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1)770

绍兴十一年腊月二十九,即公元1142年1月27日,这一天,恰逢除夕,正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日子。

但在临安城(即杭州)大理寺的狱中,却上演着一幕惨剧。

就在当天,万俟卨等人通过秦桧,向宋高宗赵构上报奏状,提出应当对岳飞等人处以极刑,具体为岳飞处斩,其助手张宪处绞,而岳飞之子岳云,则处以徒刑。

但对于这个判决提议,经手的秦桧十分不满,他认为,量刑过轻。

最终,他在奏折中加上了自己的意见,维持对岳飞处斩,而张宪和岳云,则“依军法施行”,并,并令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监斩。

就这样,岳飞在大理寺狱中,受“拉胁(猛击胸胁)”之刑,最终在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后惨遭杀害,而张宪和岳云,同样在不久后被杀。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岳飞剧照

而在岳飞遇害之后,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走上了历史舞台。

这个人叫做隗顺,在当时,他只不过是临安城的大理寺狱中,一个小小的狱卒,但他却在那一晚,做了一个许多大人物都不敢做的壮举。

他在岳飞被害之后,偷偷的将其尸体藏了起来。

当然,隗顺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当天正值除夕,加害岳飞的刽子手在行刑之后,赶着离开回去过年,所以,就将岳飞的尸体留到了监狱之中。

而这给了隗顺一个大好的机会。

他深知岳飞将军是无辜被害,因此冒着生命危险,以处理尸体的名义,将岳飞的尸体运出,并在之后,连夜偷偷背往城外。

要知道,隗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狱卒,并且他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一旦被发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不仅自己的小命保不住,极有可能还会牵连家人。

并且,当时他也听说,就在岳飞入狱之后不久,朝中的多名大臣,因为替岳飞申诉,以及坚持护卫岳飞,遭到罢官,更严重者,还有被直接处死的。

所以,他的这个举动,是极其危险的,这一点,隗顺自己也非常清楚。

但是尽管如此,隗顺毅然决然的去做了,就在那个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他别的做不到,也没有能力帮助岳飞将军申冤,惟有尽自己所能,保护岳将军的遗体。

而历史,也因为隗顺的作为,记住了他,让他这个本应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得以被后世之人铭记。

不过,在将岳飞的尸体运出城后,隗顺遇到了一个麻烦。

什么麻烦呢?准确的说,是如何安置岳将军的遗体,肯定不能随意放置,不然很容易被发现,要是那样,他冒险辛苦这一趟的功夫就白费了。

同时,作为隗顺而言,他也希望有朝一日,如果岳将军得以昭雪,起码遗体还能找到,以便让后人祭奠。

所以最终,经过隗顺深思熟虑,他决定,把岳飞将军的遗体,埋葬在城外的九曲丛祠旁。

同时,为了日后能够方便辨认,隗顺又把岳飞身上佩戴过的玉环,系在了其遗体的腰下,还在坟墓上方,栽种了两棵桔子树木。

最终,在一切都料理完毕之后,隗顺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离去,而这件事,便成了他对任何人都没有讲过的秘密。

直到隗顺临死前,他才将儿子叫到床前,将这个秘密和盘托出,并叮嘱儿子,岳帅一生精忠报国,他日必被昭雪,到了那时,再将将军遗骨所在告之,在此之前,万不可说出。

就这样,隗顺离世,其子也遵守父亲的叮嘱,始终将这个秘密埋在心底,从不对人讲起。

而与此同时,朝堂上以秦桧、万俟卨等人为首的利益集团,对于岳飞家人的迫害,并未因岳飞之死而停止。

岳飞被害后,其妻子李娃,以及其几个儿女,均遭流放至岭南。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岳飞家人(剧照)

而在当时,岳飞长子岳云也被杀,剩余的儿女之中,年纪更大的便是次子岳雷,时年17岁,剩余的三子岳霖刚满12岁,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一个7岁,另一个只有3岁。

