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红楼梦中对木石情缘,贾府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08-31)160

《红楼梦》里关于贾宝玉有两个故事,一个是木石情缘,一个是金玉奇缘。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红楼梦》前80回中,贾母一直站在木石姻缘这一边,故而贾府阖府上下,从主子到奴才,皆认为贾宝玉将来必娶林黛玉,因为有史老太君亲自做主,谁能拦得住?

可到了后40回,贾母的态度骤变,陡然开始支持金玉良缘,甚至曾借着吃茶之机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的王熙凤也成了墙头草,放弃了林黛玉,主动站在了“金玉良缘”这一边,书中有记:

红楼梦中对木石情缘,贾府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凤姐听了这话,已知八九,便问道:“太太不是说宝兄弟的亲事?”邢夫人道:“可不是么。”贾母接着把刚才的话告诉凤姐。凤姐笑道:“不是我当着老祖宗们跟前说句大胆的话,现放着天配的良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在?”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第84回

很明显,贾府高层诸位已经全部站在了金玉良缘这一边,林黛玉落单了。但其中很有意思的是,高鹗续写并没有忽略前80回中“木石姻缘”的强大舆论,他想要完成一个过渡。

于是乎,高鹗一方面为了成功促成“金玉良缘”,实现情节的推进;另一方面,为了配合前稿的伏笔,需要给“木石姻缘”舆论一个缓缓灭亡的机会,这需要一个人物来实现,高鹗选择了利用花袭人来当这个工具人。

在贾府高层开始谋划“金玉良缘”前夕,只有袭人始终认为林黛玉就是未来的宝二奶奶——这就跟前80回的贾府舆论呼应上了,为此高鹗不吝笔墨,描写了不少细节。比如第82回,袭人为了提前跟宝二奶奶搞好关系,经常去潇湘馆找林黛玉聊天:

且说宝玉上学之后,怡红院中甚觉清净闲暇。袭人倒可做些活计,拿着针线要绣个槟榔包儿,。。。。。。忽又想到自己终身本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宝玉的为人,却还拿得住,只怕娶了一个的,自己便是尤二姐、香菱的后身。素来看着贾母、王夫人光景及凤姐儿往往露出话来,自然是黛玉无疑了。那黛玉就是个多心人。想到此际,脸红心热,拿着针不知戳到哪里去了,便把活计放下,走到黛玉处去探探她的口气。——第82回

由此可见,袭人的逻辑思维还是遵循前80回,她通过贾母、王熙凤日常的言行举止,判断出林黛玉必定是未来的宝二奶奶,所以动辄去潇湘馆找林黛玉谈天,以便为以后的妻妾和谐生活做准备。

袭人的这种想法持续了很长时间,经历了第84回的“试文字宝玉始提亲”,贾母、王夫人等人已经开始准备向薛家提亲了,期间袭人也隐隐听到了风声,知道贾宝玉大喜之日将近,但她仍以为新娘必是林黛玉,为此她再次去潇湘馆探口风:

红楼梦中对木石情缘,贾府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却说袭人听了宝玉方才的话,也明知是给宝玉提亲的事。因恐宝玉每有痴想,这一提起不知又招出他多少呆话来,所以故作不知,自己心上却也是头一件关切的事。夜里躺着想了个主意,不如去见见紫鹃,看她有什么动静,自然就知道了。次日一早起来,打发宝玉上了学,自己梳洗了,便慢慢去到潇湘馆来。——第85回

即便在金玉良缘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袭人居然还误以为娶亲对象是林黛玉,高鹗之所以多番提到袭人的心理,正是为了与前80回的木石姻缘的伏笔形成对照,使得“金玉良缘”碾压“木石姻缘”的现象看起来没有那么突然。

