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讼师”的历史由来 讼师的权力多大?

历史文化2年前 (2022-09-05)200

由于单一集权式的政治结构及政治意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上统治集团推行无讼的思想,讼师一直处于被官方所拒绝和打压的尴尬境地。

一、讼师的社会定位

1、讼师的主要活动

茶食人是宋代对讼师的另外一种称谓。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私有制深化。事实上,宋廷对诉讼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前一时期相比略有放松。例如,宋代允许民间开办私人书店,在法律上赋予书店以适当的地位。书店不仅是验证 *** 需要证明的干照、固定帖等合同文件真伪的地方,还可以代 *** 写投诉。书店对书店也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在民间流传的当事人秘籍中,有对当事人诉讼技巧的经验性质的记载。所谓秘本,即未获公开流行的文本,只能在民间秘密流传。官方所想要要达到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民众要安分守己,不争事端,服从法律,民众不为争端怒目相对,擅兴事端。诉讼之事应尽可能减少。这种模式背后的驱动力量是强大集中的皇权不能容忍面对它的质疑与挑衅。这与古代官方一直提倡的息讼意识内在一致。 父母官不仅管理行政、司法诸事,更享有合法行使暴力的单向权力,民众除了被动接受,别无他法。

古代“讼师”的历史由来 讼师的权力多大?

2、讼师的地位

讼师或凭借自身的涉案经验、或是通过秘密流传的讼师秘本及日用类书为民众帮忙书写书状、提供法律技巧与意见,手法多样。在官方记载中,讼师所进行的活动被冠以调词架讼、歪曲事实、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等等。历史上的讼师或许并不像记载中这样一副阴险刻薄、惟利是图的小人嘴脸,官方一直也未正式承认讼师的正当法律地位,让这份业务可以存在于阳光之下,让讼师可以正式出现

于公堂之上以自己的知识参与诉讼活动中来。相反的,讼师在历代都是被打压的对象,即使是在清朝,在官方的正式文件中,这类私人从事法律的讼师被鄙弃地称作讼棍。法律在中国古代的作用和性质以及政权架构的模式,使得讼师的存在必要却尴尬。讼师在历代都是被官方所打压的对象,其地位不被官方所认可,活动范围受限制。《唐律疏议》中禁止为人擅作辞碟,违者处刑。

讼师较为活跃的宋代,官方虽然允许代写书状的书铺存在,但法律中依旧没有改变对讼师活动的严格限制。清代为了杜绝讼师的活动,官方设立代书机构。讼师处于被官方拒绝的尴尬境地,只能在民间进行私人性质的活动,在诉讼结构中也没有讼师的一席之地。讼师与权力结构中处于正当地位的士大夫相比,并不具有可以与其平等对话的权利。以士大夫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很难对讼师给以正面评价。讼师从未能够从官方压制的阴暗处走出来面向阳光,在公堂之上有一席之地。他们在官方精英的记载中多是以负面形象出现,是干扰官府行政活动的不安定因素。

二、讼师的社会效果

1、沟通民众与官府

法律作为文化内容中的一种,在中国传统社会由精英所制定、解释、使用。代表着精英文化的官僚以正统自居,傲然立于受统治民众的对立面,手握由自己团体内部所解释的纲常伦理和法律作为治理的工具,以刑罚作为社会关系的修正利器。无论是哪个朝代,改头换面之后,统治者首先做的便是制定自己的法律,即便是如清朝律典大幅摘自明朝法律,统治者也乐此不疲。这当中包含着新的政权需要向民

众宣告其统治的正当性,进而是行使制裁的合法性。法律在传统中国语境下,代表着消极的意义和否定性评价,是拥有集中、单一政治权威的统治者治理民众的工具,无关权利。民众作为工具的法律所指向的对向,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更何况,传统中国社会农业人口占据大多数,法律知识对于他们并不是随手可得的文字资料。熟人社会的所有纠纷并不能全部以民间调处进行解决,一旦诉诸官府,面见威严的朝堂,未发声已心怯。再加上不知晓法律,更增惶恐。若是再落个好讼之名,被罚几十大板并非不可能。官方单向向民众施行法律是官府代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体现,此过程当中,官府与民众必然处于对立的两面。不知晓法律的民众在这样强势的法律权威之下,需要懂得法律、有知识的讼师的帮助。

2、讼师存在的缘由

而从可翻阅的古代法律典籍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法律以刑律居多,大部分如今被纳入民事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在中国古代却会被施以刑罚。法律在中国古代是自上而下实施否定性制裁的这样一类规定,几乎所涉及到的都是义务性条款。法律在此更是皇权实施统治的制裁性工具,对于单一、集中的皇权统治所指向的对象即大部分不熟悉国家法律的乡民而言,法律施加的是束缚与不利,而非权利

与自由。形式化要求也使民间了解法律知识的人的存在成为必要。明清时期,民众去官府表达诉讼请求需要格式性的书面文书。大部分不识文字的乡民自己去书写足以打动法官的状词给诉讼增添了困难。民众面对法律的否定性评价,对家国的情怀盖过对自身安危的关切的人毕竟是少数人,也正是不寻常的少数人的壮举才被多数人寻常的认知所感到不寻常和伟大,否则人人皆可为英雄。对自身安危的关切在并非可耻,这是讼师一直得以存在的客观需要。