要知道,就是搁到现代,带这么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出远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在当时交通不便的古代。

更重要的是,李娃这一行人,还是以罪犯的身份被流放,因此,其一路上遭受的磨难可想而知。

而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好不容易抵达岭南,之一个倒下的,却是年纪更大的岳雷。

在不少小说以及评书作品中,都曾有过岳雷的形象,比如在清代的《说岳全传》里,岳雷还带领着宋朝将士,横扫了金朝,完成了其父岳飞未尽的事业。

但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真实的历史,却是十分残酷的。

史料记载,岳雷在跟随李娃等人到达岭南后,因深感悲愤交加,加上当时官府将李娃等人关在一个小院落里,不准外出,不准佩戴兵器,这更让岳雷感到为父亲伸冤无望。

所以,在这种极其悲愤的情绪之下,加上一路上的风餐露宿,极大毁坏了岳雷的身体,因此最终,岳雷含恨而死。

除了岳雷含恨而死之外,岳飞的其他家人,在当时同样也不好过。

比如在当时,李娃流放之地的福建漳州,当地的知府为向秦桧等人溜须拍马,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恶毒的主意。

他向朝廷上书,称应当取消对岳飞家属的粮米等物资供应,其用意就是,让岳飞家人活活饿死,以便起到斩草除根的效果。

绍兴间,有知名士知漳州者,建言:“叛逆之后不应存留,乞绝其所急,使尽残年。

这个建议,遭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南宋学者王明清在其著作中就说,此等作为,“可谓狗彘不食其余”。

意思就是,提出这种建议的人,真的是连狗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

就是在这种极端困苦,且受到百般刁难的情况下,李娃在经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流放之后,又含辛茹苦的将岳飞的几个孩子养大,单从这一点来讲,她做出的贡献,同样值得歌颂。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终于,在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即岳飞遇害的十三年后,造成他含冤而死的凶手之一秦桧,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不过,秦桧的死,可以说是被宋高宗赵构给活活“气死”的。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要知道赵构和秦桧,历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不少赵构不方便出面干的事,通常都是秦桧处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绍兴和议,赵构为了满足金人的无理要求,同时为了向金人表达自己想要议和的决心,当即同意了金人提出的“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的要求。

而为了除掉岳飞,也是赵构授意秦桧,通过秦桧的具体执行,一步步让岳飞的几个部将出面诬告,最终,多番运作之下,将岳飞残忍杀害。

所以,赵构和秦桧,理应是合作无间才对,怎么秦桧到了最后,会被赵构气死了呢?这背后的原因,还得从赵构感到了秦桧给他带来的“威胁”开始说起。

当初,赵构登基,也就是建立南宋时,他内心是极力希望过上偏安一隅的小日子,为此,他积极与金国和谈,另一方面,为了不和金国开战,甚至不惜残害那些主张收复失地的忠良大臣。

但在操作过程中,赵构就发现,有些事情,如果他直接去做,难免会遭人非议,毕竟不管怎么说,他都是皇帝,很多时候还是很在意评价的。

因此,他就需要一个人出面,帮助他完成这些见不得人的事,而秦桧,便是赵构最合适的人选。

秦桧对于金国的态度,历来是将其当“再生父母”,当然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

当初在靖康之难时,秦桧被掳往北方,他正是通过主动向金国人示好,甚至还用贿赂等方式,最终赢得了金国人的看重,成为金国人的座上宾。

有了这种经历,秦桧在归宋之后,必然是主张和谈,比如他在南宋朝堂上提出的“南北分治”方略。

而秦桧的这种思路,深得赵构之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为了仕途甘愿抛弃民族大义,一个为求安稳需要找人出头,两人因此不谋而合,成为了坚定的盟友。

