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文森特角海战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概述
1787年法国革命战争期间,英国分舰队和西班牙分舰队在葡萄牙圣维森特角附近进行的海战。亦称加的斯湾海战。1796年,法国与西班牙结成反英同盟。1797年2月14日,西班牙D。J。d。科多瓦海军中将指挥地中海分舰队(战列舰27艘,旗舰为“圣西玛·特林尼达”号)由地中海驶向布雷斯特,以期与法国大西洋舰队会合,驶过直布罗陀海峡后,在加的斯近海与约翰·杰维斯海军上将率领的英地中海分舰队(战列舰15艘,旗舰为“胜利”号战列舰)遭遇。西班牙分舰队立即分成两群向西北航行。英分舰队成战列线从西班牙分舰队两群中间穿过,向西班牙主力舰群发起攻击,为防止西班牙两舰群在英舰北侧会合,霍雷肖·纳尔逊准将指挥英分舰队倒数第3舰“船长”号驶离队列向西班牙舰队前导舰发起攻击,英殿后舰“杰出”号紧随其后与西班牙舰交火,两舰坚持作战,直至英舰队前卫舰“古洛丁”号赶到参战。战斗结果,西班牙4舰被俘、10舰受重创,被俘和伤亡人员5000名。英5舰遭重创,损失300人。科多瓦率部逃入加的斯港。杰维斯将西班牙分舰队封锁在加的斯港内。此次海战,为英舰队重进地中海(法在意大利的胜利曾迫使英舰队离开地中海)铺平道路。杰维斯因海战有功,被封为圣维森特侯爵。
战争背景
圣文森特角位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南角的突出部,在现今的葡萄牙境内。十八世纪末,欧洲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大批法国贵族逃往国外。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与欧洲各国处在战争中。
战争的开始
1793年,拿破仑受命指挥围攻土伦的炮兵。土伦被攻陷后,拿破仑返回巴黎。此时,法国与西班牙媾和,给拿破
仑提供了统兵进攻奥地利的机会。为了挫败法军的进攻,英国海军准将纳尔逊率领一支分舰队打击法军的海上补给线,他破坏了法国同意大利之间的所有海上贸易,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拿破仑突然挥师南下,一路打向热那亚和LEGHORN。杰维斯海军上将不得不撤消对土伦的封锁,并命令纳尔逊掩护英国人员从LEGHORN撤至ELBA。到1796年末,计划由于ELBA的撤退而拖延。西班牙与法国结盟,法军得到了西班牙舰队的有力支持。
纳尔逊的护航舰队兵分两路向直布罗陀进发,他在密涅瓦号上,与ROMULUS号结伴,沿海岸线经土伦和卡塔赫纳(西班牙海港)前进。舰队于1797年1月29日从ELBA出发。到达土伦后,密涅瓦号返航,它沿西班牙海岸线到达卡塔赫纳,令 纳尔逊吃惊的是,西班牙舰队已离开卡塔赫纳,这儿已是一个空港。
援兵相助
杰维斯撤回了他在地中海的舰队,并驶向圣文森特角以期阻止西班牙舰队北上。由于ELBA的撤退,在地中海已没有了英国海军。杰维斯只有10艘军舰,他不愿冒险。2月5日,他终于看到了从英国来的救兵——乔治亲王号、Namur号、不屈号、巨人号、猎户座号。令杰维斯倍感欣慰的不仅是增加了五艘战舰,更是帕克海军少将和几位经验丰富的舰长的到来。此时,他已拥有了15艘主力战舰。
从卡塔赫纳出发的西班牙舰队在2月5日通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向Cadiz,期望北上与法国舰队会合。不过,在强劲的东风下,西班牙舰队被吹进了大西洋,而没能按时达到Cadiz。纳尔逊2月11日也通过了直布罗陀,向西靠拢杰维斯的舰队。由于风向再次改变,西班牙舰队得以重新驶向Cadiz,恰好迎上了密涅瓦号,但当晚起雾,使夹在西班牙舰队中的密涅瓦号没有被发觉。第二天黎明,云开雾散,密涅瓦号驶向圣文森特角,期望尽快与杰维斯的舰队会合,把发现西班牙舰队的重要情报送上。
战争进程
纳尔逊在1797年2月13日终于发现了杰维斯,并登上了杰维斯的旗舰胜利号。当晚,杰维斯同纳尔逊等人进行了讨论,下定决心开战。
凌晨2:50,英国舰队终于听到了期待已久的声音——西班牙舰队在迷雾中发的信号炮声,它就在15英里以外。5:30,尼日尔号报告敌舰继续接近。二月的黎明寒冷而又云雾迷漫,英国舰队呈两列纵队的战斗队行,杰维斯下达准备战斗的命令。
Culloden号在队行的最前面,6:30它报告在东南发现了5艘敌舰,此后不久,雾开始消散,庞大的西班牙舰队展现在了杰维斯的眼前——27艘战舰,呈两个疏散的纵向队列,一个有18艘主力战舰,另一个有9艘主力战舰。而杰维斯仅有15艘主力战舰。在10:30左右,西班牙舰队开始调整炮口,它们企图合成一列纵队,集中火力轰击较弱小的英国舰队。
上午11:00,杰维斯命令以胜利号前后形成一列战斗纵队。随着命令的下达,英国战舰立刻合成一列战斗队形,向南直冲向两队西班牙舰队之间。
上午11:12,杰维斯下达了第二条命令:“紧咬住敌人”。他企图在西班牙舰队中间穿过去,这样英国战舰两弦的火炮都可以发挥威力。
当英国舰队正在调整队形时,处于下风处的西班牙舰队仍是犹豫不决。最后,他们决定右转驶向东北方。其中一艘战舰调头全速向东南方驶去,很快从视线内消失。
