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九日驰驱一日闲,古人如何休假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3)670

作者:王宏超

我们印象中的历史,总是充满了轰轰烈烈的事件、标志性的日期、载入史册的名人英雄,然而当我们深入到历史的脉络中,就会发现,古人的日常生活也是一座宝藏。

所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并非对宏大主题的排斥和回避,而是观察历史视角的转换。

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时间因素最为重要。自然时间系统给人们的生活建立了一个基本的秩序: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每天日起日落,一日之中有十二时辰,形成了系统严密的时序系统。

古代的休闲生活,多以自然时间系统为主要的依据。

此外,人文时间的划分,让人类的时间具有了文化内涵,如节日,因为承载了许多文化内容,而使得休闲活动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

古代也有完善的休假制度

空余的时间是人们进行休闲活动的基本前提,就如现代社会中有很多法定节假日一样,古代也有完善的休假制度。

古代的官方休假时间可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节日,如一些传统的宗教、祭祀和民俗类节日;二是假日,即法定休息日;三是临时性假日。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休沐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官僚阶层,且并没有被严格执行,对于农民、手工业者及商人来说,其作息并无定例,有些劳动者终年劳作,长年无休,也是常有的情况。

古代的重要日子,如元日、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夏至、伏日、中秋节、腊日、冬至等,都要放假休息。

如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文帝时期,汉代放一天假,唐代放三天假,宋代放五天假,到了明代放十天假。民间认为伏日有鬼出行,不便外出,“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不干它事”(《汉官旧仪》),所以只能放假休息。

冬至是阴阳二气转换的时节,要以静养为主,“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后汉书·礼仪志》),也要放假休息。

临时假期是特别的福利

官员的法定作息制度称为“休沐”,这一制度起源于西汉:“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初学记》引汉律)

沐,最早的意思是洗头发,后来泛指洗浴、洗涤,这里指代的是休息。上面的话即是说,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的沐浴、休息时间。

唐代把五日休沐改为十日休沐,也就是旬休,“九日驰驱一日闲”,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这三天分别叫作上浣、中浣、下浣。

为何唐代较之汉代假日有所减少?

汉代官员一般住在官署内,而不是住在家里,办公时间就比较充裕,所以可以五日回家休沐一次。唐代之后,官员一般就住在家里,来回上班,效率降低,休息时间也随之减少。明清时期官方假日在旬休基础上又进一步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政务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加强集权的一种体现。(《国史探微》)

有些官员会在假日中劳作,如东汉时的尚子平,“为县功曹,休归,自入山担薪,卖以供食饮”(《文选》李善注引《英雄记》)。大概是做官收入不高,就在休息日上山砍柴,以贴补家用。也有人在这天加班,以处理未完成的公务。

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皇帝诞辰,也会放假几天,以示庆贺。

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为“千秋节”,放假三天。此后的帝王多沿袭这种做法,在生日时给官民放假。

唐代尊奉老子,把老子诞辰称为“降圣节”,放假一天。还有一些忌日,也是上下“废务”,不上班。家庭成员中,近亲的婚丧,官方规定可以回家休假。

如父母去世,必须丁忧去职,服丧三年,如果是军职,则为一百天;离开父母三千里之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包括路上的时间),父母在五百里之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定省假;儿子行冠礼(即成年礼),有三天假期;儿女婚礼,有九天假期;授业老师去世,有三天假期,等等。

这些临时性的假期,有些是许多朝代一贯的制度,有的只是某个时期的规定,这些假期多涉及政治管理、家庭关系以及个人交往等因素,算是古代官员们的特别福利。

一派笙歌夜未央

古代社会中夜晚的生活是简单的,一般人睡得都很早,对于这种现象有几种解释:一是认为农民勤劳,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方式;二是从养生的角度说,昼起夜伏符合自然规律;三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认为 *** 为了强化社会的秩序,采用宵禁制度,除了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元宵节外,其他日子晚上不允许活动;四是照明效果有限,现代的照明技术还没有出现。

社会学家李景汉在《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一书中,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解释,那就是照明的成本。此书调查的对象是民国时期的北京,但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情况对于中国古代社会来说也是基本适用的。

书中谈到民国时期农民家庭的照明,一般使用煤油。“在夏季,昼长夜短,许多贫家不用灯火,只在冬季天短时每晚用油少许,每月少者约用一斤,多者约用二斤,每斤价约八分。普通人家在暖季每月约用一斤,在冷季每月约用三斤。”

在对一个村庄的调查中,平均每家一年花费二元。而这个村庄的收入情况,每家年收入在一百元上下,照明费用占年收入的百分之二;全村一百多户人家,蔬菜消费未满五元的有三十六家,占三分之一多,所以两元的煤油费用,也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了。

古代官方在一些节假日中张灯结彩,要求百姓挂灯,许多百姓都难以承担这笔对他们来说很高昂的费用。

古人昼起夜伏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自然的限制,在照明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晚上无法做更多的事。同时,时间的安排除了遵照自然规律以外,还受到社会管控因素的影响。

对于时间秩序的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夜晚,历代官方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这称为夜禁制度。

“禁民夜行”,夜间人们不能随意出行,行为方式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白天的世界如果说是光明的、理性的、有秩序的,那么黑夜则代表着黑暗、非理性、混乱与罪恶。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就规定:“其夜禁之法,一更三点钟声绝,禁人行,五更三点钟声动,听人行……违者笞二十七下,有官者笞一下,准赎元宝钞一贯。”

