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中国历史5年前 (2020-04-17)160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顾命大臣是指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的大臣。

中国历史上从秦朝的赵高开始,一直有“顾命大臣”摄政一说。摄政,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他(她)可能是太后、皇后,也可能是摄政王、外戚权臣、辅政大臣,其权势应在当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决定皇帝的废立。能被选中做“顾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翘楚,再加上没有裙带关系做后台,他们一般都比较小心谨慎,整体表现远好于外戚。给人的印象也远好于外戚。

老皇帝大行之前,通常会郑重其事地将幼小的储君托付给朝中重臣,是谓顾命。但在2700年的历史长河中,小皇帝与顾命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没中断过。不是废皇帝,就是被皇帝杀。

公元1861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辛酉年),8月22日子时三刻,咸丰皇帝从昏厥中醒来,看上去还有些精神,但他清楚,这是回光返照,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咸丰皇帝招来老婆孩子,以及随侍重臣,安排后事。他为6岁的儿子载淳,安排了八名大臣辅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这便是咸丰八大顾命大臣。当晚咸丰驾崩于承德行宫烟波致爽殿。

11月2日,也就是咸丰驾崩两个多月后,顾命大臣之一,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署领侍卫内大臣肃顺,护送着咸丰的灵柩从承德回归北京,这天灵柩来到了密云。此前,慈禧以皇帝尚幼,不能长久护灵为由,先期间道回京,一同回去的还有其他七名顾命大臣。

连日来,秋雨不停,道路泥泞不堪,护灵队伍上下疲惫不堪,肃顺来到地方官员安排好的驿馆,稍微擦洗一下,拖着疲惫的身躯躺倒炕上,由两名小妾服侍着。肃顺闭上眼睛,考虑着咸丰帝大行之后,北京那诡谲多变的政局。

温柔乡中,肃顺很快就睡着了,到了半夜,一阵喧闹把肃顺惊醒,还没来得及穿戴,一伙全副武装的侍卫冲入了他的睡房,醇郡王奕譞奉上谕捉拿肃顺。此时这位刚刚获得咸丰顾命,权倾一时的肃顺,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在骂骂咧咧中束手就擒。他不知道的是,另外七名顾命大臣,此时已在北京被捕。

大清朝最后一个,也是中国帝制时代最后一个顾命大臣团队,在被任命两个多月之后,全军覆没于一场宫廷政变中,为首三人,肃顺被斩首,载垣、瑞华被赐自尽,其他人削职流放。

从此,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顾命大臣制度,彻底成为了历史。

伊霍开了坏头,小皇帝都要留神

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顾命大臣从来就是一种高危职业,在绵延几千年历史中,小皇帝与他爹安排的顾命大臣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从没中断过。

“顾命”一词出自尚书《顾命》篇,讲的是,周成王将死,恐怕太子钊不能胜任,命令大臣召公和毕公辅佐太子。

在中国古代的君权政治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小皇帝年幼,无法统治帝国,最常见的就是这种“顾命大臣”体制,帮助小皇帝完成过渡。

但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顾命大臣要么是皇帝宗室,要么就是朝廷重臣,在先帝时便掌握大量政治资源。尽心辅佐者有之,飞扬跋扈者有之,直接废小皇帝的亦有之。不管是哪种顾命大臣,他们必然与君权存在矛盾。

古代政治话语中,有这样一句,“行伊霍之事”。这是小皇帝最不愿意听到的,一旦有人唠叨这个,小皇帝便如末日来临。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伊是商朝的伊尹,霍是西汉的霍光。此二人都是顾命大臣中的佼佼者,他们忠心用事,身前虽然权倾朝野,但都没有成为篡逆者。所以先帝们都希望自己的臣子,能以他们为榜样,尽心辅佐儿子。

但是伊霍二人却有着令小皇帝惊悚的手段。伊尹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顾命大臣,这位先生不简单,以一个厨子出身,做到商汤的宰相。根据史学家钱穆的论证,宰相最早是指帝王家中祭祀之时,行使宰牲权力的重要大臣。由此看来,这个职衔就是由伊尹开始的。

在商汤死后,伊尹接受了顾命之责,成为商汤长孙太甲的师保(太师、太保)。他在顾命任内做了一件大事,他称因为太甲不守爷爷的祖训,治理国家乱七八糟,便将其发配到爷爷的墓地桐官守墓,面壁思过。直到太甲知错悔过,方才放回国都,将王权奉还。最后君臣相得,成就一番盛世。

但《竹书纪年》讲了另外一个更为惊悚的版本,伊尹废太甲自立,将其囚禁,7年后太甲出逃杀伊尹,才得以恢复商朝社稷。无论哪个故事,都告诉世人,伊尹手中握有废立君王的大权,而且幼君根本无法抵抗。

