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秦始皇帝被误读千年:皇帝有别、姓氏不同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21)160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亘古绝今的始皇帝,后世对他的解读从未停止。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解析,从《史记》开始,都多少带了些许个人的好恶情绪。近日,一个台湾人对秦始皇的客观解读书《秦始皇:从现实到历史的思辨之旅》从慕课开始蔓延,在坊间广为流传!不少商界精英、学者、教育家乃至史学爱好者都在讨论,这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秦始皇时代,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读史时期从不同角度特别是针对人们对秦始皇的普遍误读、误解,对其人、其政、其史做了客观而又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

秦始皇帝被误读千年:皇帝有别、姓氏不同

先为《史记》中司马迁笔下的秦始皇正个名抱个屈《史记》中关于秦始皇的篇名为:秦始皇本纪!

读到这里,一定会有人跳起来问:篇名有什么好解析的?这不是很客观嘛!

吕世浩携秦始皇请教各位:太史公为他作本纪的这个人,他真的叫秦始皇吗?

事实上,他不叫秦始皇,他叫秦始皇帝。

《史记秦始皇本纪》开篇之一句,就是: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那么《史记》为什么要称他为秦始皇呢?为什么要省掉一个帝字呢?因为《史记》是中国传统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的史法里面,有很重要的一项,叫作一字寓褒贬。

从称呼人名所用的字,到叙述行事所用的字,都代表史家对他的评价。而在《史记》的篇名中更是如此,太史公对每个人的称呼都不一样。同样是世家,陈胜就称他的字陈涉,萧何就称他的官萧相国,张良就称他的爵留侯。从《史记》的篇名,你就可以看出作者各式各样不同的评价,这就是春秋笔法。

那么秦始皇帝和秦始皇,又有什么不同呢?请问各位,太史公是西 *** ,在汉代人心中,皇跟帝哪一个字比较重要?

判断两者中谁比较重要,有个简单的 *** 。当我们一定要省略其中一个时,被省略的那个,一定是比较不重要的。

汉代皇帝的正式称呼是汉孝文皇帝汉孝景皇帝汉孝武皇帝。但当省称时,会叫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而不会叫汉文皇汉景皇汉武皇对吧?由此就可以知道,在当时人心中,帝要比皇重要得多。

秦始皇帝被误读千年:皇帝有别、姓氏不同

帝字比皇字更重要,那太史公就是要从篇名要告诉你,他要借此来贬秦始皇。

但贬归贬,历史必须记录事实。在这篇文章里面,从头到尾至少要有一次正式称呼人家的全名,这是史家该有的道德。这也代表了写历史的人,不是不知道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他是故意不这么称呼的。所以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告诉大家,他叫秦始皇帝,可是篇名还是叫秦始皇。

关于姓氏的不同,我们再看《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之一段: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这一段是在讲秦始皇的身世,在这里不多谈他到底是庄襄王还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个故事已经被小说、戏剧、电影炒作得滥了。不过从这里的秦庄襄王子也来看,太史公应该认为始皇确实是庄襄王的亲生儿子。

吕世浩这里要特别谈的,是姓赵氏三个字。各位读到这里,一定又有人想跳起来问:这三个字有什么好讲的?又打算凑字数了吗?

没什么好讲的吗?问各位一个问题:秦始皇姓什么?

对历史熟悉的朋友,一定会立刻回答:他叫嬴政,当然姓嬴。

既然他姓嬴,为什么这里要说他姓赵氏呢?

现代人填表格,有时表格中会有姓氏和名字的字段。那么请问各位,姓和氏是一回事吗?名和字是一回事吗?

当然不是,古人的名跟字不是一回事。举各位熟知的人物为例,韩愈名叫愈,字就叫退之,杨过名叫过,字就叫改之。对吧?常读古文或武侠小说的朋友都很明白。

在《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中,吕世浩携秦始皇告诉各位,姓和氏也不是一回事。什么叫作姓?姓是代表你的血缘从何而来,有同一个祖先的人们,就会有同一个姓。

秦始皇帝被误读千年:皇帝有别、姓氏不同

可是当同一个祖先,也就是同一个姓的人繁衍越来越多,就会有一部分的族人,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建立他们自己的聚落。为了在同姓底下分别彼此,就会在同一个姓下又出现不同的氏。

因此氏是会分化、会变动的,有的以地为氏,有的以官为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请问商鞅姓什么?

有同学会回答:商鞅姓商商鞅姓卫商鞅姓公孙,这些答案都有道理。因为商鞅是卫国的公族,所以也叫卫鞅、公孙鞅,但哪个答案才是对的呢?

事实上,这些答案都不对。因为商鞅既然是卫国的公族,卫国公室姓姬,所以商鞅当然姓姬。因为他是卫国的公族,所以最早叫他卫鞅、公孙鞅;后来他在秦国功劳很大,秦国把商这个地方封给他,他就以封地为氏,所以叫商鞅。但卫、公孙、商都只是他的氏,姬才是他的姓。

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秦始皇姓什么呢?秦始皇姓嬴,可是嬴姓下面又分了很多很多的氏,秦始皇这一支是赵氏。太史公已经是西 *** ,因此他以当代的习惯记下姓赵氏,原因就在这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1/484952.html

“秦始皇帝被误读千年:皇帝有别、姓氏不同” 的相关文章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吕布联合王允杀董卓的原因是什么 吕布是真的为了貂蝉吗

对吕布为何与王允合谋诛董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里著名桥段,王司徒巧施连环计,吕布手刃义父董卓。可笑,董卓至死还不知道干儿吕布为何要背叛自己。一句“吾儿奉先何在?”得到的回应却是“有诏讨贼!”在王允的连环计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王允的养女貂蝉,她和吕布还...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最后的结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么?

华佗被称为一代神医,出生于东汉末年,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曹操头痛难忍,听说华佗医术高明,想让华佗帮自己治病,结果华佗说需要砍开头颅,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想害死自己,于是先把华佗干掉了。这是笔者最早接触到的曹操杀华佗的记载,其实这只是罗贯中的小说一家之言,杜撰而...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 赤壁之战时曹操谋士在做什么

对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时曹操的谋士都在哪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五大谋士,分别为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他们在前期算无遗策,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诸葛亮出山后,曹操南下之时,我们却没有看到曹操的谋士和周瑜,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而在...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历史上长孙无忌是如何败给武则天的?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同母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最毒妇人心”也许表述欠妥,但这句话用在武则天身上还是比较契合的。凡事有果必有因。单就武则天赐死长孙无忌这件事来看,虽说武则天心狠手辣,但长孙无忌也是自食恶果、宿命所归。细分析这个问题,还要先从唐高宗李治说起。三个维度来探讨: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迎接二圣是真正的原因吗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 迎接二圣是真正的原因吗

还不知道:岳飞被宋高宗杀害,真是因为他要“迎回二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岳飞是宋朝抗金的英雄,他的英雄气概和对国家的忠诚,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他不畏权势,以身殉国,被世人敬仰。然而,岳飞虽然与金国征战多年,但他并没有获得足够的荣耀,反而被宋高宗处死。后世史家在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