昼伏夜出,夜聚晓散,是对昼出夜伏秩序的打破,在官方看来,就代表着罪恶、奸盗之事。

宵禁制度也与城市防火有关。古代建筑多用木材,而城市中人口密集,房屋距离很近,一旦失火,局面往往容易失控。

尽管古代的城市建立了在当时来说比较完备的消防系统,比如南宋时的杭州城,城内有消防军卒2000多人,城外有1200多人,配备有水桶、绳索、旗号、斧头、锯子、灯笼、防火衣等装备,但城市防火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马可·波罗对于杭州城的灯火管制印象深刻,他专门记录说:“守望者们的职责是,在法定禁火的时刻到来之后,看看还有谁家露出任何火烛之光。如果他们发现到了,就会在其门上标上记号,而一大早房主便会被传唤到官吏面前,如举不出正当理由,便会受到惩处。同样,在法令禁止的时间内如果他们发现有任何人在街头乱走,亦会将其拘捕,并于次日清晨将其押送给官吏。”(〔法〕谢和耐著,刘东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星期制有助劳逸结合

随着近代中西之间的交流,中国人注意到了西方的七天星期制。

许多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一则可以劳逸结合,利于养生;一则可使“中西一律”,符合世界通例。但也有 *** 者,他们认为中国人遵从西俗,有违传统,且不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而且星期制有宗教的根源,更是让人无法接受。

如张之洞就曾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能按原来的惯例休息,不能采用星期制。

1902年,清 *** 开始全面推行星期制,之后星期制逐渐成为中国人新的作息制度。在城市中,星期天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休闲时间,多种娱乐项目也多在星期天进行。星期制的引入,更为重要的意义是改变了中国人,尤其是劳动阶层的生活观念。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古代社会中,由于技术和工具落后,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由此也逐渐形成了多劳动少休息的作息方式,勤劳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纯粹的娱乐消遣,一直被中国人看作是不务正业。

现代作息观念让普通人意识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休息娱乐来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让工作更有效率。

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人虽然投入了很多时间去工作,但效率反而不如善于休息的西方人:

西人每日只操作八点钟,每来复日(即星期天)则休息。中国商店每日晨七点开门,十一二点始歇,终日危坐店中,且来复日亦无休,而不能富于西人也,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能如西人之多。何也?凡人做事,最不可有倦气,终日终岁而操作焉,则必厌,厌则必倦,倦则万事堕落矣。休息者,实人生之一要件也。中国人所以不能有高尚之目的者,亦无休息实尸其咎。美国学校,每岁平均只读百四十日书,每日平均只读五六点钟书,而西人学业优尚华人,亦同此理。(《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把星期制及作息安排,看作影响中西文化强弱的关键因素,虽有夸大之嫌,但也不无道理。

(摘自《古人的生活世界》,王宏超著,中华书局,有删节)

来源: 解放日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5498.html

“九日驰驱一日闲,古人如何休假” 的相关文章

古代仁宗皇帝那么多 宋仁宗为什么最当得起仁

古代仁宗皇帝那么多 宋仁宗为什么最当得起仁

还不知道:为何只有宋仁宗赵祯最当得起“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仁”是比较美好的一个词汇,用在皇帝的庙号中也都是褒义词,庙号中仁的含义有:蓄义丰功曰仁;慈民爱物曰仁;克己复礼曰仁;贵贤亲亲曰仁;杀身成仁曰仁;能以国让曰仁;利泽万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于民曰...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在古代,勾践为了解决士兵的生理需求都用了哪些办法

提起越王勾践,那可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我国是一个上下有几千年历史的大国,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对历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国发展至今能有如今的成就是十分不容易的。经历了朝代的更迭,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战争,才...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

古代七品知县的地位真的很低吗?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官员们都是分品级的。例如阁老、尚书、总督这都是高级官员,中国古代的官职从一品到九品一共18个等级。一般来说,知县是七品官,那种特别小的县,知县为八品。知县是一个县里级别最高的官员,掌握很多权利。但是除了知县,...

赵武灵王执政期间,在政治与民族方面有哪些成就?

赵武灵王执政期间,在政治与民族方面有哪些成就?

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先秦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的儿子,在位共28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军事上推行“胡服骑射”,不断推动赵国军力日益强盛,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强国,甚至可以和秦国相抗衡。后来吞灭中...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文德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文德皇后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后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古语有云:天启兴运,亦不偶然。助兴运,必有贤妃。太宗开贞观之治,定盛唐基业,助他兴运的必是长孙皇后。长孙氏,小字观音婢,13岁嫁给李世民,生育了三子四女,三子分别是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于贞观十年薨逝,谥号“文德”...

历史上雍正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得的什么病?

历史上雍正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得的什么病?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清朝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比较富有争议的一位皇帝,而争议所在之处就在于他继承大统的过程。对于清朝最为惨烈的夺嫡之争“九子夺嫡”,就发生在康熙晚年,而在这次夺嫡之争中,最后的获胜者则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

历史上真实的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形象?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上真实的建文帝朱允炆是什么形象?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历史上篡权夺位的剧情时有上演,建文帝就是一个极其富有悲剧色彩的皇帝,在夺取皇位这方面,他叔叔是一个佼佼者。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怜悯建文帝的经历,像他这样心中充满善良正直的一代明君,宽...

历史上陆逊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孙权逼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陆逊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孙权逼死他的原因是什么?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陆逊和周瑜、鲁肃、吕蒙等东吴大都督一样,都深受孙权的信任。比如在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