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17)330

三国战乱的年代,各个诸一侯国争锋相对。大家互相明争暗斗,处处都有伏笔。哪怕不加以防备,都会落入敌人的陷阱。那么在三国演义中,伏笔悬念四多,下面中国历史网小编将为大家盘点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关羽忌言民俗伏笔

为接地气,《三国演义》常常将民俗当伏笔,由此为市井百姓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比如说忌言。在民间,人们常常戒胡言乱语。对孩童不当言语,往往会跟上一句童言无忌;对大人,因为说了什么而有不利的应验,则叫一语成谶。这类禁忌是人们在长期社交中的经验积累,是一种心理暗示与慰藉。所以,儒家认为出口有德;佛家有身口意三恶业之口业一说;民俗则称之为乌鸦嘴,谁不经意说了就要呸!呸!呸!的。

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中,刘备调诸葛亮入川,留关羽守荆州。孔明设宴,交割印绶,云长双手来接。孔明擎着印说:这干系都在将军身上。云长回: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

关羽的一个死字,诸葛亮的一个不悦,即关羽兵败身亡的伏笔!

再如发誓。在民间,出口之言往往是一个人的品质表现。古人常常强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对誓言更是看重,违者必定有报应的。你看,孙坚发誓就果然应验了。这事发生在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孙坚部队在攻破董卓后,发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以为天命而藏了起来。当袁绍问起,矢口否认,逼问之下,孙坚指天为誓曰:吾若果得此宝,私自藏匿,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虽经众诸侯斡旋而脱身,但袁绍哪里会相信,让刘表截击孙坚。结果,在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的第二次战役中,孙坚中了埋伏,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寿止三十七岁。

这种誓言的应验,可以说是预料之中的事。在没有绝对实力之前,玉玺就是灾难。作者这样的伏笔安排,虽有宿命思想,但也增加了行文走笔的精彩。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杨修鸡肋双面伏笔

《三国演义》的伏笔俯拾皆是,但有的出其不意,如不细加咀嚼还真品不出它的滋味。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写的是汉中最后一役,曹操兵败斜谷界,三军锐气堕尽。此役之后,刘备正式称号汉中王。曹操兵败撤退是早有伏笔的,这就是将夜间口令定为鸡肋。点破这一点的是杨修,结果杨修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的罪名砍头。

但杨修究竟为何被杀,《三国演义》写到这里对杨修的聪明进行了大段铺垫,从当年杨修猜透蔡邕在曹娥碑后题诗的隐意,到擅自与众分食塞北送给曹操一盒酥,甚至还写了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似乎是由此引来杀身之祸。其实,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在于他的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鸡肋就是杨修,杨修所言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就是自我写照,只是他陷于鸡肋般聪明而不能自拔,曹操怎么能容忍身边有这样的谋士?

设想将鸡肋换做很多其他东西,其实也可以引申到退兵――吃猪肘子,走;吃桃子,逃;吃李子,离开但用鸡肋就是同时用明暗两则伏笔以记事。这难道不正是需要杨修深刻自省的吗?这种功力非凡的一箭双雕还让人不知不觉,大约只有罗贯中了。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可见,《三国演义》这样写是有史为据的。但成就如此精彩的一章,使鸡肋由此而成为典故,作者功不可没。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庞统之死集成伏笔

最奇异的伏笔见于庞统之死,作者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千般手段只为此一。

先有童谣及紫虚上人所言做铺垫,拉开伏笔的序幕。童谣发乎天真儿童之口,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可见,古人常常认为其中奥妙无穷。《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杨》认为,童谣之言,将有徵於此。晋葛洪《抱朴子?勖学》直言,童谣助圣人之耳目。《三国演义》全书共引用八首童谣。关于庞统凤死落坡东的童谣,便是其一。

到了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则进入连篇累牍地层层设伏:庞统领兵出征前,刘备吾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觉来犹自臂疼。出征前送行时,坐骑将庞统掀了下来。刘备把自己的坐骑换给庞统,庞统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这万死之辞也是伏笔之一。接下来,刘备送走庞统,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亦是伏笔。

