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李甲宋词赏析:《帝台春·芳草碧色》|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2-22)370

【作品简介】

《帝台春芳草碧色》由李甲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写游子的乡愁,也是伤春恋旧之作。芳草、落花、飞絮组成的暮春景象触动离愁,接下来回想当年在京城与伊人寒食节携手踏青,时空变化,但始终紧扣一个春字。下阕写愁方释又结,愁情无限。倚楼远眺到黄昏,景况依旧,难见伊人。拚则、忘则作为一联,最直率而且最见真情。对冷酷的现实无可奈何的接受,但又不甘心于此。又还问,试重寻,乃是寄予无望之希望。

【原文】

《帝台春芳草碧色①》

作者:李甲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②,共携赏、凤城寒食③。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漫伫立倚遍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④,试重寻消息。

【注释】

①帝台春:唐教坊曲名。

②拾翠:原指去郊野拾翠鸟羽毛,后泛指清明前后青年男女的踏青。

③凤城:指京都。

④鳞鸿:鱼雁,古人认为鱼和雁能传书信。

【译文】

春草葱葱,风中花朵飞舞,飞絮蒙蒙,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我满怀心事,一脸倦容。回忆起那知心的人儿,美丽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有春风吹拂中,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终日笑语不断。可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孤苦伶仃。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一张挣不脱的网又罩住我心中。我悄悄将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控制不住再次流下来。我无法释怀,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远望。黄昏已去,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沉沉,天边一片黄昏暮色。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切,我痴情一片,再次问飞翔的鸿鸟她的消息。

【翻译】

春草碧绿,郁郁葱葱,长满了南面的大路。暖风中花瓣乱舞,飞絮蒙蒙,也仿佛理解人的心情,满怀愁苦,倦怠慵容。回忆起那可人的伴侣,娇娆美丽,笑靥盈盈。寒食节里我们曾携手共沐春风,来到京师的郊野,尽兴地游乐娱情,终日里笑语欢声。可到了如今,却来到这天涯海角,再次感受到和煦的春风,可偏偏又孤苦伶仃。

愁情刚刚散去,一会儿又如密网般罩住心胸。溢出的眼泪刚刚偷着擦去,却不知不觉再次溢涌。我焦躁不安,在高楼的栏杆上到处倚凭。过尽了整个黄昏,所见到的也只是暮云合在一起,天边一片昏暝。哪里有一点儿她的影踪。为了她我宁可舍弃一生,如今已经下了决心。但要忘记她,这辈子却万万不能。我还要痴情地询问鱼雁,试探着询问她的信息和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写天涯倦客春日依栏怀人之情。词人漂泊遥远异地,突然看到一片春色,不禁忆起过去曾发生过的令人难忘的春梦往事,尽管已时过境迁,但衷情难忘,春梦常伴在自己的生活中。词的上片写海角春愁,下片写依栏盼音。

上片芳草二句写泛观南陌。芳草即芳春时节原野上的野草。诗人词客常以草喻离情。如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里是用芳草碧色,写春意之浓;写萋萋芳草,绿遍南野,喻春愁之深。接着暖絮二句,写絮飞花落,惹人愁思。暖絮,写杨花的轻飞,乱红,惜落花的飘零。这些都无力自主,均随暮春之风摆弄。这里本属人知花,即落花柳絮撩人春愁;而偏说花知人,即花絮知人春愁。这就足见词人的春愁,无人告慰。这样写不仅摒弃了落花柳絮引人愁的老套,而且写出物我同感的效果。忆得二句转入回忆,盈盈,美好的样子。多指人的风姿仪态。拾翠,指拾取翠鸟的羽毛以为首饰,后以指妇女春日嬉游的景象。凤城,旧时京都的别称,谓帝王所居之城,此指汴京开封。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二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这两句是词人回忆往日的欢娱,写一位曾一起踏青拾翠的,风姿俏丽的女子,是多么令人羡慕;寒食清明节日,携手共赏凤城春色,又是多么令人神往。再接着到今来三句,写如今这一切像春梦般地烟消云散了,在遥远的异地,长期在外疲劳厌倦的客子,在忆着这恍如昨日的春梦,多么令人伤心。词情一落千丈,一下子由美好的境界,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

词的过片愁旋释四句,写倦客的情状。愁情刚刚释去,可又像乱麻似的织成一片愁网。眼泪才暗暗拭去,却又偷偷地流下来。谩伫立四句,写倦客的孤单。谩,徒也,空也。即空自倚遍危栏,向意中人所在方向凝望,尽管磨蹭到天已黄昏,但展现眼前的也只是凝贴碧空的暮云朵朵,佳人仍不见到来。拚则二句,拚,舍弃,今口语豁着最是此意。这两句说要拼命舍弃的均拚命舍弃了,但要忘却的却怎么也忘却不了。充分揭示了词人欲罢不能的痛苦的心情。词末又还两句,写倦客的希望。既不能忘记,便再问鱼雁传书,试着再寻佳人的消息。鳞鸿即鱼雁。古有鸿雁寄信、鲤鱼传书之说,常借鱼雁以代书札。原载:《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出版

【赏析】

关于这首词,一种说法是一首伤春词,另一说法是李甲怀念弟弟之作。

上片首句起笔不凡为写春愁作了有力的烘托、渲染。萋萋句极写芳草之盛,絮而曰暖,红而称乱草长花飞,触眼一片暮春景象。至此春愁二字便呼之欲出。絮飞花落而使人愁,本是寻常蹊径,而这里说花絮知人春愁,从对面落笔。

