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次惊心动魄的选择,美国记者“斯诺”偶遇了2位高级特务
看完之一章,更大的感受就是:平平淡淡的叙述背后,却是作者斯诺一生难以忘怀的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
斯诺怀着对红军的种种好奇,探索真相的精神,决定前往苏区,路途中不仅仅有疑惑,害怕,不安,还有勇敢,好奇,以及探索精神。
平淡,客观,真实的叙述中,可以探究出斯诺对此次选择是无悔的,在他笔下,还原了“红色中国”的真实场景,以及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一、无悔选择,西行“求真”
面对未知的危险,毅然选择前进,只因心中那股“求真”的力量。
中国 *** 人是什么样的人?农民支持它吗?中国红军的军力有多么强?他们领导者是谁?红军怎样穿衣?吃食?恋爱?工作?婚姻法律是怎样的?真像 *** 宣传的那么“共有”的吗……
斯诺怀着世人皆想了解的问题,不惧危险前往解放区。
斯诺是这样评价这次西行的:
我也觉得这桩事情是和脑袋有关的,但是我考虑所得的结论是,这个代价并不算太高。
怀着这样兴奋的心境,我就出发了。
在出发时,斯诺对未知也曾感到担忧的,在进入 *** 与 *** 分界的无人区时,他还一度害怕螺夫会对他脚上的牛皮鞋子感兴趣把他杀了,而感到惴惴不安。
“求真”的路途虽然有很多害怕,担忧,但更多的还是对红军的好奇,因为在他的追求里,“求真”胜过一切,包括生命,所以此次西行,他更多的是无悔,兴奋!
二、善用描写,还原场景
作者斯诺怀着无数疑问去探寻“红色中国”,之一章描写了他经过西安时的所见所闻。
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人,其中有普通农民,有 *** 高级领导人,杨虎城,张学良,邵力子等人,还有高级特务董建吾,邓发。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新闻报道故事化是“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通过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去挖掘出新闻事件里“让人兴奋、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作者斯诺也擅长故事化写作手法,他通过大量的对话,细节和场景,还原当时的场景。
场景一:火车对话,了解 ***
斯诺坐车去西安途中,遇到一位青年人和垂着一绺白胡子的容貌颇好的老者。
青年人离开故乡已经七年,谈到此番就是回故乡,但据说有土匪在他故乡紧近一带活动,斯诺便问道,“土匪是红军吗?”
青年人立马否认,并解释这是报纸编辑人受到南京 *** 命令才这么称呼的,还解释了有钱的,地主,官吏和收税人才害怕红军,穷人家还要欢迎他们。
接着青年人提到红军提倡的主义是不错的,但他父亲给他的信中认为,他们不是好人,因为他们杀人太多了。
这时,没有说话的白胡子突然抬起他温和的脸,用十分心平气和的样子,说出了一句惊人的话来:“他们是杀不够的!”
斯诺坐火车时偶遇的两名中国人,看似无关紧要,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通过对话,还原场景,不放过任何细节,包括一路上遇到的普通百姓。
通过侧面描写和普通老百姓聊天的场景,让大众了解了百姓对红军的态度,从这一点细节出发,斯诺便是一位有贡献的史实记录者。
场景二:西安旅馆,认识接线人
细节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还有心理描写,本文比较少心理描写,毕竟猜测叙述对象,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是不够严谨的。
本文大部分叙述是斯诺的所见所闻,更大限度将当时场景还原,在之一章中,斯诺花了大篇幅对接线人进行叙述。
董建吾,曾在 *** 里做过高级官吏,交际广,现担任秘密的、非正式的大使职务,奔走各种文武官吏的衙门之间,替中国 *** 游说“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是中国 *** “高级特工”。
他护送斯诺进入陕西,替斯诺用隐迹墨水写介绍信,但斯诺一直都不清楚他的名字,只知道中国 *** 里面都叫他“王牧师”。
斯诺描写了一段董建吾去劝说张学良停止内战和一致抗日的事迹,令人深思。
原文是这样的:
就在这个当口,就在一九三六年年初,那王牧师告诉我,说他有一天跑去见张学良,一见面便对他说:“我到这里来,是来借你的飞机到苏区里去的。”
张听到这话,一唬跳了起来,十分惊骇地拿眼睛瞪视着他,说道:“你竟敢到这里来做这样的要求吗?你知不知道你这是可以枪毙的?”
从张学良的反应,可以看出来董建吾的无畏精神,董建吾看似风轻云淡的一句话背后,藏着多大的勇气?
一个不被人所了解的身份,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职业,是中国人民解放的希望之光。
其实上,还有很多这样无名人士,为了中国统一疲于奔命,为了国家解放不惜深入敌军内部,时刻把自己陷于水深火热中,最后却无法留名于世。
战争年代,有的人像流星般一闪而过,我们不记得他的名字,但那颗最闪耀的星,和那个共同的名字——英雄,将永远藏在中国人的心里。
董建吾就是其中一员。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高级特工,在斯诺的笔下,他可爱又胆大,在大街上公然报上自己特务的名字,他就是邓发。
场景三:游西安古城,了解“大汉子孙”
在斯诺和董建吾去西安城外的汉代古城去看一看时,邓发出场。
斯诺对他的细节描写是:
年纪还很轻,一圈浓厚光泽的头发,一双强有力的眼睛,一个恶作剧的笑容,红铜色的脸上。
他那时已经放下了眼镜,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那一套中山装是假装的,又可以看出他绝不是一个坐着办案的官僚,却是一个在室外行动的人物。
他中等的身材,却是十分雄赳赳,所以当他走到我身边,像铁钳一般一把钳住我的臂膀的时候,就吓得我眼睛一眨。
热情有趣的邓发,敢公然在大街上向斯诺表明自己是红军特务队的首领,亮明自己的 *** 员的身份,让斯诺不禁发出两个感叹句:
是怎样一个中国人!怎样一个“ *** ”!
反问句和感叹句一同使用,也传达了作者此时对红军的佩服之情。
在和斯诺攀谈后,邓发还详细向他介绍了中国 *** 的革命理念,并送给了他许多珍贵的照片,随后仍打扮成国军士兵扬长而去。
斯诺不禁深深感慨道:“中国人的后裔都甘心自命为大汉的子孙。”
斯诺通过对话,语言,外貌,把一个个英雄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还原最真实的场景,不管是斯诺这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美国友人,还是奔走在前线的中国人,他们都值得被中国人都记住。
以上是我对之一章认识和理解,有不足之处,请指正批评!
第二章,深入前线的斯诺又会遇到怎样的 *** 人呢?好奇的小伙伴们,可以跟着榆水一起共读第二章哦~
关注榆水读书,陪你一起成长!
挑战:每天坚持阅读与写作
日更:08/6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