此后,在赵构与秦桧通力合作下,终于使得绍兴和议达成,当时朝堂上的武将基本均被压制,因此也没有了反对赵构偏安一隅的声音。

按理说,赵构的目的已经达到,但是,他的新烦恼却又出现了。

什么烦恼呢?准确的说,是他的盟友秦桧,日益增长的权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赵构的地位。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宋高宗与秦桧(剧照)

秦桧在成为赵构的心腹之后,地位是扶摇直上,到了绍兴和议时,他已经位居太师。

虽说已经位极人臣,但是秦桧并未就此满足,因此,他开始暗中利用自身的权力,启动了一场清洗行动。

史料记载,从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二十二年,短短十年的时间里,秦桧就或贬或罢了足足四十余位朝中大臣。

这些人,虽说任职部门不同,职务高低也不同,但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都得罪过秦桧。

而在不断打击异己的过程中,秦桧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其党羽也越来越多,整个南宋朝堂上下,基本上遍布秦桧的人。

甚至到了后来,秦桧的党羽中,有人为了拍秦桧的马屁,居然主动上书给赵构,请求赐予秦桧“乘金根车、加九锡”等待遇。

加九锡意味着什么?赵构不是不清楚,当年的王莽和曹操,就是更好的例子。

而更令赵构恼火的是,秦桧在听说他的党羽上书之后,不仅没有阻止,反而“闻之安然”,这意思分明就是向赵构宣告,这些东西就是他应得的。

这么一来,赵构必须做点什么,不然的话,大宋就要改姓秦了。

经过赵构的深思熟虑,最终,他结合形势,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来对付秦桧,那就是“捧杀”。

于是在接下来,赵构不断对秦桧封赏,比如赐其府邸,又赐其祭祀家庙时所用的祭器。

另外,赵构还加封秦桧为益国公,并派人给秦桧画像,由赵构亲自为其做赞,同时,对于秦桧的子孙,赵构也是能封尽封,比如秦桧的儿子秦熺和孙子秦埙,均在朝中担任要职。

不仅如此,当时赵构对于秦桧公然受贿以及刻意打压那些反对他的大臣等行为,统统视而不见,总之就是任由秦桧“放肆”。

之所以赵构要这么做,就是他在等,他要等到秦桧咽气的那一天到来,在此之前,他没有信心对权势滔天的秦桧进行处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捧,以迷惑秦桧。

而到了绍兴二十五年年中,秦桧开始生病,至当年八月,已经病情严重到无法写字。

这个消息被赵构得知后,令他极为兴奋,他意识到,秦桧命不久矣,不过,为了验证真伪,防止秦桧耍诈,赵构决定,亲自登门去看一看。

于是,在当年十月二十一日,宋高宗赵构亲临秦桧府邸,看望病重的秦桧,而当时的秦桧,已经病重至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的拉着赵构的手泪流不止。

这个结果,让赵构十分满意,他可以实施他的计划了。

回去之后,赵构马上命人起草了一份诏书,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封秦桧为异姓王,同时晋封秦桧之子秦熺为少师。

但在诏书的最后,赵构重重的写上了三个大字,“皆致仕”。

所谓致仕,就是退休、辞职,而这就是赵构的真实计划,他利用封秦桧为异姓王的机会,干脆利落的下达诏令,让秦桧父子卷铺盖走人。

而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正是因为秦桧已经油尽灯枯,也翻不起什么大风浪了。

最终,赵构这种突然的态度转变,让秦桧大感意外,毕竟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向对自己尊重有加,且没有勇气抛弃秦家的赵构敢这么做。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秦桧(剧照)

如果秦桧没有病入膏肓,那他对此丝毫不惧,他有信心带着秦家重回巅峰,但是,此时的他,就剩下几口气了,还何谈翻身?

