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中国历史3年前 (2021-06-17)250

荀子修身

《荀子修身》是荀子的著作之一,也是荀子思想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们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荀子修身》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石像

“修”是修理、修养,“身”就是身体、精神和心灵,而所谓“修身”就是指,人们通过对生活中种种体验进行参悟,从而提高自己在思想、道德等方面修养,这样有利于人们身心的健康。修身一直都是思想家注重的事情之一,荀子也不例外。

在《荀子修身》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领悟到的一来就开始教人们正确地对待身边的好坏、善恶,告诉人们向往善是有利于取得成功的,然后,又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善与好,以及教人们变善、变好的 *** ,指出要提高自己在思想、人品等方面的修养,有利于自己变善和变好,从而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

又说明了人们从善,对人品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好处,荀子说这样的人不势利,可以过得快乐,而且会减少外部对自己的威胁;另外,对于修身过程的艰难也进行了说明,告诫人们修身要有一直坚持的毅力和一直努力的精神。最后,他也指出在修身中老师的重要,认为修身要有老师指导,而且也强调了礼乐在修身中也是很重要的,认为,人要有所约束才可以做到修身。

荀子所提倡的修身其实也是对于人们的一种要求,是对于人们的一种约束,是与当时时代要求相符的。

荀子的学生

说起荀子的学生,相信很多的人都会想起古时候非常有名的韩非子还有李斯,应该说在荀子的学生中,这两个学生是相对比较优秀的,所以给后世留下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而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荀子的学生里面最有名的韩非子。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画像

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具有很多的成就,韩非子是先秦时候所出现的最后一位儒家人物,出生在当时的赵国,本身不是儒家学派的人物,而是法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家,也是取得成就比较大的人,到了后来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儒家相关的思想论证。

而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因为长期游学,到了齐国,成了齐国稷下学宫的儒学大师,不管是孔孟还是汉儒,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大家,所以说如果没有荀子的话,也就没有了这么优秀的学生,也就不会有汉儒,而中国文化会变成什么样,其实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荀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不可取代的一个任务。因为他教出了韩非子这么优秀的学生,为法家思想的延续以及发展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

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其实也是荀子的荣耀。如果没有荀子的话,韩非子也不会这么优秀。当然如果没有韩非子的话,法家思想也许会稍许逊色。因此荀子的成就除了那些思想主张之外,还拥有了这样一位学生,让后世无法忘怀。

荀子名言

在书籍中,名言所扮演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写一本书籍,你不曾用过任何的名言,那么这本书籍也就会失去了文采,失去了流传的目的。所以很多古代思想家的名言,在书籍里面还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自己的名言,而赋予了书籍丰富多彩的魅力。就如荀子名言,也是如此的。

荀子在世时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名言,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做人上,荀子所留下的名言,其实都给人以警醒,告诫了很多的人在学习的路上,应该要怎么去做,才能够变得比较优秀,要怎么去做,学习之路才是比较顺畅的,不至于说因为学习的辛苦,从而就放弃了学业之类的。

这些在荀子的名言中,你都是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的。特别是荀子名言中的劝学部分,更是让无数的学生都感觉到特别受教。其次就是在遵从礼仪方面了,对于这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言,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礼就不成方圆,这一直都是人们所遵从的,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礼,那么才能够变得比较和谐。

而这些都在荀子名言中有所诠释。当你想要知道怎么样的学习才是正确的学习,当你想要知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才是正确的,当你想要知道找到一个反省自己的机会,其实多看看荀子名言,都可以给你一个解答,让你顿时豁然开朗,变得更清楚。

荀子简介

荀子作为战国的一位儒学大师,生平有着比较多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的人对于荀子的印象也是比较深刻的。荀子是赵国人,名字叫做况,是儒学大师。在古书中经常以孙卿的身份出现,如此优秀的大师,让后世还是念念不忘的,但是这位大师是什么时候离开人世间的,在书籍中却没有任何的记载。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画像

在我们所看到的书籍中,记载着一些荀子的资料是荀子的思想。

所以,荀子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学识方面比较出色渊博,并且也继承了儒家的一些思想,在那个时代对当时的人们也有着比较大的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吸收了其他思想家的一些精华,从而在儒学中变成自己的一派,也是如此令后世难忘的原因之一。

