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岳家军12军中有9人出来证明岳飞谋反?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8-16)260

说起岳飞,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从小就是我们心目当中的榜样,学习他身上精忠报国的精神。但是作为英雄的他,结局却让人唏嘘不已。他为南宋立下无数的汗马功劳,却被皇帝十二道金牌召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按理说作为军中主帅并不是那么好动的,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岳家军十二军有9位将军站在秦桧这边诬陷岳飞谋反,事实的真相究竟是如何呢?

岳飞:痛别亲人只为精忠报国

岳飞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他为人就十分的讲义气有气节。没事的时候还会读读兵法书,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像古代圣雄一样驰骋疆场为国杀敌。

岳飞天生神力,不到20岁就能拉开三百斤拉力的弓,后来又拜访名师,学了一身的武艺。宣和七年,金军因为消灭了辽后实力暴涨,于是将侵略的爪牙伸向了大宋。

当岳飞从外归来的路中看到金军对百姓无情的杀戮,心中气愤难平,打算去参军然后凭借一身武艺守卫国家。但是岳飞又担心母亲和妻子在这个战乱时代无人照顾,于是陷入了纠结。

岳母也看出了岳飞的想法,她为了能教育好岳飞曾三迁住所,自然也是希望岳飞可以成为国之栋梁。为了鼓励岳飞去守护国家,岳母还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在家人的鼓励下挥泪离别,踏上了参军之路。

岳飞参军后凭借多次英勇杀敌的表现被朝廷所赏识,对他也慢慢予以重任。1130年金军进兵直捣黄龙直逼皇帝赵构所在的临安。岳飞临危受命,在离城三十里处的清风亭阻击金军,岳飞也在这一战大败金军,敌人横尸十五里。后来又乘胜追击收复了多座被金军占领的失地,杀的金军胆寒。

秦桧: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

金军一看岳飞这么猛,明面上是打不过了,于是就想暗地里找法子弄死岳飞。当时金军手上有一个人质,他就是秦桧。金军给秦桧许诺了很多好处,只为了他回去后能在宋朝朝廷上搞搞事情,帮助大金夺取宋朝。

于是秦桧回去后就在朝中大肆拉帮结派,在朝中组成了主和派。每天在皇帝赵构面前讲金军多厉害,他们只是为了钱而已,多给点钱就没事了。赵构也是怕事的主,也老是给主战派使绊子。

秦桧在朝中积极打压主战派,岳飞并不是他之一个搞死的将军。在当时哪怕前线捷报频频秦桧都要弄死有功的将军,还将守护在前线的军队撤回,刚刚收复的失地转眼就又被金军夺回。

那时可能也是金军被岳飞杀怕了,要求秦桧无论如何也要把这个麻烦给处理掉。但是岳飞刚打了胜战,秦桧也不好直接弄死岳飞,于是他就对皇帝讲:皇上你看岳飞屡战屡胜,如果他一心为宋那是大宋之福,就怕他有二心。赵构一想也是,岳飞现在功劳比自己都大,于是就立马让岳飞回朝,打算找机会夺取岳飞兵权。

岳飞听到诏令的时候还在准备收复下一个失地,军情正紧急着,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于是岳飞打算先不理睬。

赵构久等不见岳飞动身,于是又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赶紧回来。岳飞看皇帝这么紧急也没办法,只好撤军回朝。

岳飞一回来,秦桧就让身边大臣弹劾举报岳飞,说他意欲谋反。因为岳飞与赵构在立储的事上发生了矛盾,所以赵构想也没想就立刻把岳飞抓了起来。然后秦桧给岳飞定罪的时候又不知从哪找出了若干罪状,就直接把岳飞父子押在了大理寺。

谋反在哪个朝代都是死罪,但是岳飞毕竟是抗金大将,凡事要有证据。于是秦桧就把眼光放在了岳家军身上。

十二位主将有九位举报岳飞谋反

岳家军有十二营,其中每营的主将都是岳飞最得力的助手,然而这十二位主将中,竟然有九位伙同秦桧一起举报岳飞。这九位主将分别是:傅选,李道,王俊,姚政,王贵,董先,张俊,徐庆,李兴。他们的证词更是秦桧定罪岳飞的关键。

