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最后能顺利完成削藩,是用了哪些办法?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18)231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 ,定都南京。让历史资料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在考虑皇族的待遇上重拾分封制,把他所有的二十多个儿子逐一封王,其中还包括侄孙(朱元璋侄子朱文正的儿子封为靖江王)等朱家嫡亲,并把这些藩王儿子的封地置于全国各地,给予一定数量的护卫,让他们帮助明朝镇守地方。

朱元璋规定每个藩王允许有三卫军队,但这个护卫的数量根据封地的不同也有多寡之分,位居明朝腹心地带的藩王们都是基本数量,一卫是三千人,三卫合计是九千人,但分封在边疆地区,有为国戍边任务的藩王的护卫就大大增多,比如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在辽东的宁王朱权等,麾下甚至有多达数万乃至十万的护卫。

因为有这些藩王们在全国各地镇守,所以朱元璋在执政期间大杀功勋武将时,没有任何人能翻起反抗的浪花,为朱元璋在明初整顿不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分封制对于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来说终归是弊大于利,特别是能压制住这些藩王的朱元璋之后更具合法性的继承人、太子朱标死后,各地有实力、有野心的藩王们难免蠢蠢欲动。

朱元璋之后,朱标之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从辈分上来说,大多数藩王都是建文帝的叔叔,又各个佣兵无数,从没有接触过兵事的建文帝很难让这些藩王叔叔们信服。建文帝在登基后信用儒臣,这些大儒们虽然大多是纸上谈兵之辈,但对分封的弊端还是知之甚详,于是怂恿建文帝削藩,但采取的办法很粗暴。

建文帝和文官集团的削藩不仅仅是剥夺藩王们的兵权,甚至要废除他们爵位,这就让藩王们愤怒了。最终,建文帝的削藩行动引发了“靖难之役”,在北平封藩的燕王朱棣(建文帝登基时,朱棣已经是事实上的朱元璋嫡长子,比他年长的秦王、晋王都亡故)不甘心被剥夺一切权力,起兵造反,战争打了四年,朱棣获胜,进入南京成为新的大明朝皇帝。

朱棣是以外藩身份用军事手段夺位,所以对藩王们手中的护卫兵权的警惕性比建文帝还高得多,所以也准备削藩,也是从朱棣开始,建文帝未完成的削藩大业才开始真正执行下去,但朱棣不是剥夺藩王们财富和地位,仅仅只是要求剥夺他们的兵权,这样藩王们的抵抗心里就没有那么强,毕竟不是所有的藩王都喜欢造反做皇帝,只要能保证他们的富贵就行。

在朱棣时期,各地藩王陆续交归护卫权,当然,还会给他们保留一定的护卫,不会超过一千人。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中,曾经借兵给朱棣的宁王朱权首当其冲,朱权手下接近十万的护卫让朱棣很不放心,而且,朱权很能打,手下还有朵颜三卫(蒙古骑兵)这样战斗力极高的护卫,朱棣将朱权封地直接从辽东给换到了江西南昌,还降低了他的护卫数量。

宁王朱权虽然对此很不满,但也没办法,朱棣和建文帝可不同,他是真正杀出来的马上皇帝,朱权当时又在南京,兵马借给朱棣后也还没还给他,只能老老实实妥协,但仇恨的种子还是种下来了,后来宁王的后代在明武宗时期还是造反了,不过被王阳明给镇压。

宁王改换封地并减少护卫数量之后,其余藩王也都逐渐醒过味来,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开始陆陆续续的交还护卫给朝廷,不愿意交还护卫且跋扈的,朱棣都直接除掉,比如朱元璋第七子齐王朱榑因试图用护卫隔绝自己的封地和外界的关系被废为庶人,再比如朱棣的同胞兄弟周王朱橚都被人告发谋反,被迫交还护卫:

十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

基本上在朱棣执政时期,朱棣把朱元璋时期分封的藩王们的护卫数量用各种手段全给削减至更低,削掉了所有藩王们的兵权,对明朝后来的稳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朱棣没削彻底,他削掉了同辈的兄弟藩王和小辈的侄子藩王的护卫数量,却忽略了自己的几个儿子,他的两个小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在封藩后依旧保有一定数量的护卫。

明朝削除藩王兵权的最后一步是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完成的,针对的就是他的两个亲叔叔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明宣宗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亲自率兵征讨,朱高煦在兵临城下后投降,然后被废为庶人,紧接着,也有造反之心的赵王朱高燧主动向朝廷交还护卫,得到朱瞻基认可后善终。

此后,明朝的藩王们出外就藩就不在允许有过多数量的护卫,基本上都是只允许有五百到一千人,再多就有可能被判定为谋反,明朝的削藩行动(仅削掉兵权)也就得以完成。削除藩王兵权让明朝的皇位更替再无“靖难之役”那样的血腥,明朝中期有那么几位藩王造反,但都不成气候。

可严厉的控制藩王们的护卫数量,以及不允许藩王们接触兵事,在晚明也带来了恶果,明末天下大乱,已经完全不知道战争为何物的明朝藩王们在李自成、张献忠和清军铁骑的冲击下,全部成为了待宰的羔羊,不是被杀就是被迫隐姓埋名,大明朝在最危难的时刻,竟然没有朱家子孙能在战场上找回祖先的荣耀,帮助大明朝延续下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5136.html

“明朝最后能顺利完成削藩,是用了哪些办法?” 的相关文章

卢绾作为刘邦的铁哥们 卢绾为什么还会选择造反

卢绾作为刘邦的铁哥们 卢绾为什么还会选择造反

还不知道:刘邦哥们儿中的铁哥们儿卢绾,为什么会造反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绾谋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二是对刘邦老婆吕雉的不信任。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其一,辰亡齿寒的危机感,让卢绾走上了造反之路。卢绾和刘邦不仅是同乡、...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古往今来都有很多,典型的如封建王朝的汉高祖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前,他只是一个街头“小霸王”;再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从一个放牛娃逆袭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较之于以上两位千古帝王来说,一...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那诸葛亮与法正之间的关系如何?

刘备从一个织席贩履的落魄人,通过乱世成长为一国之君,离不开其身边的谋臣和武将的贡献。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三国志·先主传》公元214年,刘备攻下成都,颠沛多年终于占有了益州和荆州两地,算是...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斩杀了三位蜀汉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刘禅,你也许会联想到两个俗语:“乐不思蜀”和“扶不起的阿斗”。这一刻板的印象,似乎已经延续了千年。正史上的阿斗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不可否认,蜀汉的灭亡,宠幸宦官,排斥忠良等,的确让刘...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孙尚香嫁给刘备长达三年时间 两人为何没有爱情的结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何无所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尚香嫁给刘备三年,为什么没有替刘家开枝散叶,诞下两人的结晶呢?刘备难以启齿的小秘密,没想到竟会被法正一招破解,法正替主公想到了什么妙招呢?公元209年十月,刘备被招上门女婿时已经48岁了,孙尚香的年龄虽然没有明...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 崇祯有挽救明朝的机会吗

还不知道:明末内忧外患,崇祯皇帝到底有没有机会挽救明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许多种说法。有抱怨天气的,如明亡于小冰期;有抱怨党争的,如东林党排除异己;还有抱怨祖宗的,如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可事实上这些说法都过于片面。像明朝这种...

评论列表

Mark
Mark
4周前 (09-07)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对明朝的削藩政策深感兴趣,从朱元璋重拾分封制到朱棔完成最后的削减兵权行动的过程充满了波折和斗争。靖难之役等事件反映了皇权和地方势力的博弈与冲突以及权力的争夺背后的复杂因素和历史变迁的规律令人深思!但末期的后果也警示后人:权力分配需平衡方能长治久安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