而荀子的死亡时间,有些书籍记载着应该是在春申君死后不久,但是并不是十分的明确。所以,荀子的这个死亡时间总是成为一个谜一的问题存在着,但是荀子的杰出成果还是令世人们肯定的。

不管怎么说荀子都是儒家学派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位,因为荀子的书籍还有一些主张,让后世获得了更多更为巨大的文学熏陶,而在现在的课堂上,荀子的思想也是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让学生们都在荀子的思想下不断地成长起来,从而渐渐地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或许这就是荀子为后世所留下的最珍贵的宝藏。

荀子大略

荀子出生于公元前313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人。荀子的大略主要讲的是人的善恶观念,嘴巴上讲讲善与恶是容易的,问题的关键是看行动,哪怕善事再小也要去完成,恶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石像

荀子小时候非常的聪敏,在荀子10岁的时候就有神童的称号,学问很好、长大后游历过许多的国家曾经到过燕国,不过很可惜荀子没有被燕国的君王赏识。到了荀子50岁的时候,齐国的君王张榜要招贤才,许多人都纷纷赶往齐国,荀子也被吸引前往齐国。

荀子在齐国住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受到齐王的尊敬,荀子在齐国当了齐国的顾问。关于荀子大略的观点也在齐国传播开来。由于荀子一直受到齐王的赏识遭到很多人的眼红,还到处说荀子的坏话,谁知道这些话却传到了齐王的耳朵里,因此齐王开始慢慢疏远了荀子。

荀子看到这样的情况便离开了齐国。这时荀子都已经81岁了。荀子听说楚国在招贤才,荀子便决定去楚国。楚国的春申君听说过荀子,便让他在楚国当了兰陵令。但是没想到荀子去到了楚国还是有人在说他的坏话,春申君被这话蛊惑了,后来春申君辞退了荀子。

荀子去到秦国见了秦国的君王。而此时的秦王正想攻打天下,对荀子对他讲的道理一点也听不进去,荀子心灰意冷只好回到了赵国。春申君赶走了荀子便心生悔意,就派人到赵国去请荀子回来。荀子拗不过春申君的好意,便又回到了楚国当官。春申君死后,荀子也90多岁了,就辞官退隐了。

荀子王制

著名文章《荀子王制》是荀子的著作《荀子》三十二篇中的第九篇。该篇文章出自于《礼记》,作为一种规章制度,为古代君主用于治理天下,其内容几乎涉及教育、生活等多方面的制度,如建国、封官、俸禄、刑罚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画像

文章《荀子王制》主要表现了荀子在政治上的见解。荀子认为,国君的治国国家之道实质上是其实施任贤免废、躯恶善民的政治之道。国君只有赏罚分明,对良民加以奖赏,而对恶者予以惩罚,做到公正开明,才能归顺民心,以礼之道来约束和管理国民。

同时,荀子主张,国君在对政务事宜进行处理时,要兼顾礼教和法率并行。并强调在政务事宜的处理上,衡量一个国君是否足够贤明,并不是国君事事亲为的本领,而更重要的在于看国君是否懂得利用德才贤能之士的才华和能力来帮助其治理国家。因此,荀子提出,平政爱民、隆礼敬士和尚贤使能的品格是一个优秀的国君应具备基本品格,而如何培养出这些品格正是一名优秀的国君应该努力的方向。

另外,荀子在《荀子王制》中同样对一个国家存亡的条件进行了阐述。篇中荀子指出实行仁政、明纪法则、任人唯贤、善待国民是一个国家得民心、统治天下的决定条件,如果一个国君能够做到上述所说,则其所治国家必定会兴盛辉煌。

荀子图片

荀子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为了纪念他,一代代画他的像。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图片就由他的画像制成。之所以人们画出他的像,是告诉大家这个就是荀子,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思想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画像

荀子的图片是荀子原来的面貌吗,历史已经久远,是否本人是不是这个样子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站在他的画像面前,看着他的眼睛,仔细听他要对我们说什么?看着荀子的图片,那双眼睛活灵活现,嘴在微微的笑着,仿佛在说:“朋友你来看我了吗?我已经去世很久了,你看见我写的书籍了吗?