按道理说这九人都是岳飞的战友兄弟,难道他们都会被秦桧收买陷害岳飞吗。其实一开始十二主将中只是张俊、王贵和傅选这三位将军陷害岳飞,理由也很简单,张俊是嫉妒岳飞,王贵是被张俊胁迫的,傅选可能一开始就不是和岳飞一条心的。

张俊在宋朝名气也是不错,如果没有岳飞的话可能世人对于大宋名将更多的是记住他的名字。张俊和岳飞、韩世忠、刘世光四人共称为南宋四大名将,而且岳飞一开始还是张俊的部下。当时宋军与金军牛头山一战,张俊见自己不是金军的对手就逃走了,而岳飞则选择留下,用智慧打败了金军。因此当时更多人赞扬的是岳飞而不是张俊,张俊也因此被贬职成了岳飞部下,所以张俊对岳飞十分的嫉妒。

当时秦桧来找张俊一起诬陷岳飞时张俊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仅如此他还嫌诬陷岳飞人数不够还拉上了王贵一起。王贵此人也没有主见,他看到张俊对自己软硬皆施,于是就站到了张俊这边了。

至于傅选,那是根本没和岳飞同心过。岳家军并不是铁桶一块,而是由不同的军队组建在一起的,岳家军这个名字也是百姓赞扬岳飞的功绩而起的,并不代表整个军队都是岳家人。而傅选就不是忠心于岳飞,他忠心的是皇帝赵构,所以秦桧找他的时候声称诬陷岳飞是赵构授意时,傅选才会毫不犹豫的诬陷岳飞。

至于其他的主将,更多是被威胁和利诱才反过来陷害岳飞的。当然也有支持岳飞的张宪,但是被冤枉是和岳飞合谋造反一起被杀了。其他人看到秦桧如此凶残自然就不想与之作对了。

岳飞谋反背后的真相

那肯定会有人疑问,岳家军那么多士兵肯定都是信服岳飞的,为何岳飞被冤枉时都没有为他举行公道。原因前面也说了,岳家军并不是岳飞的私人军队,他们是多个军队混合成的大宋军队。

岳飞凭借其出色的军事本领将岳家军带火了起来,但是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与岳飞齐心。在岳飞被杀害后,也有人为岳飞不平,但是那也只是想想而已。难道为了岳飞一人军队就要造反吗,这很显然不现实,毕竟当时宋朝崇尚的思想是忠君爱国,士兵们首先想的是国家。如果为岳飞鸣不平被盖上造反的罪名,谁也不会愿意。

所以岳飞被九位将军举证谋反时才会那么无力,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字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担当。如果君要臣死,那臣只有不得不死,所以他到死都没有反抗,岳飞也无愧于民族英雄。但是将军不能死在战场上我想这也是岳飞的遗憾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8/520705.html

“为何岳家军12军中有9人出来证明岳飞谋反?” 的相关文章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的一生有哪些成就?他带来了哪些影响?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

刘邦起兵用来七年才坐上皇位 刘邦真的只是靠手下吗

刘邦起兵用来七年才坐上皇位 刘邦真的只是靠手下吗

对刘邦:47岁起兵,历时七年54岁便成为皇帝,他真的只是靠手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序刘邦这位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历来都是争论的焦点,人们对他的评价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正:1,他参与了推翻秦朝的战争,并且在楚汉战争中打败拥有巨大优势的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反:2...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何进手里握着兵权为何除不掉十常侍 何进引董卓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何进兵权在握,为何不直接杀了十常侍,却要引董卓进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说曹操、刘备和孙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新格局,那么何进就是这场政治洗牌的荷官。为了能在汉灵帝死后的东汉政局中大权独揽,掌握着天下所有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决心铲除敌对势力宦官集团。有人...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多尔衮当初为什么要强推剃发令 此举是高明之举吗

还不知道:为什么说多尔衮强行推行“剃发令”是高明之举?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改正朔,易服色从来都是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清朝的“剃发令”却是中国历史上执行最为困难的一项“易服令”。满清入关占领南京、苏杭以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于是颁布了一系列严...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路见证了朱元璋的一无所有的辉煌,而且两父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所以在垂老之际,朱元璋立储君的目的也非常清晰,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皇位一定会交到朱标手中,当然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死,...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还不知道:汉献帝退位后,明明没被曹丕害死,刘备却为何替他发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死于234年4月。不过刘备...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