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统军统有什么区别
中统军统
我们常在电视剧或历史书上看到中统、军统两个词,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两个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本篇文章便为大家介绍一下中统和军统。
一、中统是什么?
蒋介石在四一二武力清党,被汪精卫和李宗仁给清下了台后,一直跟随蒋介石打江山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四处奔走,联络人马,为蒋叔叔复职一事摇旗呐喊。
陈氏兄弟出头联络的这一批人马很快结成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有一个很响亮的代号CC。因为当时众人聚会的地点Central Club的英文缩写是CC,而且陈(Chen)的首字母也是C,两个陈就是CC。
陈家兄弟的奔走相助,自是落在了蒋介石的眼里。1928年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后,便把两兄弟放到了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哥哥陈果夫先是成为监察院副院长,后又升为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弟弟陈立夫则成为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主任,后升为中央党部秘书长。
简单来讲,兄弟两人的职责就是替领袖把手伸向党务,负责管理 *** 在全国各地的党组织,什么清党、解散、改组、重建,几乎都是他们说了算。
蒋介石让二陈整理党务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发扬光大CC系,而是让其打击党内(重点是 *** 左派)党外(重点是 *** )的其他势力,统一党权。
搞党务工作,自然离不开阴谋诡计,而搞阴谋诡计,自然离不开特务性质的工作。更何况,蒋介石本就对暗杀、打黑枪等特务手段情有独钟。他甚至还过了一把特工瘾暗杀陶成章,要不是他自己承认,还真没人知道是他干的。可见其特务天赋之出色!
于是,1928年春,在陈果夫、陈立夫的建议下,蒋介石决定将调查科办成一个纯粹的特务组织。
时年28岁的陈立夫前后从黄埔军校中挑选了几十名优秀的学生充实到调查科,组成了最初的特工队伍,这就是中统的前身。后来陈立夫就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扩编、重组,一直发展到成立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打击 *** 左派,抓 *** ,陈立夫忙得不亦乐乎。陈立夫不是简单地抓完 *** 就完事了,他还懂得劝服被抓的 *** 人悔过自新,以便向 *** 取经,学习对方优秀的组织制度,顺便更好地打击对方,所以他手下逐渐地聚集了一大批愿意悔过自新的 *** 叛徒。
一年后, *** 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主任陈立夫就高升为中央党部秘书长,他推荐CC系的核心人物张道藩接自己的班。张道藩在主任的职位上没支撑几天就下台了。他之后的两任吴大钧、叶秀峰也都是昙花一现,三个人绑一块儿都没有干够一年。
这种走马换官的情况直到徐恩曾出现才算结束。
二、军统是什么?
军统的前身是蓝衣社下面的特务处,特务处的一把手自然就是大家熟知的戴笠。
大家都知道,军界和政界最讲资历,而戴笠的资历有点浅。前文交代过,戴笠岁数不小,却只是个黄埔六期生,而蓝衣社的其他骨干,几乎全都是戴笠的黄埔学长。既然如此,为何蒋介石将资历最浅的戴笠提拔为特务处的一把手?
有两个原因:
一、天赋。戴笠谨言慎行,有耐心,具备极强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考能力以及人脸识别能力只要他见过此人一面甚至面部的某些器官,多年之后他仍然能够识别出此人。拥有这些好条件,不从事特务工作就是暴殄天物。
二、忠诚。这是决定性的原因。两人相识于微末都在上海滩混过,后在黄埔重逢,特别是在四一二政变中,戴笠男士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积极检举揭发了几十名黄埔同学全都是他平日观察总结出来的 *** 员,证明了自己对领袖的忠诚。
由此,戴笠进入了特务领域。
不过在大展特务才干之前,戴笠首先得应对来自内部的挑战。
同行是冤家,所以同属特务系统的中统老是针对特务处的同仁们。在对付 *** 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统,欺负晚辈军统自然不在话下,可戴笠也不是愿意服输的人,所以两家斗得不亦乐乎。发展到后来,双方甚至把工作放在一边,以跟对方制造摩擦为乐,某次设计捉弄了对方,或者假装误会把对方的人狠揍了一顿,都能高兴好几天。
为解决这种内耗,蒋介石决定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特务工作,这就是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注意,此军统不是后来众人所知的那个军统,此军统局的局长是陈立夫。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设三个处。
一处党务处,由中央党部调查科升格而成,处长自然是中统的带头大哥徐恩曾;
二处军警处即戴笠的特务处;
三处是新成立的邮检处,处长丁默邨。后来丁默邨落水当了汉奸,成了张爱玲《色戒》中写的那位易先生的原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决定把三个处分开。
党务处升格为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
邮检处改为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维持原处级架构不变;
军警处升格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军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