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高适简介是怎样的
高适简介
高适,字达夫或仲武,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的诗一向是以边塞风光而闻名于世,曾经和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并称为边塞四诗人。
高适像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历史上许多有才的诗人,尽管写的一手好诗,然而仕途却大多坎坷多磨。而高适虽不至于如何坎坷,却也并是那么不顺利。在高适二十八岁之前,他并没有进入仕途;先后曾居住过长安,后游梁宋。在之后高适开始北游,先后想要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只不过并不顺利。之后再高适三十二岁时,赶赴长安城进行科举,而后遗憾落第。终于在他四十六岁时,被当时的睢阳太守张九皋所推举,最后受封为丘尉。
随后在第二年秋时,高适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前往青夷军,而在返回途中作出了《使青夷军入居庸》之后的高适又先后担任淮南节度使、太子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等官职。从这上面看,高适的为官之路倒是颇为丰富,来来去去变换了不少的官职,然而若是仔细一看的话,尤其是在前期,又大多并不是什么拥有实权的职位。
不过,这也与高适本人的性格有关:才高,但是骨硬。这对于为官者,并不是什么优点。不过也正因为这点,高适才会写出那么多流传于后世的诗词。一首首描写着大漠壮丽的风景,使人沉醉的诗。
高适生平
高适出生在武则天时期,是唐代诗人、政治家,唐玄宗开元十一年他二十岁,这一年过年的时候他来到了长安城,后来他以客人的身份在梁宋游玩一阵后,就在宋城住了下来。
高适画像
高适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向北方出发,也曾经想过投奔朝中的官员,而且还为此作过包括《信安王幕府》、《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别》、等诗,但是努力了三年都没有成功,一年之后在他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去了长安,想要考个功名,但是落榜了,只能无功而返,又是一年过去,这一年他又作了包括《淇上别业》、《酬陆少府》和《自淇涉黄途中作》等诗,三十五岁的时候再次回到宋城居住,并作了《燕歌行》这首诗,四十六岁的时候,虽然身上还是没有功名,但是他得到了朝中官员张九皋的推荐再次应试,这一次中榜被授为丘尉,在他四十七岁这一年秋天的时候,他以丘尉身份送兵去青夷军,一年后的春天归来,作有《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蓟门》、《自蓟北归》等,五十三岁因为安禄山攻陷潼关,他跟随唐玄宗到了成都,在永王谋反后,高适出任淮南节度使征讨他,一年之后永王之乱平息,他又受命讨伐安史之乱。
六十岁官位被调为剑南节度使,第二年成为刑部侍郎,后又转为骑常侍,被封为渤海县候,但仅仅过了一年,在他六十二岁正月的时候,高适逝世,传世的有《高常侍集》等作品。
高适代表作
高适写的最多的是就是和边塞有关的景物和场景,成就更大的也是边塞诗。比如《燕歌行》,这首诗是高适看到一个从塞外归来的人写的《燕歌行》,一时有感,想起自己在边塞守城的情况,于是就写了一首《燕歌行》来应和。
高适图片
诗歌很短,却浓缩了战争的全过程,最开始写的是战况,后来写战败的原因,最后写将士被敌方包围,双方战斗的结局。这不仅代表高适创造的更高峰,也是整个唐朝边塞诗的更高峰。
高适偏爱边塞诗,其他类型的诗歌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别董大》,这首诗是中学时代必学的诗歌,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眼前之景,大雪纷纷,黄云漫天,景色很悲凉。任谁在那样的景色面前,心里都会很落寞,是高适却话锋一转,告慰友人,前去的路上一定会遇到知己,你的大名谁人不知啊,肯定有欣赏你的人,不要觉得孤单。
高适还有反映民间疾苦的诗,他更大的心愿就是为国家效力,能为百姓做实事,对百姓的困苦生活表示深深的同情,如《东平路中遇大水》;高适想为国家做事,但是不愿受官场的潜规则所束缚,痛恨统治者和为官者的不为百姓着想,如《古歌行》等;还有为数不多的咏怀诗,如《别韦参军》等,表达心中的理想难以实现,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总的说来,高适的题材很广,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是一个很有思想和很有抱负的诗人。
高适是什么诗人
高适是边塞诗人,他写的诗歌大都比较雄浑悲壮,反映战士的困苦和百姓的疾苦,属于现实主义的豪放派。
高适像
高适出生在普通人家,年轻的时候喜欢到处游玩,还到过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也喜欢结交朋友,杜甫、李白都是他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他更大的愿望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早年经人推荐,在朝为官,后来受不了官场那些欺善怕恶、趋炎附势的事情,而辞去官职。安史之乱,高适被封为节度使,讨伐叛军,平乱有功,再次入朝为官直到临终。
高适写诗,不喜欢用过多的修饰,直接表达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见,很多的景物和场景都是边塞独有的。为了国泰民安,不少将士只能留在边塞。遥远的边塞条件艰苦,没有亲人陪伴,生活上的条件也很简陋,那里的风吹草动都和国家的安全、稳定有很大的联系。
高适处于唐朝的中期,那时的唐朝很稳定和富裕,但是关于唐初的英雄传奇却在人们口中不断被诉说,那个时代的男子都像成为英雄般的人物,如果不是安史之乱,人民都忘记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高适不喜欢做官的拘束,对国家的忠心却始终如一。国家遇到危难,皇帝都已经到蜀中地区避难,高适却带着队伍冲在前面,和叛军在战场上对峙。军队生活是无聊而又孤独的,免不了思念家乡,借着所见之景,抒发心中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