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臣马士英生平介绍及评价
南明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方面得感谢当年明成祖朱棣迁都时建立的两京制,在南京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六部行政机构;另一方面,则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人物:马士英。
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十天后消息传至淮安,此时的大明不仅群龙无首,而且就连崇祯皇帝的诸子也都下落不明,既无皇帝也无储君。
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以贤论,立潞王朱常淓,而另一派则主张按血统亲疏,立福王朱由崧。事实上,所谓的贤明也好血统也罢,只不过是不同利益集团争权夺利的表面文章罢了。
不过,手握大权的之一重臣史可法却态度暧昧,未表明政治立场,这直接加剧了帝位之争。这个时候凤阳总督马士英力排众议,以重兵护卫福王朱由崧直奔仪真,使得福王继位成定局,弘光朝得以迅速建立,马士英也以拥立之功成为内阁首辅。
抛开立场不论,马士英的果决对于明朝局势的迅速稳定的确立下了大功。但马士英此后的所作所为却给了东林党讨伐的口实。
在成功上位之后,马士英为感谢当年任凤阳总督时阮大铖的举荐之恩,用自己的职权启用阮大铖为兵部尚书。由于阮大铖出身阉党,马士英很快遭到东林党人的抨击,在东林党人的造势下,马士英成为世人口中的奸臣。湖广巡按御史黄澍甚至鼓动左良玉起兵清君侧。
加上弘光政权的很快覆灭,明朝遗老纷纷将原因归结为马士英谋国不忠导致,可谓坐实了马士英奸臣之名。鲁王政权的张岱甚至说马士英还不如秦桧、贾似道等人。
而在清朝官修的《明史》当中也沿用了明朝遗老们对马士英的评价,说他是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不仅如此,在奸臣之外,清朝还给马士英安上了叛臣的罪名。因为按照清朝的说法,马士英降清后曾复通唐王政权,后事觉被杀。
由此,马士英成为明清两朝公认的奸佞小人,就连马士英的家乡贵州也耻于记载,而将其从地方志中删除。
但随着近年来新史料的不断出现,对马士英其人恐怕要重新评价。
马士英重用阮大铖致使本已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加速了腐化,但这只能算作谋私利,奸还远远谈不上。事实上,阮大铖是个典型的投机者,东林党人在活动周延儒复职时,也曾联合阮大铖,并由阮大铖捐资20万两。
在南京城失守后,无论是有阉党之名的阮大铖,还是东林党首钱谦益,都屈膝向清军投降,唯独这位背负奸臣骂名的马士英却选择继续抵抗。
在清朝留存的军情奏报中,从顺治二年十月到十二月,都有马士英带兵北犯的记录(此时弘光朝已灭亡五个月)。而鲁王政权的徐芳烈所写的《浙东纪略》中也有南京失守后马士英依然带兵在杭州一带与清军作战的记载,直至战败被杀(还有说法是战败后隐居四明山佛寺,后被清军擒杀)。
可见,马士英虽然不是救世之能臣,但也绝对算不上是奸臣。至少,在部分东林党人降清的时候,这位被指斥为祸国奸臣的内阁首辅始终在坚持抗清,也算是为国尽忠了。
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就曾说过: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马士英虽非救世能臣,亦非亡国罪魁,他虽然政治上失败了,但没有屈膝降清,晚节是值得肯定的。贵州山乡能够孕育出这样的风云人物,并非黔人的耻辱,而是可引以为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