这还不算完,天象自然不能少。孔明与彭都发现罡星在西方,不利于军师,孔明还为此写信给刘备留证;后又于七夕夜宴,见正西上一星,其大如斗,从天坠下,流光四散,推断庞士元命必休矣,数日之内,必有消息。

最终大幕落下一刻,庞统死亡地点正是落凤坡,这既是回应前面的伏笔,又是预言其即将阵亡。一般伏笔与照应在文中的位置经常相隔较远,而从庞统知道所到之处是落凤坡到中箭死去,大概是本书时间跨度最短的伏笔。也许有人质疑这算不得伏笔。其实,倘若说书人在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处,说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就毋庸置疑了。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的卢妨主失效伏笔

伏笔,一般而言是指作者在前言设了局,到后语解开套。然而,《三国演义》中至少有两则别有深意的伏笔未曾应验。

在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徐庶走马荐诸葛时,刘备想起当年水镜先生曾经对他说起: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然后,又上演三顾茅庐的精彩篇章。如此隆重出场,诸葛亮与庞统本人又都尽心尽力、呕心沥血,但刘备终究大业未成,此为不应。

对此,作者其实早就有个自圆其说的伏笔。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水镜先生司马徽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种否定之否定的伏笔,体现了作者对刘氏政权及诸葛亮的偏爱。

如果说,这里还应了一半,那么另一处则全然未应。那就是关于的卢马妨主。

裴松之注引《世语》曰:备屯樊城,刘表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备宴会,蒯越、蔡瑁欲因会取备,备觉之,伪如厕,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备急曰:的卢,今日危矣,可努力。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对此,《三国演义》的描述道,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踊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

对于的卢马妨主,《三国演义》有着反复的渲染,而且除了刘备,书中它的另外两个主人蒯越和庞统也确实都死于非命。但为什么对刘备无害――非但没有妨主、害主、误主,而且还助了主人?这是三国中最奇怪的伏笔,是伏笔反用,抑或是说人各有命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实在太多了。但依愚见,这还是体现了作者的褒刘情愫。

总之,《三国演义》数不胜数的伏笔,给读者带来了乐趣、智慧、警示乃至深思。伏笔,在说书人就是吊胃口、卖关子,在著书者则为增加可读性的同时,使得情节愈加曲折神秘。读三国,突然发现条条计谋是书中人物间的斗法,使敌手落入陷阱。处处伏笔却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让人陷入欲罢不能、再读一遍的迷局之中。三国中的伏笔绝非一人一时之功,无疑应该是《三国志》等旧著史籍的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和《三国志平话》等说书人和作者一众人等的智慧结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1/484222.html

“三国演义:危机四伏中处处有伏笔” 的相关文章

东方朔能言善辩,汉武帝却不重用他是因为什么?

东方朔能言善辩,汉武帝却不重用他是因为什么?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方朔是汉朝时期的著名大臣,为人诙谐幽默,能言善辩,曾多次对汉武帝进谏,很得武帝信任。那么东方朔是如何能言善辩的呢一,武帝求贤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裴楷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裴楷(237年-291年),字叔则。河东闻喜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期大臣、名士,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司空裴秀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裴楷出身著名世族“河东裴氏”,年少时就有名于世,擅谈《老子》、《易经》。最初被钟会推荐给司马昭,任相...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明朝要灭亡时崇祯圣旨求救 期间为何没有大将进京救驾

还不知道:明朝灭亡时,崇祯发出求救的圣旨,为何没有将军进京救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世纪的明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明朝有难时,边疆的将领却无动于衷,他们为何会抛弃明朝?当李自成快要打到北京时,崇祯发出了救命的圣旨,回应的将领却寥寥无几。当时的明朝,手握重兵...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还口含七粒米 诸葛亮有什么用意

对诸葛亮死后,为何要在口中含七粒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的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小时候每次看到诸葛亮身死的场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不想诸葛亮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离开人世。不过在悲伤之余,又非常好奇,...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南宋时期官员,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张鎡,字功甫,原字时可,南宋时期官员。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著有《玉照堂词》一卷。《全宋词》存词八十四首。与辛弃疾有唱和,词风亦稍近之。好作咏物词。人物生平循王张俊之曾孙。...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还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她有三大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