而通过这个对比,高鹗就可以告知读者:我知道前80回贾府一直盛传宝玉、黛玉的亲事,但这只是你们读者的错觉,毕竟贾母从来没有官方承认过自己支持宝黛爱情,都是袭人、小厮兴儿(第65回兴儿曾直言“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这些奴仆不懂得主子的心意,随意揣摩,不能代表贾府高层的真正意见。

当然,从情节上来看,貌似勉强能圆的上,但不可忽略的是,情节一变,人物性情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贾母对林黛玉的态度,显得冷漠至极,几乎令我等读者欲爆粗口。

譬如第83回,林黛玉病势渐沉,咳血痰不止,探春、湘云闻之大惊,纷纷前来探望,并随后将情况告诉了贾母,而贾母的反应再也没有了前80回的温情脉脉:

说着,已到了贾母那边,探春因提起黛玉的病来。贾母听了自是心烦,因说道:“偏是这两个玉儿多病多灾的。林丫头一来二去也大了,她这个身子也要紧。我看那孩子太是个心细。”众人不敢答言。——第83回

林黛玉昼夜咳血痰,连周瑞家的都看出“林姑娘的病竟是不好呢”,可作为外祖母的贾母,居然之一反应不是去看望自己的外孙女儿,而是觉得“心烦”,俨然已经拿林黛玉当包袱了。

故而后文中,贾母要促成金玉之姻,袭人认为贾宝玉心中只有林黛玉,若是强行促成,恐怕好事未成,反成了丧事,毁掉宝、黛、钗三人的人生,而贾母知道林黛玉的心意后,更是满心不高兴,认为林黛玉不懂规矩礼数,不值得疼爱:

红楼梦中对木石情缘,贾府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贾母心里只是纳闷,因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的本分,我才心里疼她(林黛玉)。若是她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她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第97回

随后,贾母便提出给林黛玉提前预备的建议,说白了就是准备棺木,贾母认为一方面可以冲一冲,万一林黛玉的病因此好了呢;另一方面,就算林黛玉的病好不了,到时候准备后事也不至于匆忙慌乱,贾母这种思维近乎冷血无情。

也就是说,前80回那个疼爱林黛玉,远胜自家亲孙女的贾母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冷酷严苛的封建大家长,故有很多读者将后40回的贾母称为“狼外婆”——当年是她极力将黛玉从姑苏接来,可却对黛玉的未来不负责任,这算是什么外祖母?

故而,笔者窃以为高鹗续写更大的败笔便是对贾母的塑造,将那个世事洞明的贾母丢弃,只留下一个冷血愚蠢的老太婆,连袭人都能看出宝黛彼此离不开,一旦拆散彼此有性命之忧,可贾母却还是一意孤行,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着实令人意难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8/460171.html

“红楼梦中对木石情缘,贾府众人的态度有何变化?” 的相关文章

孔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三位

孔亮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三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孔亮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孔亮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独火星,青州人氏,与哥哥孔明同为宋江的徒弟。他原是孔家庄二少爷,后在白虎山落草,...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张仁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将传》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仁愿(?-714年...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宰相吕颐浩简介: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却存《忠穆集》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

《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译文及注释译文白酒刚刚酿熟时我从山中归来,黄鸡在啄着谷粒秋天长得正肥。喊着童仆给我炖黄鸡斟...

《清平调·其三》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译文及注释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

南北朝诗人庾信一生有哪些著作?

南北朝诗人庾信一生有哪些著作?

庾信,他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父亲庾肩吾曾是当时的大官兼文学家。那么,被李白推崇的南北朝诗人庾信有哪些著作?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庾信祖籍是南方人,后人称他为北周庾信是因为在他的后半生一直在北方生活,并被北方帝王所青睐。这也实属无奈,他一心想回故土,可是北周帝王都很喜好他的文...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

曹植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首在《甄嬛传》上被甄嬛一舞惊鸿的配乐,其实是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曹植所做的《洛神赋》里面的句子。曹植着力描写的洛神是谁,他为创作《洛神赋》的初衷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