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后期科举制度为什么废除的原因
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科举制度从隋朝产生,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是采取这种制度来选拔人才,科举制度在中国存活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终被废除,那么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是什么呢?
贡院放榜图
要想知道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就要了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度自产生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学习狂潮,社会风气也变得温文尔雅。因为参加科举考试对象不再局限于世族达官贵人,而是全民参与,没有条件限制,不论是稚嫩少年还是垂暮老人,不论是寒门苦士还是名门望族,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自从实行科考后,为国家招揽了大量优秀人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和后人唾弃的秦桧都是进士出身,为官出仕。可以说科举制度不仅促进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而且也使得国家安定繁荣。但是科举制度最终还是废除了,下面就来说说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
虽然每个朝代都是依靠科考来选拔人才,但是每个朝代也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明清科考为八股文。八股文有着严格的格式,不允许考生去创新,去思考,只要熟读四书五经就行了。而且一些人为了能够做官,费尽一生都在参加考试,好比《范进中举》中主人公因得知中了,大喜导致晕厥并且疯疯癫癫了,因此可以说这时的社会风气是病态的,而且这种闭塞懒惰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因此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不仅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打开中国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蠢。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考试制度是沿袭了古代的科举制,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呢?
科举制图片
关于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这个问题根据记载就知道是隋朝。熟悉中国古代史的人都知道秦朝以前国家是通过世袭制选拔人才,它的弊端在于它只不能选拔有才有抱负的平民。汉朝则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通过举荐来征集民间优秀人才。魏晋九品中正制初期为国家广收人才,但是后期受到贵族的阻扰,此时的人才选拔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但此时已有了科举制度的萌芽。魏晋动乱之后,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建立隋朝。国家建立了,要想它能够运行下去,除了更高指挥官还需要众多能人贤士,为国出谋划策,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但是鉴于九品中正制给国家带来的危害,隋文帝决定以全新的制度选拔人才。
这样,科举制度诞生了。科举制度就是国家组织大规模的考试以此来招募人才。科举制度虽然是面对全国平民,但是它分为严格的乡试、会试和殿试,优胜劣汰,所选拔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隋朝的安定与繁荣,并且改变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虽然科举制度始于隋朝,但是它却是在唐朝完善的。唐朝增加了明经和进士两科,而武则天执政期间,增加了武举考试,自此文武双全,人才辈出。科举制度萌发于魏晋,产生于隋朝,定型于唐朝,从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给中国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制度自从产生到它被废除,存在一千三百多年,黑格尔曾说“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科举制能够存在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它的优点。但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因此,科举制也必然存在弊端。那么科举制服的利弊分别是什么呢?
科举制考官
科举制度是隋文帝根据前朝历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利弊创新的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它是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方式选拔人才,这使得广大有志青年有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为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皇权的集中,并且消除了魏晋时期世族大家把持朝政的威胁,巩固了统治阶级地位,促进国家安定统一。
科举制的优点还有就是因为它不限制参加科举考试的对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读书狂潮,促进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而且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不断的丰富着中国文化。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盛行的、巅峰的文学。
科举制度带来的全民学习,出现了一批又一批文坛巨匠,极大的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说过了科举制度的利,那它的弊在何处呢?纵观历史,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到了明清即封建社会后期, *** 采取八股取仕,科举制的弊端就日益显现。八股文,有着严格的固定格式,而且所考内容仅限于儒学经史,这些都严重束缚了考生的创新思想,成为钳制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扼杀了创新能力。
八股取仕严重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从而导致科学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也使得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因此从科举制度的利弊中看出,社会需要发展,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科举制度也将会被取代。
科举制的作用
科举制度是我国早期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这种制度的出现对社会发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举制度从出现到被废除其间经历过多次改革,虽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举制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科举制的作用基本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是有利的作用,另一个是有弊的作用。
科举制度图片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这种方式使得中国原本的门阀制度被有效的遏制,在早前的门阀制度下官员一般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所以他们不用费什么心力就能当官,文采水平也就相对较低,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难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科举制度施行之后这种人可以通过考试做官,既为皇权的巩固与加强做了贡献,又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从这个方面来讲科举制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一种制度。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科举制发展到后期考试的范围逐渐缩减甚至仅仅局限于八股文,统治者的根本目的从选拔贤能逐渐转变成了巩固皇权,这种变化使得当时参加科举的人们的思想被八股文局限,眼界知识储备量都大不如前,所以这时候的科举制度已经违背了最初的创立目标。科举制度已经不再是选拔才能的选官制度而变成了统治者加强皇权的一种手段,所以这个时期的科举制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的。
科举制度是谁创立的
科举制度是我国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创立使得很多的底层社会有识之士有了可以做官的机会,那么科举制度是谁创立的呢?