三、官方对讼师的压制目的

1、无讼的意识

从《唐律疏议》到《大明律》再到《大清律例》,法律对讼师这样一类人的活动的都持否定性态度。且官方从未认可讼师的正式存在,并且对讼师的活动进行严格限制,以期确保其统治下的民众安分守己,不形成对权威有质疑的声音。在实践中,司法官员为了打击他们眼中的讼棍,减少本地诉讼,将讼师抓来官府,严刑拷打,使其就范。如清吏汪辉祖为惩治其治内的健讼之风,抓来两三个名气较大、业务量较多的讼师。在对讼师包揽的案件进行重审之时,于公堂之上将讼师捆绑于堂柱,一件件核实讼师有无歪曲事实之举。传统中国法律文化推行无讼的思想。古代官方不赋予教民诉讼的这样一类

人的正式地位,一般认为与官方推行的意识形态有关,这便是中国古代的无讼文化。

2、对权威的挑战

讼师的活动是对权威的挑战。单一集权治下的古代中国,法自君出,君主享有更高权力。法律、政令的制定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与表达,执行法律、代替君主治理社会的官僚组织仰承皇帝鼻息。官僚体系为自上而下垂直领导,民众位于统治的对立面。统治者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官僚集团虽参与其中,但并不能分享权力。权力的单向性和垄断性使得除皇帝和官僚群体的统治所指向的百姓是被动的指向对象,而不是分享者,更不是实施者。

讼师代人书写词状,巧舌如簧,被认为是引导淳朴的乡民变得顽劣;讼师给当事人提供诉讼技巧,同样被认为是妨碍司法。地方官掌管地方一切事务,当地所发生的案件自然由父母官操持权柄,作为法律所适用、针对的百姓,做反抗状反而落得不安分的骂名。传统中国的政治环境没有为权力的享有者设置对立面,集中单一的政治体制与法律体制很难包容对它质疑的声音。统治者一方面教导民众无讼的意识,在舆论上对诉讼活动进行谴责;一方面在限制民间的诉讼活动,希望民众安分守己,形成稳定的秩序。

结语

讼师未能在中国古代获得一席之地,与行政官僚体制的构建有莫大关联。清末法制改革遭受巨大阻力,在强大的历史惯性中艰难行进。行政权过大依旧在今天留有历史的印迹。律师制度始终是西 *** 制的舶来品,它能在契约社会有效运转并发挥巨大的社会作用,而不是被讥之为死磕律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209/461028.html

“古代“讼师”的历史由来 讼师的权力多大?”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帝杀大臣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吗

古代皇帝杀大臣的原因是什么 仅仅是功高震主那么简单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帝和功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真的是功高盖主?谁人不称朱元璋为一代英皇?可又有谁不诟病他对身边人痛下杀手的行为。世人当朱元璋好做背信弃义之事,但对有功之臣痛下杀手的绝不止他一人,雍正乃至李世民都曾对身边之人动了屠刀。这...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隋唐十八条好汉,都有哪些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提起隋唐英雄,很多人都知道有十八条好汉,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隋唐十八条好汉,还有跟十八条好汉名单部分重合的四猛、四绝、十三杰、八大锤,除了除秦琼、单雄信 、尉迟敬德、来护儿等人,基本都是虚构。基本虚构并不等于完全虚构,比如被误认为是完全虚构的前三名和第七名,在史书中上...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徐荣是什么样的人?他的能力怎么样?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冈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惇、夏侯渊引数十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惇,惇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惇刺徐荣于马下,杀散...

古代皇帝选妃到底有多严格 5000人最后就剩下50人

古代皇帝选妃到底有多严格 5000人最后就剩下50人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皇帝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妃子?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在国家权力金字塔的最顶端,权力和地位至高无上,享有众多特权,而最让男性朋友羡慕的莫过于其庞大无比的后宫了,皇帝可以名正言顺从民间选取貌美佳丽充盈后宫,三千妃子任君采撷。...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简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于禁简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于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原为鲍信部将,鲍信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官员们都是分品级的。例如阁老、尚书、总督这都是高级官员,中国古代的官职从一品到九品一共18个等级。一般来说,知县是七品官,那种特别小的县,知县为八品。知县是一个县里级别最高的官员,掌握很多权利。但是除了知县,...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执政期间,在军事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齐宣王,妫姓、田氏,名辟彊,战国时代田氏齐国第五位国君,在位共19年,齐威王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齐威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田辟彊即位,是为齐宣王。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攻燕,几乎灭亡燕国。齐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去世,...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历史上真实的项羽是个怎么样的人?性格如何?下面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下,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自信,志向远大过度的自信,就是自负,自我膨胀,有锋芒的矛,却没能有自我保护的盾,这无疑是致命的伤害。为什么说项羽自信,志向远大,史书中也有记载。学习的时候就半途而废,学武的时候也一样,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