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郡是现在的哪里?武陵郡的名称变更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陵郡是现在的哪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说过武陵这个地方。据说武陵一词是源于湘、鄂等四省边境的武陵山脉得名,当地多为苗族和土家族,被称为“武陵蛮”。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将黔中郡改为武陵郡,后来武陵郡作为县名,在此后的五百多年内,时因时废,那现在的武陵郡究竟是在哪呢?或许这是大家最为好奇的一个问题,那今天就来跟大家简单讲讲有关武陵的历史背景,下面就了解看看吧。
湖南省西北部有个常德市,北接湖北省,西接本省张家界市和怀化市,南和东两面接本省益阳市,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常德的地形西高东低,西边是武陵山脉,东边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
有人说湖南常德的知名度属于不红不黑的那种,名气说不大也不大,说大也大。其实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历史上的常德可以说是大名鼎鼎。只不过常德这个地名出现在南宋,而在南宋之前,常德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战略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说一个古代地名,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常德。《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荆州之后,马良劝刘备南征四郡,“湘江以西零陵最近,次取武陵,湘江之东取桂阳,最后取长沙。”其中这个武陵郡的治所,就是现在的常德主城区。
常德设武陵郡是西汉时的事情,治所原来在索县(常德主城区以东),后来迁到了临沅县(常德主城区)。南四郡中,武陵郡面积更大,包括现在的湖南省西部和贵州省东部。荆州牧刘备在攻取西川之后,为了平息孙权的怒火,把长沙、桂阳等郡割让给了孙权,武陵、零陵等郡属刘备。在这种情况下,武陵郡就成了蜀国防御东吴的东大门,可惜的是关羽被孙权袭杀,蜀汉丢掉了武陵所有地盘。东吴得到武陵后,与北边的南郡(治湖北荆州)一道成为捍卫东吴的西大门,东吴的战略安全得到更大限度的保障。
南北朝时期,荆州经常发生叛乱,让南朝朝廷头疼不已。而要遏制荆州,治所在长沙的湘州(湖南大部)的意义就突显了出来。作为武陵郡治所的常德正好夹在江陵与长沙的中间,北有大江,西有高山,东有平原和湘江,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隋朝灭南陈后,废武陵郡改设朗州,唐朝依然称为朗州。唐朝时的朗州相对比较安静,但到了唐末的五代十国,朗州再次“火”了起来。原因何在?和一个木匠有关系。这个木匠就是马殷,他跟着老大刘建锋从江东流亡进入长沙(时称潭州)。刘建锋死后,马殷以长沙为根据地,拿下湖南全境、广西的北部、广东的连县(今连州市)、贵州的东部。马殷建立的马楚是十国中的一线强国,实力足以和当时任何一个强国抗衡。马楚的国都在长沙,同时也是武安军节度使的治所。马楚的节镇并不多,除了武安军,还有静江军和武平军。静江军节度使的治所在现在广西的桂林,就是那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武平军节度使治所在哪呢?就在时称朗州的常德。
在马楚统治时期,常德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长沙,相当于马楚的第二国都。马楚西有前蜀和后蜀,东有杨吴和南唐(控制江西),南有南汉(两广),北有十国中最小的荆南。别看荆南实力最弱,但荆南夹在蜀、吴(南唐)、马楚和五代之间,又顶在湖南的“地窖口”上,对马楚的威胁非常大。马楚要防止强敌从荆南方向攻楚,重点经营长江、湘江、洞庭湖汇流的岳州(岳阳),以及临(沅)江凭湖(洞庭湖)负山(武陵山)的常德。古人谓常德“居荆之南,处潭(长沙)之北,于兵家为险要之地。为荆湖、黔滇之咽喉。”所以能守朗州的都是马楚亲贵,比如楚王马希范的弟弟马希萼。
马楚内乱后,马希萼就以朗州兵杀向长沙。马楚被南唐消灭,割据常德的刘言、王逵、周行逢等人不服,决定以朗州兵复兴湖南。王逵占领长沙后,让周行逢管理常德,这为日后周行逢成为湖南统治者埋下伏笔。更重要的是,王逵统治湖南期间,把中心城市从长沙迁到了常德。从防守角度看,长沙离南唐的江西较近,常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常德这个地名出现于南宋孝宗乾道初年,因为宋孝宗当皇帝之前曾任常德军节度使。宋孝宗即位后升朗州为常德府,地位略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城市。明清两朝的常德都是湖南的大府,直到现在依然是湖南的重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