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古代科举通知书是什么样子?是怎么通知被录取的人?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07)350

最近刚参加完高考的人,应该也陆陆续续收到自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然现在的大学通知书做的都是非常精美的,那你知道在古代中了科举的人他们的录取通知书又是怎样的么?其实古人对于能够金榜题名更加的看重,如果一个村出了一个状元,很快这个村就会被全国所熟知。一般都会把中了科举的人写在告示上张贴出来,这样大家也就都能知道了。貌似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快递服务,不过也要看地区,如果是很近的地方那也会有人通知你的。

在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曾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科举正考分为“三关”,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每个级别的考试只要被录取了,都会有人专门报喜。

清代“乡试”捷报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以红绫为旗,金书立竿以扬之。”这里的“捷报”就是古人的录取通知书了,也称“报帖”“喜报”。

明沈一贯《状元图考》

录取通知书最早的形式是“泥金帖子”,出现于唐代,大概在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

这里的“泥金”是指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通知书用此来书写,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泥金帖子附在家书中寄出,似乎并不是通过官方渠道递送的,因此被认为是非正式的“录取通知书”。宋杨万里曾有诗云“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才有了“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

“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於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

《中国考试大辞典》中榜帖解释为“唐宋时科举及第者的录取通知书。”由此可见,把“金花帖子”作为录取通知书已被现代学术界认可。

“黄花笺”是指洒金粉的笺帖,录取通知书在古代真是极其珍贵。到了清代,就出现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看来早在古代,录取通知书就越来越注重形式和材质的创新,在设计上也是日日精进。

清代科举捷报印版

古代录取通知书的写法

古代录取通知书一般为隶书字体,正中央写着哪一年乡试或殿试第几名,此外还有某某县府的名称。

古人收到后,把它张贴在厅堂最显眼的地方,主要是为了光宗耀祖,让来访的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现在的奖状一般。

当时的读书人靠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录取通知书对他们来说是任何金银财宝也不换的至高荣誉。

请看,北宋咸平元年孙仅的录取通知书:

“先列主司四人衔,曰:翰林学士给事中杨,兵部郎中知制浩李,右司谏直史馆梁,秘书丞直史馆朱,皆押字。次书四人甲子,年若干,某月某日生,祖讳某,父讳某,私忌某日。然后书状元孙仅,其所记与今正同。”

上述在《容斋续笔·科举恩数》中的记载,据说是唐宋金花帖子的通行写法。

相比唐宋,明清时期的录取通知书就比较简单了。《儒林外史》中范进的录取通知书是这样写的:“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神童诗》道出了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所以,范进此时的兴奋程度不亚于中五百万的彩票了。

清捷报

光绪二十年恩科状元张謇捷报中还写有“报录人”

此外,古代录取通知书写好后要加盖“录取专用章”,这叫“过朱”。清朝的大金榜,还要由内阁学士捧至乾清宫钤盖“皇帝之宝”。这就好比现代录取通知书上加盖“校长”公章了。

还记得,你的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子吗?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3865.html

“古代科举通知书是什么样子?是怎么通知被录取的人?” 的相关文章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三十年不上朝对朝廷没有任何影响,万历帝做出了哪些改变?

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四十八年,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万历皇帝因为宠爱郑贵妃,想立他和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是这件事遭到了维护“嫡长子制”的大臣们与太后的坚决反对。万历皇帝非常生气,一怒之下,竟然三十年不出宫门。而且“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以至于...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

魏、蜀、吴三方阵营里面最厉害的武将分别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魏名将:张辽曹操对于人才的策略一向都是“软硬皆施”,为留下一位能人他能礼贤下士,也能加以胁迫,比如不出一计一谋的徐庶。曹操靠着“软硬兼施”麾下招揽了一大批谋士、名将,许...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孙权作为东吴皇帝,他的驭人之术怎么样?

君逸臣劳,君尊臣卑,这是自然法则决定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孙盛这段话是东晋史学家孙盛评论孙权养士的,他认为孙权为了让属下能够为其死心塌...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关羽一家没能活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东汉末年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由刘备一手创立的蜀汉政权灭亡。一个国家的灭亡,自然有一批该国的旧权贵要倒霉,蜀汉也不例外。比较典型的是,蜀汉元老关羽的家族,在蜀汉灭亡后被灭族,史载:“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东吴著名史学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谢承(?—256年) ,字伟平,三国吴山阴人,吴大帝孙权发妻谢夫人之弟,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权接任统领江东,谢承曾任吴郡督邮。谢夫人卒后,升迁五官郎中,不久后改任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143卷(今已佚)、《会稽先贤传》7卷。...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