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起源和发展!秦国是如何横扫六国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战国七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公元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晋国公室,标志着战国时代的正式开始;春秋时期的利益道德彻底被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所替代,各国纷纷通过变法和改革,走向繁荣,但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帮助秦国走到了最后。今天,我们就分析一下那些影响各国命运的关键改革和使他们破败的关键战争。
先说一下他们的早期发展:
齐国,其开国之君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传至齐桓公时,重用管仲、鲍叔牙等名臣,匡扶正义,成为春秋首霸;而后田氏擅权,于公元前391年,田氏代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楚国,本初只是一个子爵,发源于湖北地区,历代君主都有开拓之风,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横跨长江流域的大国;春秋时代,他灭国最多,率先称王,狂妄不羁,被列国称为蛮夷。
燕国,召公之后,秉持信义,定都蓟地,也就如今的北京;虽居偏远之地,仍不失开拓精神,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如今的辽东乃至朝鲜半岛区域。自此,一直到隋朝,朝鲜半岛都是为华夏势力所统治。
韩国,自晋国做三公六卿开始,就作为晋国的一大家族存在;其先祖韩厥与程婴一起营救赵氏孤儿的事迹,树立起信义昭著的良好形象;及三家分晋时,据天下之中,虽实力稍弱,但仍不失其风范;申不害变法15年,韩国政局稳定昌明,但朝野之风为之一变,也埋下了祸根。
赵国,刚烈之国,长期与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打交道,自三家分晋,立国之后,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下,军事实力大增,成为赵国中期唯一可与秦国抗衡的大国。
魏国,士族之咒,自魏斯开国,拜子夏为师,创立西河学派,对秦进行文化渗透,成为秦国的梦魇,战时之一强国。
秦国,因助平王东迁而被立为诸侯,一直在西北地区活动;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为相,内政修明,外霸诸侯;但穆公之后,至商鞅变法之前,一直被魏国制衡,不敢东出。
说完了他们的早期昌盛,就该说一下那些让他们腰杆子被打断的那些重大事件了。
齐国,尽得鱼盐之利,经济最为繁盛;但因齐愍王贪图宋国之利,灭宋之战导致六国合纵伐齐,乐毅联军打得齐国只剩即墨和莒城;后在田单带领下,虽复国却再无强国之风,在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下,坐视他国灭亡而不利,最终投降国灭。
楚国,白起一战而攻下郢都,楚怀王迁都陈地,苟延残喘,君臣上下,贪婪谄媚,朝政败坏;即使如此,秦国灭楚仍耗费巨大军力,留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情。
燕国,召公之国,礼仪最为纯正;然不识大势,子之之乱,齐国趁火打劫,险些灭国;后燕昭王千金市骨,任苏秦死间、乐毅伐齐,最终扳回局面,重创齐国。随后,乐毅被田单离间投赵,燕国君臣不自量力袭扰赵国,导致国力疲弊;太子丹为阻滞秦统一步伐,令荆轲刺秦,失败后,秦王一怒而灭燕。
韩国,申不害之后,不思进取,蝇营狗苟,专干转嫁祸水的坑队友节奏,韩魏联军伊阙之战,24万对10万完败;秦攻上党,转祸于赵,长平一战,盟友战国被彻底打败,队友不在,其安得存?
赵国,赵武灵王移风易俗,胡服骑射,使赵国战力迅速攀升,几可与秦国抗衡;然被韩国坑害,长平一战,以一国之力抗秦三年,一败回到解放前。
魏国,人才济济,然贵族势大,士不得志,人才外流;吴起领楚军伐魏,孙膑领齐军桂陵马陵挫魏,商鞅领秦军夺西河;战时之一强国,被周围的邻居打得满地找牙;其所居之地,强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弱则任人宰割无力还手。
秦国,被晋国和后来的魏国欺压数百年,其怨甚深;商鞅变法之后,彻底确立法制,之后历代君主虽废商鞅其人,但法令永存;孝公之后,各国人才视秦国为理想之国,张仪、张禄、吕不韦、李斯等先后为秦相,不断蚕食他国;至始皇帝时,及六世之余烈,十年时间,灭六国华夏一统。
秦国虽倾灭六国,但其战时体制用来治国,难免有些捉襟见肘;始皇帝以其威严镇压各方,不敢动弹;待其驾崩,权威不在,各地势力又死灰复燃,最终被项羽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