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刚死,为什么雍正就将宜妃赶出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在康熙皇帝的后宫中,身居四大妃之列的宜妃是他最赏识、最看重的宠妃。
那么康熙究竟有多宠爱宜妃呢?
据《清史稿》所载,康熙不但南巡时要带上宜妃,而且每次御驾出宫都会带上一些宫外的礼物或地方特产回来,然后命小太监专程送到宜妃的宫里去。
康熙这份特殊的优待极不寻常,宫中皇后及其他妃嫔从来都没有得到过康熙的这等礼物及惦念,可见,康熙的确对宜妃非同一般、甚是荣宠。
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驾崩于畅春园。
康熙刚刚崩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便奉旨登基,成了大清的第五位皇帝。
孰料没过几天,新掌权的雍正帝就把宜妃赶出了紫禁城,坊间百姓听说后都十分不解,不明白雍正帝为何偏偏要与一个年老色衰的庶母过不去。
百年之后,世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与当年的“九龙夺嫡”事件有关!
尽管宜妃郭络罗氏出身不高,可她却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妃子
康熙朝的宜妃郭络罗氏出生在一个四品包衣佐领之家,她是满洲镶黄旗人,于康熙十六年进宫待封,康熙见到年轻秀美的郭络罗氏后便一见倾心,一夕宠幸后,康熙便将其封为“宜嫔”。
没过多久,阖宫上下就见识到了康熙帝身上那多情温厚的一面,人人皆称康熙帝对郭络罗氏盛眷极深。
进宫后的第2年,经常承宠的宜嫔就怀上了龙裔。
10个月后,宜嫔平安诞下了五阿哥胤祺,康熙帝大喜过望,厚赏了宜嫔母子。
随后的岁月里,宜嫔又为康熙帝诞下了九阿哥胤禟和十一阿哥胤禌,在母凭子贵的紫禁城中,宜嫔的地位亦随着皇儿的接连出世而水涨船高。
进宫4年后,郭络罗氏就成了后宫中身居妃位、尊序第二的宜妃。
康熙年间,后宫中的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络罗氏、德妃乌雅氏以及荣妃马佳氏并称为“四大妃”。
若要排出一个先后顺序的话,那么就是“一惠二宜三德四荣”。
常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封建帝王册封皇后、皇贵妃往往是要考虑她们的家世背景、父兄的朝堂官位以及功绩贡献。
而在列位宫眷当中,帝王封谁为妃则更多体现的是男人对女子的信重与宠爱。
就拿康熙后宫的“四妃”来说,其中最为受宠的无疑是诞育了3位阿哥1位公主且毕生都令康熙特别牵挂、钟爱的宜妃了。
昔年,刚入宫不久且没有诞育任何子嗣的包衣佐领之女郭络罗氏仅凭几夜恩宠就被皇帝直接封为“嫔”。
其后的6年里,康熙时常翻宜妃的绿头牌,而旺夫益子的宜妃肚子又极其争气,接连平安产下了3个皇子,岂不令康熙帝高兴万分吗!
公元1690年,康熙帝为平定边疆叛乱亲征准噶尔,期间,对心爱的女人甚为思念的康熙还会专门给宜妃写信诉情、报平安。
在康熙一朝的紫禁城里,唯有宜妃郭络罗氏,在宠妃才可居住的翊坤宫里一住便长达40多年。
被康熙宠上天的宜妃在后宫中尤为风光滋润,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无上的偏爱,才导致宜妃失去康熙帝这座靠山后便如日落西山一般,受人轻贱怠慢、日渐落寞寂寥。
康熙刚刚驾崩,宜妃就被雍正赶出宫去,晚景甚是凄凉
公元1722年初冬,康熙帝猝然薨逝在畅春园中。
消息随即传进紫禁城内,宫中丧钟敲响,后宫妃嫔女眷皆浑身缟素,纷纷前往灵堂去哭祭康熙皇帝。
彼时宜妃正在病中,虽说她已病得虚弱无力,可由于她特别惦念康熙,便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起身,命几名小太监抬着软轿将自己送到了康熙帝的灵位之前。
那一天,德妃乌雅氏之子、四阿哥胤禛成为继任新君已经成为公开的事实了,然而不知匆匆赶来的宜妃究竟是糊涂还是故意,竟被小太监抬着走到了新君生母德妃的前面。
这一下,雍正帝马上就抓住了宜妃的“错处”,他怒气冲冲地朝着宜妃宫中的小太监发火、斥责,压根没打算为宜妃保留丝毫情面。
10个月后,康熙帝的棺椁正式入葬景陵,尚未痊愈的宜妃不敢逾矩失礼,依旧乘坐软轿小心翼翼地出席了康熙的落葬仪式。
葬礼过后,雍正帝再度针对宜妃下了一份谕旨,这次雍正帝明显裹挟着不满的情绪,言语直指宜妃“不应乘坐软轿前去遵行国礼,即便身体不适也没有到完全无法走路的地步,应当找人搀扶着行走”。
那个时候,宜妃的次子胤禟已经被雍正帝远远地支到了西南边陲,这次,宜妃的长子恒亲王胤祺见情势不妙,便急匆匆进宫为母亲求情讨饶。
雍正帝表态不咎既往,总算放了宜妃一马。
孰料数日后雍正帝竟又颁下了一则新旨,总体来说就是念在恒亲王对宜妃一片赤诚孝心,特允准宜妃搬到恒亲王府里颐养天年。
而聪明的人都能听出来,雍正这是在将庶母宜妃赶出皇宫,嫌弃她“碍眼”了。
那么昔日一直盛宠在身的宜妃究竟碍谁的眼了呢?