霍光则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在汉武帝晚年深得信任,武帝临终前,将其招来,以幼子刘弗陵托付之,“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霍光遂以大将军职为顾命。只是这位爷同样手段非常,在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因其无嗣,便引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后就以其 *** 无道,报请上官太后废除了他。另立武帝废太子留在民间的儿子刘病已继位,是为汉宣帝。

伊霍二人虽然都没有篡位,都在身后将大政归于皇帝。但他们运用手中权力废立皇帝,开了一个极坏的头。日后“伊霍之事”便成为所有小皇帝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据说明万历皇帝小时候,因为贪玩饮酒,被自己亲娘李太后招去教训一番,最后扔给万历一本《汉书》,让他好好学习《霍光传》。这下可了不得,其中潜台词万历如何不知?当时他的顾命大臣便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张居正。此间逸闻,足见顾命大臣对小皇帝的威慑力。

正是这种威慑力,给先帝期待的君臣相得的理想状态中投下了阴影,成为历朝历代顾命大臣与小皇帝之间生死相搏的原罪。

那位万历皇帝,到张居正去世后,立刻将其打倒,罚没家产,逼死其子,还差点要开棺戮尸。足见万历心中对张居正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明知有野心,顾命却是紧箍咒

在中国历代政治话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主少国疑”。谁都明白,一个年幼的君主在中国政治版图中可谓九死一生,特别是生逢乱世的小皇帝,被权臣干掉、取而代之的例子多如牛毛,举不胜举。

于是,那些对权术精通的皇帝们采取了各种方式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其中一种手段是杀大臣,这一招用得最狠的是朱元璋,他将跟随其开国的文臣武将杀个干净,就是为孙子、年幼的朱允炆日后登基扫清隐患,同时又安排孙子一众叔叔在外领兵。

朱元璋手段不可谓不狠,安排不可谓不周到。但还是不行,大臣中没有棘手的了,却被领兵在外、制衡中央的儿子(朱棣)篡了孙子的帝位。

诛杀权臣也不是保险的办法,在某种情况下,君王为了社稷的安全,无法对权臣动手。托孤顾命,有时候也成了克制臣下野心的一种妙法。

最著名的托孤之一,就是刘备在白帝城对诸葛亮的托付:“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顾命之辞一语点破诸葛亮与他那傻儿子刘禅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托付重若千斤,让权臣诸葛亮不仅没有二心,还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蜀汉的对手曹魏政权身上,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弥留之际,把司马懿召到近前,“以后事相托。死乃复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

什么后事,自然是幼子曹芳啊,“君其与爽辅少子。”曹睿不可谓情不深,意不切——为了见你一面,把儿子托付于你,连死都能忍,如今见了老兄,死无恨了。

他以司马懿和曹氏宗亲曹爽(曹操族子大都督曹真之子)为顾命大臣。其中对司马懿的托付与刘备白帝城托孤颇为相似,也是笼络权臣,不至其有二心的手段。而且曹睿还以曹家宗室的曹爽为制衡。这样的 *** 在他看来可谓万无一失。

但是,他的设计只成功了一半,虽然司马懿终其一生都没有对曹芳不利,篡夺其位,但他却消灭了大将军曹爽,为儿孙辈篡位扫清了障碍。

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斗得你死我活,无论哪国都不能诛杀司马懿、诸葛亮这样的国家柱石,但这些人能力太强,势力太大,如何能让小皇帝安然无恙呢,在老皇帝看来,惟有托孤了。事实可见,这两次顾命都勉强算成功。

但以顾命之恩也不一定都有作用。到了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临终前进行了一次无奈的托孤。他的儿子高殷年幼,只能以弟弟高演为顾命。高洋知道弟弟是什么德性,几乎用恳求的语气对他说:“夺时但夺,慎勿杀也。”侄儿的皇位,你要夺便夺了,但请给他留条活路。

结果高演做到了上半句,没做到下半句,废了侄儿高殷一年后就把他杀了。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顾命大臣是几千年政治实践下的无奈之举

在史学家钱穆看来,中国帝制的历史,就是一部皇权与相权争夺的历史。顾命大臣是相权对皇权的侵夺,甚至某种程度上还会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如何能让小皇帝与顾命大臣相安无事?

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的近臣,肯定是与他性情相近,政见相同的人。但对于小皇帝来说,就未必了,他自然也有与自己性情相近的臣子。从个人感情上也决定了,顾命大臣和小皇帝尿不到一个壶里。

但为什么即使如此,老皇帝还是笃信顾命大臣?由始至终几乎每个朝代但凡幼帝继位,都会顾命呢?

从某种程度上,顾命大臣制度是极其无奈之举,是由皇权继承制度,无法克服的内在原因决定的。

在古代民主制度中,如古希腊、罗马共和时期,国家的执政官都由公民选出,一般而言都能选出贤良勇武之辈,绝对不可能选一个没成年的小孩,因此根本没有小皇帝无法自立的问题。

但皇帝专制是子承父业,无论多么英明神武的皇帝,未必一定能生出同样英明的儿子,而且也不可能每个太子都已成年。怎么办?

