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4大名人:军事才能绝顶,政治上却是蠢材,没一个善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2)690

千古人物,风流挥洒,漫漫长河,浪淘将尽,尽管往事已矣,但以曾经气壮山河之态而最终黯然退场的经历,每每卒读都不忍令人感慨万千。

这些具有悲剧性结局的英雄,呈现出来的共同特点,皆是在功劳功勋上非常显著,但最终却迎来了悲剧性的结局,尽管如此他们也存在在一定的差异。

兔死狗烹的悲剧——韩信

首先是韩信,作为因统治者的尖刻薄凉而导致兔死狗烹的悲怆结局,韩信早期并不是出于名人之后,蒙受贵胄的隐蔽。

虽历经胯下之辱,且早年颠沛流离,在萧何这个伯乐的举荐之下,才将其惊为天人的军事才能得以完全发挥出来。

在夜追韩信之中,为何萧何对其如此笃定,在于他坚持认为国士无双者当属其尔,刘邦想入关中称王必定需要韩信这样一位能将强将。

战西河,俘虏魏王,擒拿夏说,摧楚人二十万兵将诸如此功,可谓放之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再次韩信为汉王室打下了几乎半壁江山,奠定了汉室基业。

正是这样的奇谋异略,刘邦不仅需要依仗韩信这样的能人将才得以统一天下,同时随着其不断积累的战功,其声望也在不断地胜利之中不断逼近刘邦的程度。

而这样声望的积累,同样也为身为政治家的刘邦感到如芒在刺,从每一次的战役之后,便紧急收回韩信的兵权上,可以看出刘邦对于韩信的忌惮与担忧。

在刘邦的眼中,韩信作为将才,只是自己打下江山一个出色的打工人, 而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从项羽顺利被韩信所灭之后,位高权重的韩信不仅没有接受到更高程度的封赏,反而通过各种理由对其进行打压。

刘邦本身对于其偏安一隅自成一国的封土抱有深深的忌惮之心,因此等韩信在面对自身内心期望与现实的极大落差之下,开始发动造反之时,便成了其走向穷途的最后一步。

尽管在疆域之上成为一个难以匹敌的将才,但在政治与思想上的敏感度非常之低,急于表现自我,甚至将这样战功作为资深邀功的筹码。

名利兼收之时却并未抱有敬畏之心,在政治上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基本逻辑并没有认识与贯彻,令得韩信成为了政治家与统治者的心中刺。

尽管在作战之时,迫于时局,刘邦给韩信许下了齐王的称号,然而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收获刘邦的好感反而令得其成为了秋后算账的砝码。

乱世诚然容易出豪杰,然而如若自身在修养上并不能沉淀下来,过于将自身的锋芒展露,盛极必衰,这样的极度的锋芒只会引来四面的针对,最终含恨而终。

木秀于林风而风必摧之,善终还应知进退,在颓势之中迎难而上在功成之后迅速归隐才能得到善终。

刚正不阿的悲剧——白起

而不同于韩信,白起尽管也同其有相似的结局,但原因却不尽相同,其则是因为人过于刚正不阿,在处世上宁折不弯,造成了白起后期悲剧性的结局。

武安君多次为秦国在攻城略地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秦王亲下的攻赵战略,白起并不赞同,甚至拒绝了他的策略。

因为他认为邯郸易守难攻,而今秦国打破他国数次,其他国家势必对秦国心怀怨恨,其次尽管这次在长平之战大捷,然而国库空虚且兵马未足。

在这种情况之下,发遥远之地而取他国之首都,难免会导致腹背受敌,面临巨大的困境,为此哪怕秦王强令,他依旧称病在屋。

甚至开始征伐之后秦军失利之时,他面对不忘出言嘲讽,认为他当时的决定十分正确,而秦王的决策不免有些昏聩。

以人臣而抗王君,称病甚至还进行嘲讽,这本身就是对制度与王权的极大不敬,落人口实,哪怕在事实上确实对军事与战局的判定上有独特的见解,但这样势必会给统治者留下怨恨。

面对如此困境不但不尽自己人臣的责任,所谓君命不可违,还称病甚至嘲讽冷落君主,将家国社稷放之于自身的脾性之下,不可为是一种赌气的行径。

如果在长平之战后,再进行韩赵的攻伐,以秦王的野心以及其累积下来的声望,是极其有可能成为了未来的三公。

而正是这样刚正的脾性,令得其三番五次违背了秦王的命令,本应成为秦王的左膀右臂,成为其寄予厚望的将帅,最终在旁人的添油加醋之下迎来了自裁的悲剧结局。

政治的牺牲品——蒙恬

虽同为秦国战将,同样在扫灭他国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在造成悲剧性结局的原因上也是不同的,蒙恬毁灭他人的谗言与君主的昏聩之中。

蒙家自秦国建立以来便为秦国鞠躬尽瘁,历代蒙家悍将辈出,而蒙恬同样承蒙隐蔽,成为秦国的将帅。

在随后打败齐国之后成为秦国的内内史,随着秦王顺利大一统,秦王一声令下,令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驱逐戎狄,保西北之地的安定,并修建长城御敌。

在这个时间段之中,蒙氏家族世代积累,为秦王所亲近与重用,蒙恬在外震慑匈奴,而蒙毅则成为了上卿,秦国的内外之事蒙家可谓是尽皆参与其中。

随着秦二世继位,赵高专政,在谗言之下,开始对蒙氏进行贬谪与诛灭,蒙恬在含冤入狱之时,倍感冤屈,甚至在服药自杀时,依旧是陈述了自身能够举兵造反可能性。

之所以选择了服药自杀,本身便是为了自证自身是忠于秦国,忠于赢氏,表达了自身宁愿含冤受屈而死,也不愿背负背叛造反的罪名。

蒙恬作为忠心不二的朝堂重臣,在才能与谋略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在扶苏公子的事件上同样有着预感。

