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06-11)210

陆贾说汉高祖

陆贾说汉高祖出自于《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这篇文章讲述了陆贾劝说汉高祖的英勇事迹。文章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是其中讲述的道理耐人寻味,着重体现了陆贾正直直谏的美好品质。陆贾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外交家,特别推崇儒家文化。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陆贾剧照

秦朝时期,秦始皇下令焚烧儒家经典作品,一味实行暴政,不借鉴儒家治国之道。结果,各地百姓纷纷起义,以暴制暴来反抗秦朝。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成为汉高祖。陆贾时常在汉高祖面前提及《诗》、《书》等经典作品,陆贾这一行为招到了汉高祖的厌烦。一次,汉高祖狠狠地训斥了陆贾,他说自己是在马背上打下的天下,一天忙于四处征战和讨伐,根本没有时间读类似《诗》和《书》一样的儒家作品。陆贾反驳汉高祖到:“在马背上得到了天下,但是能在马背上治理国家吗?以前人借鉴,商汤和周武都是在马背上得到了天下,在治理国家时,采取仁义礼智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才是让国家共存久远的 *** 。如果,之前秦国得到了天下,而使用文德治理天下,那么,汉高祖就没有机会成为皇帝了。”汉高祖听后,认为陆贾说的很有道理,便让陆贾写出秦朝灭亡的原因以及自己得到天下的原因,将周武优秀治国之道陈述出来。随后,陆贾写了十二篇关于国家存亡的原因,深得汉高祖的称赞。

陆贾怎么读

陆贾的拼音是lujia陆读四声,贾读三声。虽然贾是多音字,但是用于人名时,因称作jia。陆贾是西 *** ,因为机智善变得到后人称颂。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时,陆贾投入了刘邦门下,因为出色的口才和机智的反应,得到了刘邦的重视。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陆贾雕像

随后,刘邦多次派遣陆贾出使诸侯国,为说服各诸侯王臣服于刘邦而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因为陆贾有力的劝说,避免了很多征战。

刘邦去世后,因汉惠帝性格懦弱,朝中大权都被吕后把持。借此机会吕后任用了很多外戚势力,想要篡夺刘氏政权。朝中大臣陈平对此情况十分忧虑,他想制止吕后的势力扩张,但是没有足够的权力。另一方面,陈平也担心万一制止行为失败,也会危急自身安危。陈平为此问题绞尽脑汁,也没想到万全之策。一天,陆贾前去问候陈平,陆贾直接推门而入,正在思考问题的陈平没有发现陆贾的到来。陆贾给陈平进言说,国家安定之时需要小心丞相,政权动荡之时,需要留意将军,只有将相和睦,朝廷才能安定。陆贾让陈平和将领周勃交好,以此保护刘氏政权。

陈平乘周勃生日时,为周勃献了五百金祝寿。周勃很感激陈平,进而俩人交好,以此破坏了吕后夺权阴谋。陈平为了感谢陆贾,送给了陆贾一百名女婢,五十辆车马,金钱数万。陆贾利用这些钱,在朝中大臣中游说吕后的阴谋,在诛杀吕后,拥护汉文帝一事中,陆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陆贾分金

“陆贾分金”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文。通过这个小故事讲述了陆贾具有卓识远见的品质,同时也反应出陆贾为人聪明,能分得清形势,具有独到的眼光。陆贾在汉高祖时期,十分受到汉高祖的重视。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陆贾剧照