上午11:30,处于英舰队形前列的Culloden号首先开炮,紧接着其余各舰先后向射界内的西舰开火。Culloden一驶过西班牙舰队队形的最后一艘战舰,就立即紧附其后追击。Troubridge舰长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在旗舰发出命令前就预测到了命令的内容。
在Culloden之后,乔治亲王号和Blenheim号也紧随其后完成了同样的动作。此时,西班牙下风舰队企图拦腰截断英国舰队,巨人号被迫掉转船头,西舰乘机向其射击。已追击过去的猎户座号因此也返回掩护巨人号。
当队形中的最后一艘英舰与西舰错过后,英舰形成了以Culloden为首的一个“U”字形。此时,下风处的西舰队也正全力企图与上风处的西舰队会合,如果他们得逞,那么战场就会出现僵局,西班牙舰队就可以驶向Cadiz了。
下午1:05,杰维斯发出信号“占领有利位置相互支援,紧咬住敌人。”
当时在船长号的纳尔逊率三艘战舰在队形的末尾,他意识到必须阻止西班牙舰队的前进道路,不然一切努力就前功进弃了。于是,他果断决定暂不执行杰维斯的命令,而是掉转船头冲向西班牙舰队的前方,拦住其去路。
西班牙舰队中拥有当时更大的水面战舰——Santissima Trinindad号,装备130门主炮,还有三艘112门主炮的战舰。可以说有很强的火力了。作为一名还没有什么资力的指挥官,纳尔逊敢于违抗他的顶头上司的命令而果断的采取自己的行动,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如果行动失败,必将影响他的前程而且还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
大约下午1:30左右,英国舰队成功阻止了西班牙舰队的会合。2:35左右,卓越号接近了失去战斗力的西班牙Mundo号;然后,有向另一艘西班牙战舰——San Ysidro号驶去,该舰的三根中桅杆已被打掉,在经过了一番抵抗后,它终于降下了西班牙国旗。很快,卓越号和王冠号想Mundo号发起了进攻,它的中桅也被打掉,这时胜利号也跟了上来,面对猛烈的炮火,它也不得不降下了它的旗帜。
San Nicolas号正与船长号在近战中,卓越号又加了进来,向其侧面开火。San Nicolas号只得向San Josef号靠去。船长号顺风而进,但它的前桅杆折断。在战舰失控前,纳尔逊命令米勒船长把船靠向西班牙的San Josef号——该舰的后桅纵帆已被打掉,他带头跳向在急驶中的San Josef号,第69团的士兵也紧跟着跳了过去。
事后,纳尔逊自己写到:
“之一个跳向敌舰的是海军中校Berry,后来成为了我的之一副手,(米勒舰长被我留在了船长号上)。我自己也跳了过去,第69团的士兵也全力跟了上来。我发现客舱门紧闭着,一些西班牙军官正用手枪在射击,但士兵们很快就冲开了舱门,西班牙海军准将已倒在了地上。我立刻带人继续前进,我发现Berry中校已控制了船尾,西班牙国旗已掉在了地上。我们又继续向前,在通往前甲板的左舷过道上,我遇到了两三个西班牙军官,他们向我们投降。船尾又传来枪声,我命令一批士兵前去调查,并命令米勒船长再派更多的士兵过来;……一个西班牙军官说他们投降了。这是个令人高兴的消息,西班牙舰长向我深深鞠了一躬并递上了他的宝剑,然后告诉我西班牙舰队司令官已经伤重身亡了。我要他以他的荣誉担保军舰已投降,他照办了。……”
纳尔逊的行动夺得了两艘西班牙战舰,这是他缴获的San Josef号上的舰钟。
战争尾声
两艘西班牙战舰(San Nicolas号、San Josef号)的投降使战斗基本上结束了。
到下午4:00,西班牙战舰Santissima Trinidad号在另两艘战舰的掩护下逃离了战场,Santis *** ia Trinidad号在后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1805年)中成为了西班牙舰队的旗舰。
纳尔逊留在了占领的西班牙战舰上接受从身边经过的英国战舰的祝贺,他回到船长号上,感谢米勒舰长的支持,并把西班牙舰长的宝剑赠给了米勒。
下午5:00,纳尔逊把他的旗舰从船长号转到了不屈号上。此战后,纳尔逊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获得了勋爵封号。
英军的胜利
在整个圣文森特角海战中,英军以少胜多(15:27),西班牙舰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不论是火炮数量还是士兵人数。但英国海军却拥有训练有素的士兵,而西班牙海军缺乏的就是训练,它的水手只有不到10%是经过真正训练的。西班牙海军士兵作战勇敢但却缺乏指挥,San Josef号在被占领后发现舰上的一些火炮连炮口套都没有取下,西班牙战舰虽众,却一直是乱作一团,根本没能发挥其众多火炮的威力。战斗中西班牙舰队有四艘战舰被俘,10艘受重创,被击毙和俘虏的人员达5000余人。而英国舰队基本没有什么损失。
战争的影响
胜利的消息在三月初传到了伦敦,这场决定性的胜利来得正是时候。它给西法同盟以沉重的打击,破坏了法国的战略企图。更重要的是,它向人们证明了在海上西班牙人已不是英国人的对手,它恢复了英国人因为从地中海撤退而受到打击的信心。
杰维斯上将长期强调的纪律和训练终于在这次战斗中得到了回报,也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圣文森特角海战是英国同法、西同盟进行的一系列较量中的之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