然而这种将忠义融入到骨子之中的将帅之才,在贤君、强君的带领之下,必定有着善始善终的结局,然而在面对奸臣与昏君的结合时,却往往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尽管蒙恬为扶苏之死心中疑惑丛生,甚至已经隐隐知道始作俑者,但是在缺少相关证据的情况之下,或者是在世代蒙氏家族的宗旨之下,并没有对这样的阴谋进行过多的抗争。

秦始皇对于蒙氏家族的重用,甚至将扶苏与蒙恬进行绑定,从某种程度上便是为了将来扶苏继承大统上作为准备。

随着扶苏的死亡,胡亥以及赵高为了保证自己地位的稳固,势必要将蒙恬置之死地而后快,且蒙氏家族世代军功与声望的积累,已经到了足以颠覆政权的存在。

蒙恬的死亡无疑是可惜的,同样也有人认为面对家国一统的秦王朝,应当大赦天下,令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蒙恬却为了秦始皇的个人欲望,而对百姓进行无尽的征伐。

妄自尊大的悲剧——邓艾

而邓艾作为一位在军事与政治上都出现过失误的将帅,早年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才华,以及超凡的武艺,在曹魏政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甚至这种影响,在司马家当权时期也依旧发挥着及其关键的重要,屡次的胜利为其令得许多的声望,同样也证明了其自身的价值。

但这样诸多的军功,却令得其在权利与政治斗争之中失去了自我,这样的结局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自小邓艾便是才华出众。

这样的光芒照耀之下,令得邓艾自小便养成了一种高傲自大的性格,在有机会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实力。

而在邓艾的一生之中,对于蜀国的征伐可谓是其一生之中最为高光的时刻,邓艾对于诛灭蜀国一直怀有强烈的心思。

成为攻打蜀国的主要将帅与决策者成为了他为数不多真正畅所欲为的时刻,同钟会合作,通过各样的战术,行迂回之策,给予了蜀军一记重击。

但是随后妄自尊大,想要成为蜀国的一地之王,引起了司马家族这些政治老手的不满与嫉恨,开始担心邓艾会欲求不满,开始夺权。

在众人的挑唆与添油之下,邓艾顺利成为了监下之囚,随后司马昭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跟他的儿子一起诛杀。

这样的将才便从小凭借着自身的才华而为人所知,在众人的捧杀之中,培养成了妄自尊大的性格,并在捧杀之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邓艾一直对灭国之事充满憧憬,而这次攻打蜀国的机会正好让他一展身手。他与钟会合作,采用了巧妙的战术,从小路包抄,给蜀国军队一个致命的打击。这场战争,成为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巅峰之作。

然而,邓艾妄自任命蜀国当地官员的职位,引起了司马昭的不满。司马昭的嫉妒心理被触动了,他开始担心邓艾会夺取他的权力,甚至篡位夺权。

在钟会的挑唆下,司马昭下令将邓艾下狱,并在不久之后将他和他的儿子一起杀害。这个名将的一生,就这样在自己的妄自尊大之下,以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一生。

结语

英雄获得了悲剧性的结局,从根本上原因上看,还是这种君主专制的制度对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反制与摧毁,甚至是对个人人生价值的毁灭。

尽管在爱战国时期,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但这种以宗法制与血缘制的群体利益势必凌驾于个人的自我意识之上。

而这种悲剧的真正原因,便是这样的历史必然性,与个人的实际需求的不协调,出现的悲剧性结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4/500680.html

“历史上的4大名人:军事才能绝顶,政治上却是蠢材,没一个善终” 的相关文章

梁适:北宋仁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梁适:北宋仁宗时期宰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梁适(公元1000年~公元1070年),字仲贤,山东东平(须城)人,北宋太傅、仁宗皇佑年间宰相。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适以父荫为官。但是为证明自己实力,在景祐元年考取进士。主管淮阳军后,上奏皇帝减少朝庭硬派给京东路百姓的丝绸一百三十万。虽然“...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徐敬业:唐朝时期官员,曾拥兵十万,发动叛乱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 蜀汉为什么要一直北伐

诸葛亮北伐到姜维北伐 蜀汉为什么要一直北伐

对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为何蜀国要不停的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228年起,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其中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广为流传的“六出祁山”,其实包括了一次魏军主动进攻汉中,诸葛亮率军迎战,但双方并未交战,后世概而言之,说成“六出祁山”。诸葛亮...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刘备有卧龙和凤雏辅佐 刘备为何没有能夺得天下

还不知道:刘备得卧龙凤雏为何不能一统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中名士司马徽,曾经说过只要得到卧龙凤雏其中之一,就可以轻松平定天下。但是,刘备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为什么最终只能偏安一隅呢?首先,三国是一个混战时期。并不是只有刘备一家独大。还有继承东汉政权的曹魏...

赵云刺伤周仓三次都没有杀他,是为了什么?

赵云刺伤周仓三次都没有杀他,是为了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一向以枪快著称,在战场上,敌将往往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就已经死于赵云枪下,这里面,包括比较厉害的高览和朱然,都是被赵云一枪毙命。赵云曾在卧牛山一枪刺死裴元绍,连刺周仓三枪,没...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