曾经,陆贾以“马上得天下”赢得了汉高祖刘邦的称赞。汉高祖在处理国家政事时,常常需要陆贾建言献策。后来,汉高祖刘邦去世,汉惠帝成为统治者。汉惠帝性格懦弱,十分惧惮吕后势力,吕后将国家政权紧握在自己手上。吕后把持政权后,向任用吕氏外戚来朝廷任官,她担心朝中大臣反对她的任用意见,所以一面据理力争,最终将吕氏家族启用。陆贾看清了吕后最终目的,如果自己一味反对吕后政见,可能会惹来杀身之祸。陆贾便以生病为借口,让汉惠帝同意他辞官回乡。随后,汉惠帝批准了陆贾辞官回乡。陆贾回到家后,担心儿子们会以赡养自己而吵闹的不可开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陆贾决定将自己在南越时得到的财物全都拿出来分散给各个儿子。陆贾一共有五名儿子,每个儿子给了两百金,陆贾让他们各自拿着钱自己进行生产生活。陆贾则乘坐自己华美的车辆,带着数十名舞姬和佩剑,轮流到五个儿子家居住。每个儿子家居住十天,以此轮流,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兄弟之间的矛盾。陆贾还规定,如果自己将来死在了哪个儿子家里,那么他就会得到自己的随身财物。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出自《说苑奉使》一文。陆贾是楚国人,楚汉相争的时候,陆贾投入到刘邦门下,因能言善辩受到刘邦重视,被刘邦称为“有口辩士”。刘邦派遣陆贾出使各诸侯国进行游说,因为陆贾口才了得,为刘邦征战扫清了障碍。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陆贾雕像

刘邦将中原平定之后,尉他组织了兵力在南越称霸。刘邦派遣陆贾前往南越当说客,说服尉他投于刘邦门下。陆贾到了南越之后,尉他接见了陆贾,尉他梳着像锥子一样的头型,坐下时,两腿张的很开。陆贾看见了尉他的行为,便劝告尉他,自己本来就是中原人士,为何要摒弃中原传统和习俗。况且,尉他的父母和家人都在中原,自己来小小的南越之地称霸反抗,如同以卵击石一样,根本没有多大的作用。接着,陆贾以天下的形势来劝告尉他。因为秦朝实行暴政,百姓们纷纷揭竿而起,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后来,汉王刘邦称为先入驻咸阳。随后,汉王刘邦杀掉了项羽,平定了各诸侯,用了五年时间,统一了中原地区。汉王听说尉他在南越称霸当王,很多汉朝将领们劝告汉王遣兵前来诛杀你,但是汉王宅心仁厚,认为你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特此派我前来出使南越。除此之外,汉王刘邦给尉他授予了金印,希望尉他可以臣服于汉王刘邦。陆贾进一步劝说尉他,他认为尉他应该感激刘邦的招安计划,共同为人民安定做出贡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6/383097.html

“陆贾说汉高祖体现了什么品质”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为人那么厉害 后代为何如此平庸

诸葛亮为人那么厉害 后代为何如此平庸

对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他的后代却很平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的一生是传奇。还在水景先生手下读书的时候,因为他那逆天的智商和浩瀚,水景先生感叹,谁能得到他,谁就能安定天下。诸葛亮出师后得到卧龙的称号,因此蛰伏在龙中,看大势所趋。刘备第三次来茂禄请他下山时,诸葛亮...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雍正当初盛宠李卫十三年之久 乾隆为何不喜欢这个臣子

对李卫身在庙堂,两全江湖,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喜欢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卫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雍正朝的时候是名满天下,他身在庙堂,两全江湖被雍正宠了十三年,但是乾隆不是很喜欢他,本文小编给大家谈论下清朝名臣李卫,从这位封疆大吏上,读出不一样的历史。一:英雄...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是什么人?他跟随吴三桂反清的原因是什么?

尚之信,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清初藩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尚可喜本是明朝猛将,后投降清朝,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朝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东吴官员陆绩之女,她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陆郁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陆绩之女,因为当时陆绩正赴任郁林,因此取名郁生,13岁成为张白之妻。号为义姑。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陆郁生的父亲陆绩是吴郡公认的才子,又是当时吴郡陆氏的领袖。陆绩赴任担任郁林太守,遂取此名。陆郁生年少的时候就定下坚贞的志向。建安二十四年(...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讨平叛乱,屡抗曹魏

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轻时任会稽郡吏。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巡视会稽,经考察推举贺齐为孝廉,任永宁长,后任南部都尉、平东校尉。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任威武中郎将,受孙权派遣,讨伐丹阳郡...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还不知道:韩信统领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什么道德、忠诚之类的鬼话,只有鬼会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韩信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韩信打仗是天才,这不假。一个时代,产生两个军事天才,“既生瑜,何生亮”,真是上天弄人。除了军事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