而就这么憋屈的被赵构勒令致仕,则让秦桧极为不甘心,更重要的是,他经营了一辈子的局面,就在这一纸诏令下轰然倒塌,想到这里,秦桧心中那个憋屈啊,而烦闷之下,一口老血喷涌而出,随后,气绝身亡。

就这样,在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十月的一天夜里,秦桧终于病逝。

看到曾经权势滔天的秦桧病逝,朝中大臣当即就有人上书,提出要为岳飞昭雪冤案,但是,依然未能成功。

当时担任宰相的,正是当初与秦桧一起构陷岳飞的万俟卨,他向赵构上书说到,“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由于有了万俟卨的影响,为岳飞昭雪一事只得被迫中止。

到了绍兴三十一年,此时的万俟卨已经病逝,加上当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因此南宋上下抗金情绪高涨,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一定要让岳将军沉冤昭雪。

史料记载,当时有御史前往鄂州视察岳飞的旧部,鄂州将士自发 *** ,要求朝廷为岳将军昭雪,场面一度“哭声如雷”。

公道自在人心,这就是更好的证明。

最终,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随着宋高宗的退位,以及宋孝宗的登基,为岳飞昭雪一事,才有了新的进展。

为了安抚民心,也为了激发将士斗志,宋孝宗登基后就决定,为岳飞昭雪。

当然,为了照顾赵构的面子(当时赵构还没死),宋孝宗也玩了高明的一招,以“太上皇”赵构的名义去做这件事。

出于什么目的不重要,用什么名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岳飞将军终于沉冤昭雪了。

宋孝宗先是下令,对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同时又下令,“访求其后,特与录用”,这么一来,岳飞的家人,也得以从岭南返回。

而看到朝廷表明了这个态度,隗顺之子意识到,自己父亲守了二十年的秘密,也终于可以公开了。

于是,他主动上书,向朝廷告知了岳将军遗骨所在,最终,朝廷下诏,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也就是如今的宋岳鄂王墓。

至此,英雄得以安息。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岳飞(剧照)

而能有这个结果,更大的功臣,非隗顺莫属,若非他当年冒死将岳飞将军的遗体偷偷运出,并妥善安置,那么不仅无法令英雄安息,更让后人无从找寻将军的遗体。

因此,隗顺虽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却不该被历史遗忘,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032.html

“《满江红》的背后,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的相关文章

徐敬猷:唐朝时期大臣,随兄长徐敬业发动扬州兵变

徐敬猷:唐朝时期大臣,随兄长徐敬业发动扬州兵变

徐敬猷(?—684年),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开国名将李勣之孙,英国公李震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凭借门荫入仕,担任盩厔县令。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因事免官。光宅元年(684年),跟随兄长英国公徐敬业以匡扶唐中宗为名,发动扬州兵变,遭到武则天派遣的左玉钤卫大将军...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大将关羽报仇的名义,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初期,刘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水陆并进,拿下秭归,进至夷陵。东吴孙权...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对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太子刘璿被杀源于姜维复国行动引起的动乱。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逼迫成都的刘禅投降。此时,姜维率领蜀军将士还在剑阁前线与钟会对峙。在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令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魏忠贤和崇祯接管朝政前后相差那么大 两人到底差在什么地方

崇祯和魏忠贤相比,他到底差了哪一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历史上始终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年崇祯皇帝不应该杀害魏忠贤,若是魏忠贤在位的话肯定崇祯皇帝不会把大明王朝给整垮,可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后果,虽然当时的朝廷可能会依旧的乌烟瘴气,但会有一种另外的...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曹操麾下名将曹仁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进攻合肥,曹魏诸州均抽调兵力屯驻于扬州,以防备孙权。然而,曹魏最大的隐患,却不是合肥,而是在荆州方向。此时汉水流域已经进入汛期,江水高涨。温恢敏锐地...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上董卓会被讨伐的原因是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

董卓东汉末期的著名军阀、奸臣。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很多军阀都干过“挟天子而令诸侯”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只有董卓干了这件事,引起了全天下人的公愤,十八路诸侯一起站起来声讨他。那么,董卓究竟干了什么,他的运气为什么这么不好呢?董卓是凉州陇西临洮人,出生在羌胡混杂的边境地...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