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详解其深意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3-24)1421

很多人疑惑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雍正吸取了九子夺嫡的教训独创了一式两份遗诏的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十三年(1735年)下半年,清朝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去世,雍正共计在位十三年,而短短的十三年时间,在他去世的时候,清朝的国库比他老爹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时留给他的财富多了近三分之一,也就是说雍正用了十三年时间留给儿子清高宗乾隆皇帝的财富比当初他老爹康熙留给他的财富还多了三分之一。

乾隆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他不仅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而他实际执政时间长达63年,也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不仅最长寿和实际执政时间最长,乾隆还能接手到富庶的大清江山,而他的幸运与他的老爹雍正的改革和勤政密不可分,而且更与雍正临终前独创的两道遗诏让他坐稳了63年江山有很大关系。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详解其深意

都知道雍正的老爹康熙皇帝号称千古一帝,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智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 *** 、驱逐沙俄、征服蒙古准噶尔部,缔造出了“康熙盛世”。

但是康熙如此英明,晚年也不免陷入到了诸子争位的困扰之中,而雍正正是通过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激烈纷争才在最后登上了皇位,因此雍正在继位之后就思索着如何避免诸子争位的事情再度重演,于是雍正就独创出了秘密立储制度。

所谓秘密立储就是区别于明立皇太子为皇储的制度,明立皇太子确定了皇位继承人,但是很容易引起其他儿子的垂涎,毕竟皇太子只能有一人,皇子们肯定会有图谋争位,历史上这种事情上演过很多次。

因此雍正设立的秘密立储制度就是不再明立皇太子,雍正继位之后就把心目中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入密旨中,然后将密旨一式两份,一份秘密放入匣内,再将匣子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另一份则由皇帝随身秘密收藏。将来皇帝去世后,大臣们找到这两份密旨一核对,那么新皇帝就具备了继位的合法性了。

这是雍正吸取了自己那一辈人的九子夺嫡的教训独创出的制度,这个制度此后也一直被清朝后世历代皇帝所沿用。

雍正一生有十个儿子,不过他的儿子们夭折率很高,最后活到长大成人结婚的只有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即乾隆、皇五子弘昼以及皇六子弘曕四个儿子。这四个儿子中除了弘曕是雍正晚年所生的老来子之外,其余三个儿子在雍正继位时都已经岁数不小了,也都可以成为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了。

但是雍正这三个年长的儿子中,老三弘时生性率直没有太多的城府,与雍正的性格十分不和,加上他还与雍正的政敌弟弟老八胤禩关系亲密,因此不被雍正所喜爱,他虽然年长,在雍正继位之后却直接被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之外。

老五弘昼虽然天资聪颖,但是为人散漫,做事不拘礼法,颇为任性,这种人也不适合成为皇位继承人,因此雍正在考虑皇位继承人时也把他排除了。

这样一来雍正继位后三个年长的儿子中只剩下老四弘历即乾隆可以选了,乾隆虽然年少却颇为持重,性格也很有城府,在这方面与雍正十分相似。再加上乾隆在康熙时期就受到了康熙的喜爱,被康熙接入宫廷抚育,因此雍正继位之后立刻就秘密写好了乾隆的名字,并将密旨一式两份分别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和自己的寝宫中。

雍正除了传位继承人的密旨之外,他还写好了一道遗诏。不过雍正的遗诏可是在他去世五年前就写好了。

雍正八年(1730年)时,雍正最为喜爱和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去世,在胤祥去世后雍正十分悲痛,为此伤了身体,这一年的年底冬天,雍正感染了重病,差点病重去世,雍正也是在这时期就写好了遗诏。

而雍正在写好遗诏之后,还特意召见了王公重臣,对他们交代后事,并交代了遗诏中的部分内容,还叮嘱王公重臣在他去世后要取得“正大光明”匾后面的传位密旨和他屋中所藏密旨核对即为皇位继承人。

这一次在历史上被称为雍正面谕遗诏,在遗诏中雍正称:朕夙夜忧勤,惟体圣祖之心以为心,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因见人情浇薄、官吏徇私,罔知改省,不得不惩治以戒将来。故有从前条例本严而改易从宽者,乃原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酌定,可垂永久。有从前本宽而改易从严者,本欲俟诸弊革除之后,酌复旧章。

雍正的这个意思就是他认为自己执政过于严苛,希望将来的继承人能继续延续康熙的宽仁之政。

这也是后来为何乾隆在继位之后推翻了很多雍正制定的政策和改革措施,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乾隆对雍正是持否定态度,实际上并非乾隆否定雍正,而是雍正自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会在遗诏中让继承人在未来做出改变。

可以说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度让乾隆可以顺利平稳且没有波澜纷争的继位,这一点要比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惨剧强多了。

雍正在遗诏中给乾隆安排好了未来的方向和路线,同时秘密立储也让乾隆高枕无忧

当然,雍正八年时那只是雍正担心自己挺不过去,召集王公重臣披露了部分遗诏的内容,而雍正后来熬了过去,又多活了五年,所以直到雍正去世后,他的遗诏内容才全部被公布出来。

