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曹随萧规?这个成语的背后有着什么深意?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3)270

萧规曹随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陈涉大泽乡起义打响武装反抗暴秦之一枪并建立“张楚”政权后,引发多尼诺骨牌效应,“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县F4曹参、萧何、刘邦、樊哙趁势登上辉煌壮阔的历史大舞台。

沛县公职人员曹参与萧何鼓动沛县令顺应潮流的同时,令樊哙趁扩大势力之机,请回因私放壮丁而藏匿于沼泽中避祸的刘邦。沛县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守,欲诛萧、曹。”曹参与萧何逃出城外投奔刘邦告知详情,并献计刘邦,将劝降信绑在箭上射入城内,晓谕城中百姓杀县令以响应义军。城中“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并公推刘邦为沛公。刘邦组建起一支以沛县子弟为骨干的三千来人的队伍,走上武装反秦的道路。

从此,萧何在后方“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曹参则脱下大褂换军装,跟随刘邦出生入死南北转战,最终随刘邦一路“至咸阳,破秦。”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后,“汉王封参为建成侯。从至汉中,迁为将军。”其后,曹参再随刘邦“还定三秦”,经过血战,向东夺取咸阳。其后两年间,曹参鞍前马后跟随刘邦“击诸侯及项王。”

不论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曹参忠诚不渝,成为刘邦的心腹爱将。他被任命为左丞相后,率兵进驻关中。魏王豹见楚军实力强大,遂“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叛汉投楚。曹参与韩信联手平叛,“生获魏王豹“后,又“取平阳,得豹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县。”刘邦做个顺水人情,将平阳赐予曹参为食邑。

其后,曹参配属韩信“破赵”又“东击齐”,大破楚军,斩杀项羽大将龙且,“定齐郡,凡得七十县。”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后,心满意足率部“与汉王共破项羽。”曹参留在齐国,继续平定齐国尚未降服之地。

项羽乌江自刎后,“汉王即皇帝位”,分封列侯爵位。曹参以“凡下二国,县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嚣、郡守、司马、侯、御史各一人”的赫赫战果,被封平阳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

刘邦将“韩信徙为楚王”后,封“(庶)长子(刘)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

曹参到齐国亮相后,再次以出色的军事才华取得令朝廷瞩目的战果:率部击败叛王陈豨的部将,又在黥布反叛时,辅助齐悼惠王刘肥率精兵十二万,配合刘邦合击叛军,取得大胜。

至此,曹参结束军旅生涯。在封侯排位讨论会中,群臣一直认为:“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之一。” 但刘邦经过综合平衡,采取臣子建议,将“汉初三杰”中的萧何名列榜首,曹参屈居第二。

(二)贤明齐相

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变身汉惠帝后,废除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任命曹参担任齐国丞相。这一任命,为之后曹参走向朝廷做了极好铺垫。

“诸侯大国无过齐悼惠王”,齐国多达“七十城”,是西汉更大的诸侯国,更是一块极其考验执政者智慧的试验田。当时,天下甫平,人心思定,齐悼惠王年轻气盛,一心想在齐国干出一番成绩以回报父皇。于是,治国理政的重任,自然责无旁贷落在丞相曹参肩上。

曹参虽戎马倥偬多年,但毕竟是文吏出身。所以,他心甘情愿放低身段,将齐国老者与书生悉数请到相府,向他们虚心求教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有效 *** 。老者与书生们七嘴八舌,踊跃献计献策。这些建议既众说纷纭,又相互抵触,令曹参头昏脑涨,难以定夺。

有人建议,重金聘请胶西德高望重、精通黄老之术的盖(gě)公前来问计。曹参听到“黄老之学”一词,眼睛一亮,立刻“使人厚币请之。”

黄老之学为“黄帝之学”与“老子之学”的合称,提倡“(为政)贵清静而民自定”,建议君主治国“无为而治”,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简言之: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西汉接盘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贵为天子的刘邦出行,都无法凑齐四匹象征帝王威严的纯色马,将相更是寒酸到只能乘牛车上朝的地步。为避免重蹈秦亡覆辙,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以逐步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刘邦和萧何为首的西汉掌舵者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视为圭臬,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约法省刑”、劝课农桑等系列利民利国措施,驾驶着西汉这艘巨轮驶向正确的航向。

曹参与萧何是共同追随刘邦起事的老战友,他对萧何依照黄老之学制定的政令法规极为佩服,并不遗余力在齐国推行。但是,朝廷的规章在齐国遇到水土不服问题,曹参急需找到一条符合齐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因此,他厚礼请来盖公,郑重采纳其“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建议,并将办公正厅让给盖公居住以示尊崇。从此,他结合朝廷法令和齐国实际,“治要用黄、老术。”经过近十年治理,齐国经济复苏,百姓安居乐业,曹参因此被百姓“大称贤相”,齐国也由此成为诸侯国中综合成绩更优的郡国。

