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而追随曹操?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06)380

我们一般认为,做事之前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自己要学习、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会更有效率。可是,三国时期的谋士荀彧,他的终极目标是想要匡扶汉室,他的身份也一直都是汉室的臣子,可是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跟随曹操,而不是和他有着同样目的的刘备呢?

荀彧作为曹操的得力助手,在曹操打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荀彧与其他谋士不同,虽然他一心辅佐曹操,但他最终是想要匡扶汉室的。早期的时候,曹操也是有着匡扶汉室的理想和抱负,所以荀彧和他也算是志同道合,而且曹操又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荀彧选择追随他。但是人终究是会改变的,尤其是随着力量的增强,权力欲望的膨胀,让曹操渐渐有了野心。而荀彧是没有改变的,他和曹操出现了分歧,最终荀彧自尽。

可能很多人都有疑问,既然荀彧心向大汉,那么他为什么不去追随一心扶汉室的刘备呢?

荀彧,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谋士,曾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晚年因为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而遭到贬职,后忧郁成病而亡。因为此刻,荀彧还是心系大汉的。荀彧的出身也算是名门望族,他的根基在北方,基于其家族利益的考虑,就要选择的人应该是最有希望统一北方的人,在当时的众多诸侯中,曹操的潜力是更大的,而刘备草芥出身, 虽有皇叔身份,但其皇叔的身份也有待考证,很显然,荀氏押宝在他的身上。事实也证明曹操对荀氏的庇佑非常之多。

若站在荀彧的角度看,曹操刺杀董已经被贴上了忠良的标签,曹操能够像光武一样中兴的可能性显然比一个织席贩履之徒大的多。其实荀彧在乎的并不是皇帝是谁,而是大汉是不是还存在,无论曹操怎样攫取权力,只要他还是臣。

曹操也起到的关键作用,曹操他知人善任,能够委荀彧以重任,以让他一展才华,这就是知遇之恩,古人最讲究的就是知遇之恩。以荀彧的聪明才智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大汉气数已尽,只是情感上不愿意接受罢了,但只要他还是魏王,那就必须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肝脑涂地。

荀彧也有自己的理想,他也想一展才华,匡扶天下,而看到曹操如此重用自己,说明曹操是一个可以追随的明君,让荀彧感觉到只有在这里荀彧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们再来看看曹操前期的谋士集团。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毛阶、董昭,等等。再来看看刘备尚未遇到诸葛亮之前的谋士集团。糜竺,简雍,孙乾……

刘备早期起家,来投的都是寒门之士。比如简雍,是同乡,自小玩到大的朋友;孙乾,寒门出身,因才学结识郑玄,后被刘备征辟;糜竺,为士人不耻的商人,家里有钱;徐庶,无权无势,避祸到荆州,于是投奔刘备。甚至诸葛亮,也仅仅只是有一个“名门之后”的名头而已。其时诸葛家族早已失势,生活并不富裕,其境遇恐怕比“中山靖王之后,织席贩履之徒”的刘备好不了多少。

而荀彧,出身颍川荀氏,名门望族。其家乃荀子之后,几代都是朝中重臣。这样的出身,决定了荀彧不可能追随一位出身寒门的领袖。在东汉末年的乱局里,荀彧这样的人会出来做官,说明其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理想和信念,整个家族的利益才是必须放到之一位考虑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在当时的三国时代,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刘备是真心匡扶汉室,因为姓刘又如何? 刘表、刘樟都姓刘,还不都是各怀鬼胎,这些荀彧还会不知道吗? 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的曹操。总结起来就是以下三点。

之一个原因,曹操比刘备更具声望,曹操的出身和刘备的出身相差很大,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织履的,而曹操则是宦官子弟。曹操在早期就有了自己的班底,而刘备什么都没有,容身之地都没有,所以怎么看曹操都是更好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汉代时候,文人学士一般不会轻易跳槽的,这就好比女人改嫁一般,文人这么做了就有点失节了。汉末时期,这些人物都是来自于名门世家,他们从小便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所以不可能轻易易主,因此荀彧选择自尽。

第三个原因,那个时候汉朝君主汉献帝还在,刘备说到底只是名义上的皇叔,其他什么都不是,和皇室有亲的人多了去了。所以荀彧不可能放着眼前的汉献帝不要,去追随刘备,毕竟汉献帝才是正统啊。再者刘备的刘皇叔这个称号,对于那些中低阶层还有点影响力,对于这些贵族来说都很不屑,在他们看来,刘备不过是借此来争夺权力罢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3082.html

“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而追随曹操?”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痛恨蒲姓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朱元璋痛恨蒲姓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闽书》《宋元通鉴》等史料都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禁蒲姓者不得读书入仕。”可见,朱元璋对这个“蒲姓”是很痛恨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朱元璋要对“蒲姓”做出这样的限制呢?这件事,要说到南宋末年的蒲寿庚。蒲寿庚的先...

刘元进: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元进: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刘元进 (?―613年),余杭人,隋末江南农民起义领袖。刘元进少年时就仗义行侠,为乡里所尊崇。双手各长一尺多,两臂下垂过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起兵于黎阳,刘元进知天下思乱,于是举兵响应。同年八月,朱燮、管崇也举兵造反,拥兵十万,共迎刘元进,...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历史上孝庄真的下嫁给多尔衮吗 历史上有没有证据证明

对历史上,孝庄是否真的下嫁多尔衮,有没有明确的历史根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是清宫最著名的谜案之一。而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也成为直到现在,依然被热烈讨论的话题。认为孝庄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有这样一些证据。一是南明官员兼诗人的张煌言写的组诗《建...

司马颙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参与八王之乱?

司马颙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参与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永安元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yong)部将张方挟持晋惠帝到长安,自此司马颙牢牢控制了西晋朝廷。仅仅过了两年,司马颙就被东海王司马越击败,被迫逃到太白山躲藏。为何司马颙会迅...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吕范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 曹魏这边为何确实层出不穷

你真的了解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曹魏却是年轻人才层出不穷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估计都对三国前中期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到了三国后期,大家都有一种落差的感觉,因为作者是站在蜀汉为主线来开创的故事线,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凋零,名臣良将的后代很少有出彩的人物,反观曹魏...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