王公重臣们也是在雍正去世后按照他的交代,找到了一式两份的秘密立储诏书,核验之后才确定拥立乾隆继位。

而雍正真正的遗诏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之一部分是反省自身执政过于严苛,也就是与雍正八年的面谕遗诏中的部分内容相似;第二部分是为继任者明确大致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三部分就是公布继承人为乾隆,并对乾隆进行评价;第四部分就是对核心权力层的人事安排。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详解其深意

先说雍正遗诏中的之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里面的内容与雍正八年的面谕遗诏中的内容大致相似,雍正主要是认识到自己执政过于严苛,反而不利于发展,因此他在遗诏中明确提出不希望继承人继续按照自己的路线走,而是改变执政风格,把严苛改为宽仁,并且能改变自己制定的政策弊端,可以说在这两部分中雍正给继承人制定了未来的大致发展方向和路线。

所以乾隆继位之后以祖父康熙的宽仁执政风格自我标榜,实际上是遵照雍正的遗愿,而且乾隆继位之后在雍正新政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利弊,修改了雍正新政中政策弊端,看似乾隆推翻了雍正的政策,其实这都是雍正在遗诏中要求乾隆之所为。因此乾隆执政初期朝政焕然一新,这也是乾隆非常值得肯定的地方,能在雍正的基础上进行革新。

现代 *** 中很多人都认为乾隆是一个保守的守旧派君王,甚至有些人为了吹捧雍正,把雍正新政无限拔高,然后对乾隆擅自改变雍正新政进行抨击,更有甚者称清朝之衰亡就是乾隆擅自改变雍正新政所导致。

实际历史上并非如此,乾隆确实是一位封建保守的君王,但他老爹雍正比他也没好哪去,在历史上雍正新政的弊端其实有很多,雍正晚年已经认识到了弊端,只是他没有精力再进行更改,所以才会在遗诏中要求继任者能革新他的政策。

凭良心说,即便乾隆不改变雍正新政的政策,也阻止不了清朝的衰败,清朝衰败的本身在于制度和封建保守的思想上。虽然雍正的思想比较开明,能因时改变和制定国策,但他本人也并不是类似于日本明治天皇那样敢大刀阔斧改弦更张的人,他的雍正新政归根到底还是服务于封建王朝的制度和思想,所以清朝中后期的衰败与乾隆改不改变雍正新政的政策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乾隆在继位之后否定雍正的很多政策,并非是否定雍正本人,恰恰相反,他反而是在遵照雍正的遗诏做事。

第三部分就是宣布了皇位继承人为乾隆并对其进行评价,在雍正遗诏中对乾隆的评价其实非常高,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乾隆后来为了美化自己加进去的部分,不过不管怎么说,也许乾隆不是雍正最理想的接班人,但他绝对是雍正当时唯一可选的接班人。

雍正遗诏的最后一部分就是对权力核心阶层的人事安排,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光靠乾隆自己肯定是不行的,雍正悉心的给乾隆挑选了四位辅政大臣。雍正给乾隆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康熙第十六子庄亲王胤禄、第十七子果亲王胤礼、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四人。

在遗诏中雍正评价胤禄是谨慎宽和,不至于犯错。评价胤礼是德才兼备,忠直坦诚,是治国的好帮手,但是胤礼身体虚弱,希望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礼,不要让他过于操劳。评价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忠于职守,才识具优,是国之栋梁,并让二人死后升附太庙。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雍正对十七弟胤礼评价更高,认为他们四人足以辅佐青年乾隆平稳开头。

从历史上看雍正挑选的这四位辅政大臣还真都不错,比顺治留给幼年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强多了。但是雍正忽略了一点,乾隆继位时已经25岁了,正是青年有为之时,乾隆需要的是乾纲独断,并非任人摆布,雍正留下来的四位辅政大臣实际上对乾隆的帮助只限于他登基的前三年而已。

在乾隆登基的前三年中,他在四位辅政大臣的辅佐下逐渐熟悉政务,已经完全可以独掌乾坤了,这时候皇权与辅臣之间的权力矛盾就凸显出来了。标志就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

胤礼由于操劳国事,年仅42岁就英年早逝。随着胤礼去世,辅政大臣中以胤禄最为尊崇,乾隆对这位皇叔是十分猜忌,不久之后乾隆就借着康熙的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逆案把胤禄牵扯进来,很快胤禄被罢免了一切职务,命其在家闭门思过。

随着胤礼早逝和胤禄被罢官,鄂尔泰和张廷玉也感到了不妙,鄂尔泰主动以年老多病为由告老退休,张廷玉则主动上交了权力,不再过分插手朝政。但是鄂尔泰死后受到乾隆清算,其子侄基本都被流放,张廷玉则更惨,由于他活的寿命长,乾隆在他晚年将他罢官抄家,导致他晚年在老家安徽桐城孤独去世。

