刘备可以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是因为以他当时的地位,他是可以放下这个身段的。而孙权和曹操则不同,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孙策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切,文臣武将兼具。而曹操更是在起事之初...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三国时期关羽对马超是什么看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关羽和马超同为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在刘备手下效力,关羽是嫡系,马超是后来的降将,马超来投降刘备时,关羽就曾公开看不起马超,轻视马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马超为什么没有回应?关羽轻视马超,或者是看不起马超,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马超来投降时,关羽就写信...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刘备;其...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南北朝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裴昭明(?~502年),字昭明,河东闻喜人,南朝大臣,南中郎将参军裴骃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裴昭明,河东郡闻喜县人,昭明年轻时便传授儒学和史学,宋泰始年间任太学博士。有司奏报说:“太子结婚,纳征礼用的是玉璧和虎皮,不清楚这有什么根据。”裴昭明发表见解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