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3-30)84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史书中对于法正的评价是非常高的,曹操也评价法正:“我身边聚集着许多良臣猛将,怎么就没有法正呢?”

所以法正在刘备手下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和庞统,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便有记载,“法正的才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郭嘉。”

那么,法正究竟有什么实力,才让后人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又是什么原因,连诸葛亮都要让他三分呢?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法正,字孝直,早年间辅佐刘璋,当年因为天下饥荒,法正才随孟达一起投靠刘璋,蜀中之地乃是天府之国,土地肥沃,易守难攻,若是刘璋再有实力一些,有了法正辅佐,也就没刘备什么事了。

但是正因为刘璋这个人,软弱无能,比袁绍还要无能,在乱世,懦弱是最不可的,所以,法正的才能也无处可施展,而且当时他在刘璋手下做事,不光光是怀才不遇,而且还遭到他人诽谤,在益州做事,有些格外屈才。

益州的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一次机会,他得到了出使许都的机会,也就是去拜见曹操,实际上就是刘璋派去吹捧曹操的使者,但是恰好那时的曹操已经接待过了几波来自益州的使者,每次的吹嘘都会奖励使者许多钱财。

但是这次曹操正好就没有奖赏张松,也就是这次巧合,张松对曹操起了记恨,回益州时经过荆州时,刘备便派人来边界来接张松,就是这样的缘分,法正就通过法正遇到了自己的明主,刘备。

进击益州

法正听说了刘备的贤能后,几次都以出使的名义去见刘备,法正和诸葛亮一样,都是有远见的人,通过一些细节,都能看出来一位主公是否值得辅佐。

虽然后世有人评价刘备身上就是有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能够吸引人才,以德服人。不管怎么说,法正的能力在刘备帐下得以施展,而他的智谋,当属刘备帐下一流的智囊。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夺取益州这件事情,法正在很早的时候就和刘备说了,从此可见他是一个同诸葛亮同样有谋略和才智的人。当初隆中对时,诸葛亮就和刘备说过三分天下的局势,就是让刘备以益州为基础,再图中原。

而法正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很早的时候就和刘备说出了这个计划,并且已经预谋好了整个计划。

纵观天下,真正有眼光,有远见的人都能看出益州这块地方迟早会被刘备占去,所以法正预谋好这个计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进了刘备在益州立足的速度。

定军山

法正在《三国志》或者是《三国演义》中实际上都是和诸葛亮一样策划大局的,小战大战也经历过,虽然是后来才辅佐刘备的,但是刘备对他极为尊重也非常器重,譬如说汉中定军山一战。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汉中定军山一战,诸葛亮对此战有特殊的安排,为何要让法正作为监军?实际上有所考虑,黄忠此将,有勇也有谋,但是就是怕黄忠失手急躁,而法正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

法正配上黄忠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但是也不可小视魏军,敌将夏侯渊是曹操麾下的名将,如果只是让黄忠与夏侯渊对峙的话,恐怕胜率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配上法正,蜀军对定军山一战就更有把握了。

就在夏侯渊退守定军山时,法正给黄忠出了一个必胜的决策,那就是直奔比夏侯渊军营还要高的天夷山驻扎,这下夏侯渊也毫无办法,被逼的全军的实情都被蜀军看的一清二楚,这下夏侯渊被逼无路,只得出兵一战。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但是法正的计策考虑的非常全面,他专门拿两面棋子到更高的山头来指挥黄忠出兵,一将加一智,配合的天衣无缝,以逸待劳这一招被法正用的非常决绝。

当魏军已经懈怠的时候,法正便举起旗帜示意黄忠赶紧出兵。当时魏军措手不及被打了大败,夏侯渊也被黄忠腰斩,这一战就以法正这一计策奠定了汉中的局势,让刘备在汉中立了足。

蜀中智囊,谋略两全

“崎岖放虎事方新,喜怒平生便见真。谁是孔明西道主,敢将东客罪西人。“

法正死后,刘备如同失去了亲兄弟关羽一样,哭了整整三天三夜,失去法正,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条有力的“手臂”,法正可以坐正朝中谈论国家大事,也可以上马到前线出谋划策,这样的人才,不愧是蜀中智囊,即便是诸葛亮,也非常需要法正。

有时法正的计策甚至比诸葛亮的还要奇,诸葛亮也不禁对法正赞赏有加,而且《三国志》中记载,在蜀中,若是法正犯了什么错,诸葛亮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法正对于蜀汉的贡献,实在是功劳出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3/496635.html

标签: 法正蜀汉

“为何后人对法正的评价如此高?他究竟有何实力?” 的相关文章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短命史上一场皇族为争夺皇权引发的内乱,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司马攸是司马师侄子兼嗣子,司马昭亲子与司马炎亲弟,很有才能与见识,也对其兄晋武帝忠心耿耿。可惜晋武帝宁愿传位给智力低下的儿子司马衷,也不传位给贤明有才的弟弟司马攸,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与西晋的迅速灭亡。那...

邢秉懿:身为南宋开国皇后,却从未享受过皇后的荣耀

邢秉懿:身为南宋开国皇后,却从未享受过皇后的荣耀

靖康之难是导致北宋灭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为当时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靖康之难中,除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成为俘虏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北宋女性也遭到灭顶之灾,其中不止有宫女,还有许多出身高贵的妃嫔和公主,她们被抓后也成为俘虏,被迫北上,宪节皇后邢秉懿也是其中之一。邢秉懿是南宋开国皇后,但她却没有享受应有的尊重和...

历史上赵云的一生有多少儿子?分别是谁

历史上赵云的一生有多少儿子?分别是谁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卓越功勋,被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志》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共列一传,可见其地位不低。赵云一生忠勇,身经百战,毫发无损,最终病死,善终了。赵云有两个儿子...

氏叔琮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氏叔琮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唐天祐四年,朱温受唐哀帝李柷禅让,称帝建国,国号大梁,为与南朝梁相区别史称后梁,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祐元年(904年),氏叔琮遭朱温赐死,死前大呼冤枉。氏叔琮是晚唐名将,为人骁勇善战,曾经两次围攻太原,打得李克用差点要弃城而逃。既然氏叔琮能征善战,又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南京城沦陷建文帝落荒而逃 建文帝最后去了什么地方

对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为什么朱棣怎么也没抓住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明风华》电视剧中有这样一幕,南京沦陷,建文帝不得不落荒而逃,于是他凭着朱元璋曾留给他的剃刀和僧袍成功逃脱而出,甚至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而制造了自焚的假象?朱棣并不相信这一事实,于是他派遣人员去搜...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权的位置都是孙策给的 孙策后代为何断子绝孙

孙策将江东留给孙权,孙权为啥弄得他断子绝孙?这么回报合适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很多人对孙权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这件事耿耿于怀,为啥?因为东吴的江山是孙策打下来的,怎么也得追封个皇帝吧?那么我们来看看司马家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司马师被侄儿司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贾诩被任命为太尉后,孙权为何要笑?

孙权是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整个封建王朝,三国时期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乱世。不过,常言道“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块政治燃烧战场,很多名流大家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幕幕荡气回肠、让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故事。在三国舞台,谋士、将星如璀璨星河,难以计数,倘若问你谁是智谋第一,谁又是武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