也正因为曹参在齐国坚定不移向朝廷看齐,采取黄老之术治国,与萧何的执政理念一脉相承。所以,萧何病逝前,“所推贤唯参。”曹参也当仁不让,断定自己必然成为萧何的接班人。

(三)曹随萧规

曹参赴京后,“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他只做了两件事:“择郡国吏长大,讷于文辞”的“谨厚长者”,召为丞相属官;对刻意使用艰涩难懂的语言文字来追求声誉的官吏,一概斥退轰走。

他对身边人极为宽厚,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隐瞒掩盖细小过失。属下感恩戴德,知过能改,使得相府始终和谐安宁。

丞相府后园临近其他部门的集体宿舍,单身汉们下班后总聚合在宿舍中“日饮歌呼。”丞相府吏被他们搅得无法安心办公,多次 *** 无效后,“乃请参游后园”,让他亲耳“闻吏醉歌呼”,请求曹参加以制止。曹参反而令府吏取来酒食,席地而坐,与府吏们觥筹交错,与隔壁集体宿舍的单身汉们大呼小叫相应和。

曹参继任丞相后,指示下属:一切公务必须按部就班根据萧何的既定方针办事。下属们对萧何的这一套驾轻就熟,曹参根本不用操心政务,于是无所事事,“日夜饮酒”,引得“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对他的不作为忧心忡忡,随时想找机会加以劝谏。曹参心知肚明,每逢有人拜访,“辄饮以醇酒”,见来人趁着酒兴想要开口,立即令人灌酒,直到把来人灌醉送回家中。因此,没有人能找到机会劝谏曹参,曹参也乐得悠闲自在地天天饮酒作乐。

长此以往,一些朝臣开始在汉惠帝面前指责曹参毫无创新能力,一切遵循萧何规章行事,有严重的懒政及不作为之嫌。三人成虎,汉惠帝也开始“怪相国不治事”且遇事很少请示自己,颇有倚老卖老之嫌。于是,他指示曹参之子、中大夫曹窋:“您回家后,私下问问您父亲:‘高帝刚归天不久,皇帝正值青春,您身为丞相,每天喝得醉醺醺,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汇报。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心忧天下?’但是,您千万别告诉他这些话是我教你说的!”

曹窋趁休假回家机会,鹦鹉学舌重复了上诉言辞。曹参大怒,“笞之二百”,厉声训斥:“赶紧滚去上班!天下大事轮不到你小子说话!”曹窋带着一身伤痕回报汉惠帝,汉惠帝很不高兴,当面责备曹参:“您为何收拾曹窋?他那番话是我教他劝谏您的!”

曹参从容地取下帽子谢罪后,平静地发问:“陛下自忖是否与高皇帝同样英明神武?”汉惠帝答:“朕岂敢与先帝比肩!”

曹参再问:“那么,陛下觉得曹参与萧何谁更有治国理政能力?”汉惠帝实事求是道:“您好像不如他!”

曹参道:“陛下之言太正确了!高皇帝与萧何平定天下后,根据国情制订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法令。陛下只管垂拱而治,曹参等各负其责,遵行既定的政策法令,不要标新立异破坏政策法令的稳定性,不也很正常吗?”汉惠帝如梦初醒,拍手叫好。

曹参担任丞相三年后,“薨,谥曰懿侯。”

人亡政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朝天子一朝臣。继任者为追名逐利,往往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重起炉灶以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这是古往今来的惯例或曰潜规则。曹参在汉初封侯评功时,屈居萧何之后,对萧何难免心怀芥蒂。因此,他继任丞相后,大可遵行惯例或潜规则。

但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萧何有推荐老朋友继任的博大心胸,曹参自然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所以,他能站在决策者的高度掌稳舵,带领大汉军民驶向幸福的彼岸,为其后标志着 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之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精神与物质基础。

尝到休养生息甜头的百姓们满怀感激之情,把曹参的事迹编成歌谣传唱:“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司马迁也盛赞曹参:“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可见,曹参不仅以博大胸襟令人敬佩,更凭“曹随萧规”的执政方式青史留名。他给后人留下一个启示:不折腾才是为政的更高境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2657.html

“什么是曹随萧规?这个成语的背后有着什么深意?”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诸葛亮死后曹魏实力那么强 蜀汉为何没有亡在曹魏之下

还不知道: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什么没有立刻亡于强魏之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一般人心中,诸葛亮之死便是蜀汉亡的开端。国家大权旁落的刘禅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容忍终于得到了自己本该拥有的权力。可是历来在朝政上都是实习生的他是否有能力在没有诸葛亮的情况下统治自己的国家呢?是...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君逸臣劳,君尊臣卑,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孙盛这段话是东晋史学家孙盛评论孙权养士的,他认为孙权为了让属下能够为其死心塌...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办过一起非常大的案子,就是空印案,涉案人数多达几万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起冤假错案,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初期,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报告地区的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发现,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带着...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制度...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