希望你可以好好阅读,早已长眠地下的我,是真的希望万家和睦,再也没有战争。”荀子坚定的目光,仿佛在说人就是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了解自己,有困难不怨天不怨地,懂得在逆境中奋力抗争,所有的逆境都将逆转。

荀子的像是为了纪念这个曾经来到世间的人,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画像可以流传这么远,当时的他只想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想做的做出来,希望给当时的人和后代的人有所帮助。

有一张图片荀子拿着一卷书,应该是用布写的吧,仿佛在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在劝学中讲出了一定要多看书。后天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并没什么捷径,要用心坚持下去,不要不求解释的死记硬背。

荀子的行政思想

荀子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赵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荀卿”。 荀子信仰儒学,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辞赋之祖。代表作品有《荀子》,弟子中比较著名的是李斯、韩非和张苍,再传弟子贾谊学富五车,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荀子石像

客观来说,时至今日,荀子的行政思想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积极意义。

一是倡导节用节流。他先后提出了“务本节用则无极”、“节用裕民”、“节用以礼”、“节其流,开其源”等多项节俭持政的主张。对当时奢侈腐化的皇室贵族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二是倡导忠职敬业。苟子提出了“从道而不从君”的忠君原则,对于制中、宰爵、司徒、治田、虞师、乡师、工师等身为人臣的忠职也进行了论述和明确。他提出的君主早朝不能太晚、为臣者敬业守职的精辟见解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享有较高地位,一直沿袭到末期。

三是倡导严于修身。我们常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名言就出自荀子。他提出的正人必先正己,以实际行动替代无谓的说教,彰显的是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

四是倡导亲民爱民。荀子提出“君也,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其中,“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一句以最浅显的道理建言君主平政爱民,使政权稳定牢固。

五是倡导尚德尚能。他主张打破贵族垄断的做法,任人唯贤,做到内不阿亲,外不避仇,这样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尽管,荀子的行政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主义色彩,完全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出发点,但也应该客观地看到,上述观点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较大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106/384093.html

“荀子修身究竟告诉我们什么” 的相关文章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西晋鲜卑拓跋族首领,天资英特,胆略过人

拓跋猗卢(?~316年),定襄盛乐人,西晋时期鲜卑拓跋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追封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孙,文帝拓跋沙漠汗之子,桓皇帝拓跋猗迤胞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天资英特,胆略过人。元康五年(295年),授西部大人,居于盛乐城。出兵攻打并州,击败匈奴和乌桓。引入...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曹操在抓到吕布之后 曹操为什么还是将人杀了

对曹操执意杀吕布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布,是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将领之一,但一山更有一山高,失了徐州以后,他被曹操杀掉了,曹操杀吕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单纯是因为被坑怕了吗?被坑怕了,肯定是原因之一,张飞骂卢布是“三姓家奴”,可完全没有冤枉他,这个人...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废掉胡皇后之后,明宣宗朱瞻基为何会后悔

胡皇后在朱瞻基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后来因无子被废后。 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位皇后胡善祥,她被明宣宗朱瞻基废黜后,就受到了张太后的同情。此后宫中但凡要举行宴会活动,张太后就会把胡善祥引到孙皇后的上首去坐。这也是对明宣宗无声的抗议。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上...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对论领兵打仗的本事,樊哙远不如刘邦,为何敢在鸿门宴朝项羽瞪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知名度很高,鸿门宴上朝项羽吹胡子瞪眼,是樊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樊哙领兵打仗的本事,在汉初名将中,并不突出,且不说完全没法跟淮阴侯韩信比,也没法跟英布、彭越、卢绾、刘贾等...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刘娥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作为二婚女,刘娥有什么魅力迷得宋真宗神魂颠倒?请听我详细道来。刘娥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延庆曾在五代十国的后汉政权出任右骁卫大将军之职,她的老爹刘通在宋太祖赵匡胤时期曾出任四川嘉州(现今四川乐山)刺史...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为何被孙綝所杀?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