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原)历史名人前五位
之一位、张禹
张禹(? —公元前5年),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西汉时期丞相,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为节。张禹把当时流行的多种《论语》版本进行之一次整理修订,定名《论语章句》,成为汉代儒学者必读之书。此书对汉以后儒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是多种《论语》注释本的蓝本。
第二位、先轸
先轸(?—公元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又称原轸。春秋时期晋国名将、军事家,因采邑在原邑,故又称原轸。 先轸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在中国历史上,先轸是一位前无古人的军事奇才。通过一场场战争,他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仅凭自己就想出来各种谋略,在战争中之一个使用了“兵不厌诈”的思想,创下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三位、张廷珪
张廷珪(?—公元734年),都畿道怀州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市)人。从小就擅长文学。他性格开朗,志向高远,且勤奋好学,弱冠应科举中进士,步入仕途。进京都第三年(703年)他就升迁为监察御史。 张廷珪擅长楷书和隶书,为当时人们所欣赏。李邕是张廷珪的好朋友,工文善书,尤擅写碑却常请张廷珪代他书写。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张廷珪逝世,享年七十余岁,被皇帝赠工部尚书,谥曰贞穆。 张廷珪才学渊博,德高望重,其直言奏谏、为国献策的品格值得后人敬仰学习。
第四位、斐休
斐休(公元791年—公元864年),字公美,孟州济源(今河南省济源市)人,祖籍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县)[^1],出自河东裴氏定着五房之一的东眷裴,唐代书法家、官员。《旧唐书》、《新唐书》都为他立有传记。裴休在中国名臣中是一位少见的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之家,博才多学,修养极高。为官,他政绩卓著,官至相位;为佛,他潜心学法,齐名宗密;为书,他艺比公权,千古流芳。
第五位、聂政
聂政(?—公元前397年),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因除害杀人,携母与姐姐聂莹避仇于齐地,以屠狗为生。作为中国古代著名义侠,聂政的故事千古传颂,影响深远。从汉代流传至今的古琴曲《广陵散》就是根据聂政刺韩相的故事创作而成,且经历代音乐家和古琴演奏家们不断扩展改编,逐渐成为一部结构庞大,且有丰富社会历史内涵的优秀作品,名列中国十大古琴曲。
济源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隶属于怀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夏商周时期,这里是京畿内地,成为那个时期皇家钟情的后花园,夏之少康、杼两代帝王定都于此,曰原。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这里曾数度分封侯国或采邑,见诸史料的采邑就有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