隋文帝雕像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科举制度更先出现是在隋朝时期,那时候隋文帝更先开始采用分学科考试的 *** 选拔地方的官吏,这种做法一直发展到了隋炀帝时期,隋炀帝逐渐将这种方式 *** 发扬光大,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被世人所知道并且开始对社会发展皇权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科举制度在当时还没有完善的体系,隋炀帝继位之后的之一年就在下发的诏书中写到,君子想要建立一个以教学为主导的国家,很多历史记载中都有提及隋炀帝继位之后逐渐恢复了教学的地位,科举制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选拔体系,但是科举制并不是他创立的,他只是起到了推广的作用,真正创立科举制的是他的前辈隋文帝,隋文帝最开始使用考试的方式选拔地方官吏,这种方式再后来逐渐被推广开来。
他不仅仅创立了科举制度还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但是当时的科举制度还并不完善,主要分为三科有进士科、秀才科和明经科,隋文帝的这种做法虽然还并不完善,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科举制度越来越被统治者们加以重用。所以归根结底科举制度还是由隋文帝创立的。这样科举制度是谁创立的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清朝科举制度
清朝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清朝要想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正式科举考试必须要先参加科举的初试,而科举的初试中一共有三个环节的考试。
清朝科举制图片
首先是童试,童试成功者,便可以进入督学考试,在这场考试中合格的就是秀才。这个过程就是初试中的岁试。之后还要参加三年一次的科试,在完成了这一考试环节后才能正式报考科举考试。
清朝科举制度正式的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先进行的是乡试,乡试三年才举办一次,参加此次考试的都是秀才,而秀才也是通过当地的科试而选 *** 的。只有成绩好的才会被推选去参加乡试,在乡试中考取了一定的名次后,第二年就可以参加会试,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举人,举人就是在乡试中考试合格的学员。
会试要进行两次的考试,在之一次考试合格后不久还会有复试,只有复试合格才能进入殿试,殿试就是科举制度的最后一道关卡了,而且殿试是由皇帝亲自考核 ,通过者就可以直接进朝做官了。殿试只有贡士才能参加,贡士就是在会试考试中合格的学员。
清朝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考查的题目以写作为主,包括唐朝以及汉朝多个朝代的文学作品。涉及范围较广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八股文是考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占考试中很大的比重。清朝科举制度是十分严密的,通过层层选拔,只有更优秀的人才能通过清朝科举制度下的考试。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非常多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非常有利于当时的中国的发展的,其中有一个制度名字叫做科举制,到现在为止都还是非常受到人们的喜爱的,但是有关于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不一样的人说法是不一样的。
科举制度图片
有些人可能会说科举制是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有的一种制度,这种选拔贤能的人的方式,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当时的中国,在还没有科举制度之前朝堂上的职位基本上都是有当时的在朝堂上非常有地位的人向皇上推荐人才或者是直接由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所以出现了科举制之后人们对于科举制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因为他们开始能够有机会真正和政治有一些接触了。
对于那些非常有政治想法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用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方式来为国家策划计谋,展现自己得才能,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科举制度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因为他开始让人们走入到朝堂中去,但是对于科举制的评价还有一些人是非常反对的,那就是当时的名门贵族,他们的地位因为科举制收到了动摇,所以他们对科举制的评价是非常不好的,而对于现在大多数的人们来说,他们对于科举制度的评价,实际上都是认为是有利的方面大于不利的方面的,虽然它的根本目的是可以加强皇上的统治,但是很多人对于科举制度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