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服饰:明代汉服的特色

中国历史4年前 (2021-04-06)120

大明王朝,是中国市民气息最浓厚的一个朝代。从现今流传的明代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到明代的服饰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下,中国古代女子的美容,十分强调含蓄,重视内在修养,“浓纤得衷,修短合度”一直成为美容的典范。

明代虽然审美观已较为宽泛,但中和、适度的美还是最受推崇。在体型上,“丰肉微骨”再次受到重视。

明代开始,扣子大量运用,材质有金属、玉石等。有扣的对襟长衫,是明代妇女的常服。

汉服演变图

另一女子常服,上着大襟短袄,下穿马面裙,裙身中间有一宽条,类似“蔽膝”的演变,腰部多加细褶,后来褶子越来越多。

汉服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带结。但是,扣了主要用在礼服上,常服很少使用,明末普及。

纽扣,并非源自明代,从元蒙时代的辫线袄子腰围部分,就有钉纽扣的形式,纽扣应当源自中国少数民族,明代开始流行。

明代女服,与唐代相比,衣裙比例明显倒置,。由于明代中后期,气候变冷,一年中寒冷的时间比较长,于是上衣逐渐变长至膝盖,裙子也不可能再束于上衣之外,而是被上衣遮盖,此即“袄裙”。

明代汉服的中衣,还有一种类似今天的立领,由扣子扣住。

明代女子的妆容,一改唐代那种上翘羽毛状的眉形,转而推崇细长弯月状的翠眉,化妆在精细上着眼,强调“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眉黛烟青”。

脸上搽上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胭脂,显得温婉秀美。这些特点从当时的后宫画像可以看出,画上的女子在化妆上,大多没有规律可循,一般是淡搽胭脂,点朱唇,再根据各人的脸形、眼睛,来画眉毛,温顺、稳重而决不浓妆艳抹。

明代女服的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

下裳在明初,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

裙腰加褶,一直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彩条裙”,选各种颜色的绸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不同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名“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名“百褶裙”。还有一种二十四褶裙,名“玉裙”。

帔子,出现在南北朝,隋唐时得此名,宋代列入礼服。

明代帔子普遍流行,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两头下端连接,垂有金或玉的坠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名“霞帔”。

明代褙子的纹样,与霞帔在品级差别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妇,用团花,不用缠枝花。

明代穿用褙子的面很广。按身份来分,有两种类型:

贵族作为礼服,为合领大袖对襟形式;

平民作为常服,用直领小袖对襟形式。

明代汉服的另一个特色,是襟上佩饰物,并且十分醒目,都是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种饰物。其中垂挂在胸前的,叫“坠领”,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来有响声的,叫“禁步”。这些佩饰,统称“杂佩”。

另有一种特别的佩饰,在一条金链上,以环相连挂着四件小物:镊子、牙签、耳挖(挖耳勺)、小刀,均是妇女的生活实用品。

由此可见,饰物最早的功用,是为了日常生活的实用目的,随后才演变为装饰和修饰的功效。

《明会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书,其中记录了贵族女装用料,均为“各色丝绫罗纱随用”。

而平民女服用料,即便是礼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并禁止用金绣,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禁止使用大红、鸦青、明黄等色。明洪武十四年还规定,商贾之家,只能用绢布制装,农家可以使用紬纱和绢布。劳动大众只许用褐色。

明代不同阶层的服装面料,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从现存的明代书画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服饰的华美。明代的贵妇多穿红色大袖袍,一般妇女平日常穿短衫长裙,腰上系绸带,裙子宽大,样式很多,像百褶裙、凤尾裙、月华裙等。

明朝因皇帝姓朱,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废除不用。

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

补子,是一块约40~50厘米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

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来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明代女子习惯在裙子外,罩一件背子衫或是云肩。凤冠霞帔,是明代妇女的礼服,是后妃在参加祭祀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服装。整个冠上缀着龙凤,搭配霞帔一起穿。

除了之前受到元蒙影响,明末,由于满清八旗兵的甲衣和海外输入的影响,因此,明末开始,扣子逐渐在领边和襟边普遍使用。

明代普通百姓的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上承袭了旧传统,且品种十分丰富。平民妻女,只能衣紫、绿、桃红等色,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衣长袍、穿长筒袜、浅面鞋。

明代的腰带,多束于胯部,而不在腰,用细纽悬于衣肋间。

明代男子多穿青布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头巾。

四方平定巾之前,还有一种六瓣,或八瓣布片缝合的小帽,很象剖成半边的西瓜,名“六合一统帽”,也称六合巾、“小帽”,多用六片罗帛拼成,相传为明太祖所制。《枣林杂俎》:“清时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来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六合一统”之意,故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归一。因为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征意义,故也是由 *** 规定令全国通行的帽式,通常多用于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时也常戴。此帽本来是仆役所戴,但是因为戴起来方便,所以就流行起来,这就是清朝“瓜皮帽”的前身。

明代帝后百官服制:

冕服:从宋代起,皇帝几乎只穿一种冕服。

朝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办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复唐宋时代的常服系统。

褘衣:为皇后受删、谒庙、朝会时穿着。

翟衣:为皇后的第二礼服。

礼服:品官命妇的大礼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4/371770.html

“明朝服饰:明代汉服的特色 ”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最后丢失荆州,到底是因为什么?

我们都听过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关羽从南郡出师征讨襄、樊,打得曹仁龟缩在樊城,后又水淹七军,一度威震华夏。当年末,为攻取南郡已经筹备了两年之久的孙权,接受了曹操的邀请,答应共击关羽。随即,孙权以...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是皇帝 两人谁的治国才能更高

同样都是开明的君主,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更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赵光义作为兄弟,两人都是大宋朝较为开明的君主。对于治国来说,两人相比,赵匡胤更突出一些,更优秀一些,是大宋王朝体制的建立者,奠基人,并基本完善了有宋一朝的治世...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赵恒是什么出身?历史上他与赵匡胤有何故事?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皇帝,在古代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非但如此,当上皇帝则可以言出法随、手握乾坤,而且可以拥有天底下最丰富的一手资源。皇权也因此成为很多人的梦想。所以那些为了皇权不惜君臣反目、骨肉相残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在古代,人...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空印案朱元璋杀了多少官员 有多少官员被治罪

明初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朱元璋真的诛杀了数万官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空印案";是明初著名的四大案之一。另外三大案,是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这四大案牵连人员之广、延续时间之长,在中国历史上少见。胡惟庸案、蓝玉案往往被...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康熙见到乾隆惊得放下了酒杯 康熙到底发现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李自成攻下紫禁城后 崇祯后宫中的妃子和宫女是什么下场

还不知道: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的妃子和宫女后来怎么样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进军紫禁城建立大顺政权之后,皇宫中的妃子宫女被义军掳走,被欺辱被杀害甚至忍受不了被欺凌自杀。她们是否会后悔当初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一起去死呢?最起码不至于被欺辱至此,没有给自己留下一个...

第十三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怎么为了明朝奋战到最后一刻的?

第十三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怎么为了明朝奋战到最后一刻的?

大明第十三代黔国公沐天波是怎么为了明朝奋战到最后一刻的?他是大明开国名将沐英的第十一代孙子,在崇祯元年的时候,第十二代黔国公沐启元暴毙而死,在同年十月份的时候,便由其年仅十岁的儿子沐天波来继承爵位,并担任云南总兵官,领征南将军印,开始了为镇守云南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其所处的时代,大明王朝已经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