答案不言而喻,宜妃曾经占据了康熙帝绝大多数的荣宠殊待,而今时今日是德妃的儿子四阿哥上位称帝了,为了给母妃撑腰作势,雍正自然要借故强力打压失去了靠山的宜妃,以显示自己这个当儿子的有孝心、能替母亲出口恶气。
宜妃不懂顺势低头,激起了“九龙夺嫡”的胜利者雍正帝的强烈不满
雍正帝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龙夺嫡”事件的最终赢家,俗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雍正上位后,自然要考虑肃清政敌余孽、树立个人的形象及权威。
为此,新帝雍正不得不继续在朝野中暗暗开展“肃清斗争”,誓要将政治隐患革除殆尽。
登基称帝后,雍正积极拉拢十三弟胤祥,对他委以重任、亲之信之。
与此同时,雍正对胤禩、胤禵所在的“八爷党”进行了有序不紊的精准打击。
对待八弟胤禩,雍正帝采取的报复手段是“先褒后贬”,雍正四年,本被皇帝敕封为和硕廉亲王的胤禩祸从天降,雍正找了一些借口将其削爵圈禁,还给他改名为“阿其那”,满语意为“讨厌的人”。
而对待与自己一母同胞的十四弟胤禵,雍正登基后先是派他去护守皇陵,三年后又将胤禵召回京城,将其圈禁在景山的寿皇殿内。
胤禵被囚禁了大半生,直到乾隆继位后才得以重获自由。
按理说,雍正登基后,宜妃年老色衰、体弱多病,这位先帝的遗孀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地步了,可雍正帝为何还要对她进行“打击”呢?
其实答案也不难:一来,曾经的宜妃占据了后宫中的半壁风光,雍正为了讨好自己的生母乌雅氏,自然要压制、贬抑一下宜妃,好让自己的母妃心里舒服。
二来,在康熙帝葬礼前后,宜妃屡屡逾矩、言行有失,竟在康熙薨逝当天乘轿走到了德妃的前面,这好比是小妾走路走在了正妻的前面,实属不该。
无论宜妃此举究竟是不是故意,那番举动的确令德妃和新帝雍正颜面扫地。
因此,雍正随即就感到权威有损,自然就要拿宜妃来开刀解气。
宜妃出宫来到儿子恒亲王胤祺的府邸留居后,依然没有反思自己的处境以及言行方面的不得体。
因为昔日的圣眷已经不再,所以宜妃虽然离开了紫禁城却理应时不时地主动到宫中向雍正帝请安问候。
可离宫3年有余,宜妃却一次都没有入宫拜见过帝后。
雍正帝感到宜妃依旧傲慢不逊,于是就把她的生活待遇一降再降,以泄不满之情。
此外,雍正帝执政数年后,每次在后宫中封赏太妃太嫔时都一定将宜妃排除在外。
宜妃的儿子、九阿哥胤禟虽然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中,可他却一直与胤禵关系极好。雍正帝敏感多疑,于是在政敌清算运动中也将胤禟当作了清算目标。
雍正帝先是借故削去了胤禟的宗籍与爵位,然后将他视为“重刑犯”,不但用多重脚镣手铐将胤禟全身锁住,还将之押解在四面均是高墙的小黑屋里。
被折磨、羁押了3个月后,胤禟凄惨地死在了囚牢之中,终年才43岁而已。
噩耗传到恒亲王府后,宜妃哭得肝肠寸断,自那以后就卧病在床,身体愈加虚弱。
然而老天却没有就此放过可怜的宜妃,雍正十年,宜妃最后一个儿子胤祺病逝,3个儿子最终一个都没有留住,宜妃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可想而知。
恒亲王胤祺过世后的第二年,宜妃也凄然病殁了,她临终之际想要与康熙帝归葬在一处,可雍正帝却一直没有任何表态。
其后5年,宜妃的棺椁始终没有入土下葬,一直等到乾隆上位后,乾隆帝才降旨命人将宜妃的棺椁葬入景陵的妃园之中,给了宜妃一个体面的归着之处。
宜妃是雍正帝的政敌、八阿哥党胤禟的生母,雍正帝从皇位争夺战中胜出上位后,及时而又果决地“处置”了当初与他“同场角力”、“争夺帝位”的诸位皇室手足兄弟。
宜妃的下场不好其实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失去康熙这个靠山后,宜妃理应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可实际上她那种种失礼逾矩的做法的确令新上位的雍正无法镇定、无法坐视不理。
再加上雍正帝偏就是一位心思极其密重的帝王,每当雍正想到宜妃养育的皇子曾经参与过夺嫡斗争,又岂会轻易地放过宜妃呢!
因此,宜妃这位孀弱的庶母被雍正帝连续打击折磨,仿佛也不是什么意外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