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暴产生的原因
黑风暴是一种强沙尘暴,俗称黑风,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更高时也不足2米)。它是强风、浓密度沙尘混合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强风是启动力,具有丰富沙尘源的荒漠是构成黑风暴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黑风暴
沙暴发生时,风力多在4~8级,近地面的细沙和粉尘被输送到15~30米的高空,水平能见度可维持在千米以上,卷起的沙尘物质一般在就近的障碍物或绿洲边缘沉积,造成沙埋、沙割之害。还有一种与沙暴不同的尘暴现象——8级及以上的强风把大量尘土及其他细颗粒物质卷入高空,形成一道高达500——3000米的翻腾风墙。暴风携带的尘土滚滚向前,在高空可飘到数千公里甚至1万公里之外。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尘暴与沙暴的结合就是沙尘暴,黑风暴是特大的强沙尘暴。
黑风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一般发生于春夏交接之际,其形成与大气环流、地貌形态和气候因素有关,更与人为的生态环境破坏密不可分,它是沙漠化加剧的象征。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破坏,使草原萎轨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由于这种造沙的速度远快于人们治沙的速度,无疑为沙尘暴形成提供条件。
沙风暴的发生是人口、资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沙尘暴的肆虐在向人类挑战,也在向人类发出警告;如果人类不能控制发展,如果人类的无边欲望和地球的有限资源互为抵牾,如果人类不能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话,最终要败在自己手下。
黑风暴的历史
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1934年5月的一次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从西海岸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400千米、高达3400米的灰黄色尘土带。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千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横扫北美大陆,尘暴过处,天昏地暗。中亚哈萨克地区,由于50年代大量开垦荒地,引起大面积土壤风蚀,也发生过类似美国30年代的尘暴。在中国北部11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中,有39%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尘暴而造成沙漠化的。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中国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之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秦岭以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死亡85人,伤残264人,失踪3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元。沙尘暴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锡林郭勒盟也曾出现能见度几乎为零的黑风暴天气。
1934年持续长达3天美国的黑风暴事件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部与加拿大西部(部分地区)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立方千米。
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风暴刮走,风所经过之处,水井、溪流干涸,牛羊大量死亡,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北美大陆一片凄凉。这就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北美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强沙尘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
可悲的是人类的拓荒并没有因为沙尘暴的发生而偃旗息鼓,故沙尘暴也没有因此而销声匿迹。前苏联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黑风暴事件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即西西伯利亚平原)组织大规模的垦荒。这一地带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度的干旱草原,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高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没有任何屏障阻碍来自极地和西伯利亚寒风的侵袭,冬春季节常有6~8级大风冬季的强风常把农田的积雪全部吹掉,在春末常形成的范围的沙尘暴。
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在总结大规模垦荒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措施,黑风暴得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