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是怎样的?难度如何呢?

中国历史4年前 (2020-12-14)230

科举考试是历史上重要的选官取士制度之一,创设于隋大业年间,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有着1300余年悠久历史。发展至清代,科举考试逐步形成了由童生试、岁科两试、乡试、乡试复试、会试、会试复试,最终到殿试的考试制度,考试程序严密。

童生试是读书人迈入考场的之一步。虽然名为“童生”,但参与考试者下至年龄较小的学童,上至年长者,甚至有六七十岁未获功名者。童生试由县试、府试、院试三部分组成,分别由知县、知府和学政任主考官,三试都合格之人,被授予生员功名,即我们俗称的“秀才”。

古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是怎样的?难度如何呢?

获得生员功名后,并不是所有士子都有资格参加乡试,需要通过岁试和科试维持生员资格并获得乡试“人场券”。岁科两试在童生试和乡试之间举行,一般以三年为一个考试周期。随着清代人口持续上升,即使经过岁科两试筛选,各县有资格参与乡试者也不下千人。清初,一名乡试中额可录送生员二十名左右,随着清代人口的增加,这一比率持续降低。乾隆九年后,大省录送比为1:80,中省录送比为1:60,小省录送比为1:50,由此反映出科举竞争的激烈程度。

清代乡试沿袭明制,每年八月举行,故俗称“秋闱”。按清制,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以子、卯、午、酉年举行的乡试为正科。此外,若遇皇帝登基、万寿等庆典,会临时开设乡试考试,称为“恩科”。各省乡试题目不一,由各省考官自行命题,但题目范围与规制相同。乾隆时期,经过对科举制度的增补与完善,定首场考四书文三篇、试帖诗一首;二场考经文五篇,题从《易》《尚书》《诗经》《春秋》《礼记》中选择;第三场考策问五道,题以经史、时务为主。

此外,清代科举考试沿袭了明代“首重头场”的做法。各省乡试有数量不等的“科举中额”,依据各地科举兴盛程度与人口比例不同分别设定。乡试之后,中式之人被称为“举人”,还需经过磨勘与复试以保证其乡试的真实有效。

通过乡试后,各省举人们将于次年云集京师参加会试。会试按乾隆年间定制,于每年三月举行。清代会试以丑、辰、未、戌年为正科,每三年一次。与乡试类似,若遇庆典,临时开设“恩科”。会试同样连考三场,考试内容与乡试一致。会试之后,同样会有磨勘与复试。会试不设录取中额,每科中式人数不定,中式者称为“贡士”,可进一步参加殿试,而落选者在雍正、乾隆年间还有“明通进士”、“举人大挑”和选取“中正榜”等人仕途径。

经过会试,被选中的“贡士”将会在五月初参加殿试。殿试实际上是一场“排位考”,而不是乡试与会试那样激烈的选拔考试。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取士,考试地点清初多在太和殿,至乾隆五十四年定制于保和殿。殿试中式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人数不定。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人数不定。清代共开112科,取进士 16849人,平均每场录取进士约为240人。

古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是怎样的?难度如何呢?

在殿试传胪后三日,已经排定名次的新科进士们还要参加“朝考”,并综合殿试成绩以排名靠前者入选翰林院,而没有人选者则分留六部以用,或分派到地方出任州县官。但实际上,随着人数增加,相应的官缺并没有大幅上升,使得新科进士不得不长期等待补缺,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候补官员群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012/352203.html

“古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是怎样的?难度如何呢?”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对韩信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师父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楚汉时期的韩信,我们可谓是老少皆知的。韩信指挥的军事战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汉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是军功赫赫,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般的人物...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曹操好人妻真的是个人爱好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曹操好人妻真的是个人爱好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

对曹操好人妻,真的只是个人爱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三国乱世,群雄纷争,而这种乱世更是容易造就英雄,比如贤明神武的曹操刘备孙权、骁勇善战的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以及一批多谋善断的谋士如卧龙凤雏等人。而在这些风流人物之中,后世家喻户晓的便是曹操了。如今更是流...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十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十朋(1112年11月9日—1171年8月6日),字龟龄,号梅溪,温州乐清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曾数次建议整顿朝政,起用抗金将领。孝宗立,累官...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太原...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朱棣在迁都北京之前 朱棣为何两次下令抓尼姑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为何在迁都北京之前,两次下令,将全国的尼姑都抓起来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安置皇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位伟大的君王,他统一天下,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依旧有很多烦恼,比如说子嗣众多。古代每个皇帝都会有及时和乃至上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