有的时候,会采取“兄终弟及”,这种政治安排多出于国家处于战争纷乱之时。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初年,太祖赵匡胤与太宗赵光义之间“斧声烛影”的典故。在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国这些华夏大分裂时期,更是十分常见。前面讲过的高洋、高演两兄弟就是这种情况。

但“兄终弟及”始终不符合古代继承制,也容易造成纷乱杀戮。所以在政局稳定的时代,不会有市场。

那么另一种办法就是太后垂帘,明朝以前,除了顾命大臣之外,太后垂帘的过渡方式十分常见。汉朝、唐朝、宋朝都以太后垂帘为小皇帝保驾护航。本来自己老妈看护儿子,自然再好不过。但事实上,也会出现问题,那就是外戚干政。

所谓外戚就是皇帝他妈或者老婆的亲戚,有时候外戚的问题会演变得非常严重。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以太后临朝,造成吕家权势熏天,竟然打破刘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誓约,封吕氏数人为王。如果不是周勃、陈平两位汉初名臣平定吕氏篡位的叛乱,汉室江山或许真得姓吕了。

但即使如此,两汉400余年,外戚干政一直是非常严重的政治隐患。后世对此也没彻底吸取教训,直到唐朝,还出了个女皇帝武则天。真正克制住外戚干政的,是从宋朝开始,宋朝虽然仍有数次太后垂帘,但强大的文官制度,终于将外戚干政的隐患消除。

这便出现了后党势力与文官势力相制衡的政治格局,回到本文最初,中国最后一次顾命大臣的尝试,咸丰的政治遗嘱,便是典型的例子。

咸丰任命八大顾命,又给了自己两个老婆——慈安一枚“御赏”章,慈禧一枚“同道堂”印。规定上谕诏书,必先由顾命大臣起草,然后两宫皇太后先后用印,开头以“御赏”起,末尾以“同道堂”终。只有这样的诏书才是合法的朝廷敕令。

咸丰的安排就是让帝后一方与顾命大臣互相制衡,达到皇权的平稳过渡。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婆慈禧,那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野心女人,甚至是可以和武则天、吕雉并列的后党顶尖精英。只两个多月就干掉顾命团队,收回大权。

慈禧儿子载淳原来的年号是“祺祥”,这是顾命大臣起的年号,慈禧夺权后改为“同治”,其意明显,就是两宫皇太后与皇帝同治天下。

同治,就如谶语一般,正是对几千年顾命制度更好的墓志铭,从周代的“共和”始,到清末的“同治”终,历经2700年轮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004/310515.html

“顾命大臣帝制时代打不破的死局” 的相关文章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康熙能顺利扳倒鳌拜与索尼有何关系?

索尼,清朝开国功臣之一, 康熙皇帝身边的首辅大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索尼算得上是清朝的政治体制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转移到“皇权制度”的重要人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柔中带刚的行事作风,先后度过了多尔衮时代和鳌拜时代,顺利地把皇权交到康熙的手里,让康熙...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李信率领20万大军灭楚失败 秦始皇又是怎么处理他的

对李信率20万秦军灭楚,结果大败而归,秦始皇是如何处理李信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信的名气其实是沾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光,他是李广的先祖,但他确实是陇西李氏崛起的关键性人物。李信生平在史书上记载得并不详细,其祖父李崇曾任陇西太守,其父曾任南郡太守。由此可见,李信有可...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姚崇也参与了政变,为何武则天退位时他灰痛哭?

提起“神龙政变”,就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个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虽为妩媚入宫闱,却因智谋赎尼身。孤凤展翅腾龙位,弱女挥手伏众臣。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从春秋时代到1912年宣统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则天绝对是一位极其独特并...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韩信当初手握重兵 韩信为何没有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手握重兵的韩信,为何不起兵反叛刘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至少有两次反叛刘邦的机会,第一次是刘邦跟项羽对峙于鸿沟之时,第二次是钟离昧逃到楚国之时,当时的韩信为楚王,第一次韩信压根就没有反叛的想法,只是想趁机从刘邦那里捞点好处。第二次的韩信是有那么点心...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桓范为了房子真的谋杀下属吗 这件事情是真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桓范为了房产,不惜要谋害下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桓范在三国群英聚会的局面下,其实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诸葛亮、司马懿、曹操这些人要比他闪亮得多,不过桓范的子孙后代中,有一票非常著名的人物。桓范是谯郡龙亢桓氏第六世中的一个人物,也是士族大家。虽然族谱散落,但是根据田余...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记载里年轻时的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统天下,却不是一个称霸天下的人,而是一个“乱世之君”,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无法统治,必须要重建。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