雍正给乾隆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真正起作用的也只有前三年,随着胤礼英年早逝,就注定了乾隆要开始挨个卸磨杀驴了,毕竟乾隆是青年有为的皇帝,他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心腹重臣,而不是沿用这些雍正的心腹重臣。

所以雍正遗诏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雍正对乾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路线进行了规划,是雍正期望乾隆不要效仿自己,而是走宽仁路线并能对雍正新政进行革新利弊。

也正是雍正给乾隆制定的发展方向和路线才让他在继位之初就开了一个好头,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把头开好了乾隆接下来就很顺利了,因此雍正可谓是为儿子操心不已,在最后还要为他继位再送一程。

雍正除了在遗诏中给乾隆规划了皇帝之路让他开了好头才能坐稳了江山,还有对乾隆更大的帮助就是雍正独创的秘密立储制度。

要知道乾隆一生共生育有十七个儿子,虽然不及祖父康熙的子嗣多,但是乾隆也是清朝历史上儿子数量第二高的皇帝,有这么多儿子,但乾隆却从未有过像康熙晚年诸子争位那样的困扰,就因为他继承了老爹雍正的秘密立储制度,这才使得乾隆在执政时期没有出现诸子争位的事情,免去了很多烦恼,也让乾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幸运的皇帝,稳坐63年江山。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详解其深意

写在最后

所以雍正临终前留下两份密旨的深意就是让乾隆合法继位,还避免了诸子争位的事情出现,省去了很多烦恼。同时雍正还给乾隆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线,雍正在位时期以严苛压制了人心,乾隆继位之后以宽仁又凝聚人心,一严一宽就使得清朝上下整体更加团结,这样也让乾隆在继位初期开了一个好头。

开了好头,只要乾隆继续认真负责,那么盛世江山就信手而来了,所以乾隆初期和中期在老爹雍正打下的基础上开创出了“乾隆盛世”。

因此乾隆是幸运的皇帝,他的老爹雍正一生勤政,在位十三年从来没有外出巡游过,要知道雍正自继位之后去过最远的地方就算是圆明园了,什么避暑山庄、巡幸江南这都是在雍正身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雍正用十三年勤政给儿子乾隆奠定了盛世江山的基础,即便到了人生的最后他还依然把乾隆的未来安排得明明白白,所以说乾隆能稳坐63年盛世江山与雍正的勤恳和良苦用心密不可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5699.html

标签: 雍正清朝

“雍正为什么要在临终前留下两份遗诏?详解其深意” 的相关文章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西晋时期官员、名士,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王澄(269年~312年),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官员、名士,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太尉王衍之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澄出身世家,少有盛名,勇力过人,爱好清谈。举止放诞,不拘礼俗。少历显位,累迁丞相(司马颖)从事中郎、司空(司马越)长史。迎驾有勋,册封南乡...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高阳公主是什么来历?她与和尚辩机之间都有哪些故事?

大唐是个开放的时候,不像后世男女隔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李世民的半壁江山都是手下的一帮文臣武将打下来的,所以李世民一方面为了手下臣子的尊荣,另一方面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遂将女儿嫁给大臣的儿子。高阳公主深得太宗钟心,出嫁中书令房玄龄之子房遗爱。但高阳公...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怀朔镇鲜卑人,少年时便是一条骁勇好斗、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由此被“选为北镇戍卫,稍立功效。”这条地头蛇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装。他趁“魏末北方大乱”之际,率部投奔权臣尔朱荣...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三国时期张辽和庞统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东汉末年各方割据势力互相争斗,为了获得足够的实力,有能力的将领以及谋士,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名著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名言为有才能的人跳槽提供了正向的理论依据。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那段历史时期...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里,秦国占了两个位置:白起和王翦。那么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这是因为白起是所向无敌的杀神,而王翦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智将。为求生只能自污的王翦公元前287年左右,王翦生于频阳,今陕西富平县境内。别看王翦出生时家境贫苦,然而他的祖上却大有来头。往前推15代...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东晋大臣、清谈家,是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

刘惔(生卒年不详),一作刘恢,字真长,沛国相县人,东晋大臣、清谈家,晋陵太守刘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世族家庭,清明远达,风度才气。得到丞相王导所识,时人比为荀粲。迎娶庐陵公主司马南弟,成为永和名士的风流之宗,当时清谈的主力干将。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丹阳尹等,...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篡汉,司马懿篡魏,为何只有司马懿被骂了一千多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多年的战火,华夏人口锐减至只有十分之一。这时的天下,上至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天下一统,做那盛世之犬。但是,统一天下的司马懿,原本该被世人所称颂,为...

评论列表

Smiley
Smiley
2个月前 (09-15)

雍正皇帝深思熟虑,遗诏中既反思自身执政严苛之弊又明确继承人未来发展方向和路线,其独创秘密立储制度让乾隆顺利继位并开创盛世江山功不可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