无力二字双关,既状人之恹恹愁情态,也写花絮飘坠时轻柔形象,似亦知人之懒乏无力而有意相陪者,情思深婉。

以下三句,写往日的欢娱。凤城即京城。北宋汴京寒食清明节日,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 *** ,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东京梦华录》卷七)拾翠侣本于曹植《洛神赋》:尔乃众灵(神)杂,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这里是指一同游春的一位歌儿 *** ,盈盈是说她的风姿仪态美好。这两句只说得一件事,而诸般风流缱绻,已言外。上片结末三句,词意陡转,由美好的回忆跌落到孤独惆怅的现实生活中来,仍接应春愁。一样逢春,不同滋味,对比强烈。词之上片,采用忆昔比今的手法,道出了春愁生发的原因。

过片四句,承上浓墨重彩地描绘春愁的具体情状。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四个三字句,句句用韵,如冰霰降地,淅沥有声。此十二字四句,散则为四韵,合则为两组,总之为一意,以言愁,泪亦是愁的表现也。两组之中,愁的一组,旋释是虚,还织是实;用织字,是言愁似网困人,无可遁逃。泪的一组,暗拭于前,已藏滴字:偷滴随之,滴且不已:暗字偷字,又写出独自伤心无人与诉情景。总言愁不可解,悲不可遏,下字既精炼,又绵密。人此四句全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不施辞采,不用典实,俞陛去《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按:俞书此首作南唐中主李璟词)评云:转头四句皆三字一句,且多仄韵,节短而意长。论情致则婉若游丝,论笔力则劲如屈铁。

以下三句: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谩,徒也,空也。倚数远望,不见伊人,直至黄昏。暮云凝碧,用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而隐含其下句佳人殊未来。然而这不是有约而不来,也不是知其所盼其或来而竟无有。两人的关系是已经离绝了的,所谓拚则而今已拚了,自己何尝不知道;之所以仍痴痴远望者,是又所谓忘则怎生便忘得也。两句中有多少追思,深海,失落感,牵惹意,暮云凝碧这样典雅的句子之后,出此又白又浅的语言表述之,而又觉其甚为和谐,才人笔下,竟无所不可。明人潘游龙云:拚则二句,词意极浅,正未许浅人解得。(《古今诗余醉》)结拍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全词思如流水,至此水到渠成,符合人物感情发展的逻辑,使全词情节上又进了一步。

全词抒写春愁,情感脉络十分清楚:因忆旧侣→苦于幽独→至愁且泪,于是寻思其人。整首词意脉相通,浑然天成,把春晚怀旧之情抒写得委婉动人。

【作者介绍】

李甲,宋代,生卒不详,字景元,居华亭乡,自号华亭逸人。《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十一年云:李景元,元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中,嘉善县令。善填词,工小令,有闻于时。画翎毛有意外趣,但木柯未佳。米芾尝称之。苏轼题其画曰:郭恕先之后一人而已。尝画竹于嘉兴景德院,轼过之题诗。《画继》、《平湖县志》。有周泳先本《李景元词》,存词9首。

【宋词英译】

LI Jia – Lyrics to Spring of the Royal Terrace

Viridescent is the verdure, to the south spread lush and luxuriant fields。

Pleasant willow strands and whirling petals seem to know how we feel,

How we tend to feeble become in the presence of spring melancholy。

I';m reminded of a gorgeous lady who used to go on outings with me,

We';d sightsee together in the capital on the day of the Cold Fare。

Here and now at a remote corner greeting spring,

In this vast world I';m a visitor。

Some worries disentangle themselves only to again intertwine;

I quietly wipe away the tears, yet more come trickling down。

I lean against the balustrade of a high-rise,

While all over casts twilight,

All that is visible is the sight of dusky clouds in the azure sky。

What should';ve been done has been done,

Yet how could I forget what I should forget?

I';d like to ask of wild geese and carps to again help seek her tidings。

【词牌简介】

《帝台春》,词牌名之一,北宋时期李甲所做,整首词中以潇洒风流的情致,抒写了春晚怀旧之情。全词抒写春愁,情感脉络十分清楚:因忆旧侣→苦于幽独→至愁且泪,于是寻思其人。整首词意脉相通,浑然天成,把春晚怀旧之情抒写得委婉动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2/490399.html

“李甲宋词赏析:《帝台春·芳草碧色》|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童威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八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童威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童威,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出洞蛟”,星号地进星。童威是童猛的哥哥,早先兄弟两...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马麟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六十七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麟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铁笛仙,建康府人氏,小番子闲汉出身,原为黄门山三寨主。他因钦慕宋江,而到梁山入伙...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吕方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五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方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方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小温侯”。原本在对影山一带落草为寇,后来因为花...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张嘉贞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三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嘉贞(665年-7...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南宋宰相张商英简介:《两宋名贤小集》辑有《友松阁遗稿》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商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商英,生于公元1043年,卒于公元1121年,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从小...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简介:著有《小心斋札记》、《泾皋藏稿》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宋真宗赵恒作《劝学诗》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曾作《劝学诗》一首,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出现,是为了激励更多人读书做官,但实际上,宋真宗作这首诗不仅仅是为了拥有更多的读书人,而是另有深意。在中国历史的政治生态中,曾经有个名词叫“以文抑武”,主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