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什么?清朝的审判制度是怎么样的?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1-26)301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什么?清朝的审判制度是怎么样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秋审是一种代复审死刑案件的制度,从明朝沿袭而来,因为是在每年的秋天进行复审,因为被称为秋审。明朝采用的是朝审制度,到了清朝以后,除了朝审又发展出了一条秋审,其目的是把各省上报的囚犯和刑部复审的囚犯以作区别。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我们看古装剧经常会听到一句话叫“秋后问斩”,那就证明这些囚犯在经过秋审后还是维持了死刑的判罚,也就是终审结束。

清代更高司法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地方上各种死刑犯按例每年都要上报刑部等待秋审判决。秋审这个词很多人都听说过,以符合“春生秋杀”的自然规律,是皇帝勾决人犯的重大政务活动。那么秋审到底是如何执行的呢?这里还是需要具体说一下的。

秋审分地方和中央两级,地方的大致程序是:每年二月、三月,先由按察司拟定罪名,报督抚复勘,然后于五月上报刑部。相对于地方秋审来说,中央的秋审程序要更为复杂、严谨得多,由司至堂须经过多个程序,职责划分也非常明确。

康熙年间,秋审事务经刑部各司核查后,由政务相对清闲的四川司汇总。到雍正年间,由于四川地区移民涌入、人口大量增加,各类治安案件激增,四川司开始由简转繁,再承担秋审重任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于是从雍正十二年起,秋审不再由四川司负责,而单独设局,派遣司官统一办理,这个机构官方的称谓就叫秋审处。秋审处不是一个正式的编制机构,每年到秋审时由刑部堂官派选精明强干者充任,称总办、提调、协办,资历浅者称为行走。

从乾隆七年起,秋审处的工作步入正轨,具体核定地方上报的重大案件,区别实缓。到了乾隆中期,秋审处逐渐形成了一种行政运作模式,即每年刑部负责审核外省刑名案件的十七个清吏司,由堂官选派满、汉司官各一人,专办秋审之事,各司抄录案件,每十起为一册。

秋审是国家的重大政务,一年内全部重案汇集于秋审处。监候人犯是生是死,秋审处官员有着重要的话语权。秋审实缓最初并没有统一的条文规定,全凭办理者酌情运用。

每年的七八月,是秋审司议、堂议、九卿会议,以至最后请旨勾决的时间,秋审处的工作量极大。晚清著名学者沈家本在日记中记载了他办理光绪十九年秋审时的情形。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什么?清朝的审判制度是怎么样的?

他从当年的二月二十七日开始看秋审册,几乎无日不看,如果白天有其他公务要办,就在晚上加班。七月初十日,秋审册看完呈堂,二十九日开始连续三天司议,都是早上上班,一直议到晚上。第二天还要到衙门堂议,全无休息的时间。

除了工作强度大以外,总办司官核定秋审时,还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秋审处本来是刑部人才汇集之地,竞争也尤其激烈。按程序,秋审处初步拟定意见后,要与各省按察司拟定的意见核对,如果两者不符就要进行“堂议”。

堂议时,如果堂、司之间意见不和,那些精于律法的秋审处官员常常能够坚持己见,与上司争得面红耳赤。可以想象,这种行为是有很大风险的。不过,如果堂官心胸宽广、爱惜人才,敢于如此的司官反而更容易获得赏识,在秋审处,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什么?清朝的审判制度是怎么样的?

堂议之后,刑部还要将讨论的结果提交九卿会议,最后交皇帝勾决。一旦出现办理不当或是不合皇帝的心意,刑部官员往往当即就会受到处分,对仕途前程大为不利。

尤其是乾隆皇帝,最反感臣子沽名钓誉,因此刑部稍有宽容之处,便会受到斥责。而刑部如果主动从严,又将陷皇帝于不仁,有违爱民恤民之心。总而言之,秋审处乃至刑部的官员往往落得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不过,祸兮福所倚,对秋审处的官员来说,能够获得的荣誉、机会也是成正比的。由于同堂官交往密切,乾隆中期以后每逢京察(三年一次的京官考核),刑部都有非秋审处司官不列一等的惯例。

不仅如此,刑部堂官还常常以秋审大典在即为名,将已经升任他职的总办司官留在刑部办事。六部司官中唯有秋审处司官有这样的殊荣。另外,由于皇帝对秋审处格外重视,所以秋审的主要官员也往往能直接得到皇帝赏识。清中期以后,秋审处的司官仕途通顺,很容易获得提拔。

因为秋审处司官地位重要、责任重大,所以一定要经验丰富、熟悉法律,汉司官更好还要进士出身。可见,秋审处不但在刑部地位最重,其司官人选在整个朝廷内也是备受关注的。事实上,刑部尚书、侍郎一般都是秋审处老司官出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1/359680.html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什么?清朝的审判制度是怎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于谦,为何这样?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年号正统、天顺。明宣宗长子。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曾被推为大明王。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小明王韩林儿的身份可是非同一般。准确地说起来,他算得上是红巾军的开国君王。为什么说他是开国君王呢?红巾军起义能够发展起来,韩山童是功不可没的。韩山童在元末的时候发动农民起义,他的做法,和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领袖的做法,都是...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后妃的首饰包括皇帝赏赐的,也包括自己的嫁妆。这些首饰,在后妃生前有自由处理权。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妃嫔;可以赏赐给亲戚,下属和子女。《甄嬛传》里,甄嬛回宫当上贵妃以后,就将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送给安陵容。后...

刘肥是什么身份?他与鲁元公主是何关系?

刘肥是什么身份?他与鲁元公主是何关系?

刘肥,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西汉诸侯王。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汉惠帝二年 (前193年),齐王刘肥前去长安朝拜弟弟汉惠帝。但刘肥在长安不但差点丢掉性命,还被迫认了亲妹妹鲁元公主为干妈。为何刘肥要“认妹为母”呢一,刘邦长子刘肥出身微寒,为泗水亭长刘邦与外妇曹氏...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死后他的子女后代都是什么结局?

胤祥,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帝第十三子,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康熙的诸多皇子中,十三阿哥胤祥绝对是个很出彩的人。他不光能文善诗,书画俱佳,还“精于骑射,发必命中”。因此他的年少时便深得康熙宠爱,经常在康熙出巡时随驾左右。在康熙的诸皇子中,胤祥和...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李治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后人对他的评价又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李治,有多恐怖?武则天的上位掌权,都在他的计划之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离世,太子李治继承了唐朝的皇位。李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皇帝,在当皇帝的三十四年里,他的政绩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赞许。但奇怪的是,在后人的眼中,李治...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慈禧太后在上厕所的时候 宫女为什么口含温水守在一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如厕时,为何要让宫女嘴含温水在旁等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慈禧太后作为清王朝最后的实际掌权者,她的一生可以说榨干了清朝最后的一滴血,不仅拿着国家税收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还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入侵,堪称民族罪人。慈禧的奢靡生活是民间热议的焦点...

评论列表

PurpleButterfly
PurpleButterfly
2周前 (11-21)

清朝的秋审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司法审判机制,体现了公正与慎重的原则,这一制度的实施不仅确保了审理过程的严谨有序和判决结果的合理性、公平性;而且彰显了古代中国对于法治精神的追求与实践成果的传承延续至今仍然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是重视民意民情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作为普通人而言我认为这种以民为本的制度设计充分展现了古人对法律威严和人道关怀的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并尊重历史遗产中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要注重法律的公平性和正义性不断完善现代法律制度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