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故事:商圣范蠡和岔谷鱼地名的由来
商南县青山镇花园村有个地方叫岔谷鱼,说起这个地名,传说还是春秋末期一代商圣范蠡路经此地命名的呢!
范蠡从小不爱读书,也讨厌干农活。但他对经商却特别感兴趣。12岁时就显示出过人的经商天赋。14岁就在淅川做一些小买卖,贴补家用。开始哥嫂竭力反对他做买卖,认为他是不务正业,渐渐地看到范蠡赚回来的银子越来越多,比他们守着三亩薄田起早贪黑累死累活的强多了,便不再阻止范蠡经商了。
十五岁那年,范蠡听说到秦国贩卖青铜器很赚钱。于是他就准备好本钱和简单的行李就要出发。因为之一次出远门,哥嫂不放心,嫂子让哥哥陪他去,一路也好有个照应。
可范蠡坚决不让哥哥陪他,一则田里农活要干,二则害怕嫂子在家孤单寂寞。嫂子拗不过他,只好做了一袋他爱吃的葱油饼当干粮,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路小心。
他背着干粮从家乡淅川逆丹江而行进入商洛山中,打算从乡间农户家中低价收购青铜器,然后再运到秦国都城去高价出售。他每天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饿了就吃几口干粮,渴了喝几捧山泉水。就这样他在商洛山中跑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草鞋都磨破几双,干粮也早已吃完,可青铜器没收购几件,他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他来到商南文碧峰下的一个村子,收购了好几件特别珍贵的青铜器,他心里非常高兴,想这次肯定会大赚一笔的。随即决定结束收购翻越秦岭到秦国都城去出售。他为了节省时间就抄近路走。
当他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不知道该向哪条道走?问路吧,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想,与其走错道,不如坐在这里歇息等候问路人。已经两天粒米未进了,一坐下来他才感到又渴又饿。当务之急是要寻找水和食物填饱肚子,才有力气赶路。
他看到周围群山环绕,山上原始森林非常茂密,一条小溪顺着沟谷汩汩流淌,但只闻水声,不见水影,原来森林里厚厚的落叶已经把小溪完完全全地覆盖住了。他双手扒开堆积的落叶准备舀水喝呢?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落叶下面挤满大大小小的鱼,大的有一尺多长,小的也有四五寸。
他兴奋得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沿着小溪又扒开一段落叶,结果发现满河谷都是鱼。他就像发现宝藏一样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找来干树枝生起火来,用树叶包着烧了两条二、三斤重的大鲤鱼,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正当他心满意足打着饱嗝时,看到一个花白胡子的老翁背着一竹篓草药从森林里出来,范蠡赶忙迎上去问路:老爷爷,这是啥地方呀?为什么河谷里这么多鱼都没人发现呢?老翁放下背上的竹篓,捋捋胡子笑着说:我只知道这座山叫文笔峰,却不知道这个沟谷叫什么?至于说到鱼么?我们这里大小河里都是鱼,人们连自己门口的鱼都吃不完呢,何须跑到这深山老林来打鱼呢!
范蠡听罢老翁的回答,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是这样,要是我能住在这里就好了,可以天天吃到鲜美的鱼了,为了记住这个盛产鱼的沟谷,就叫它“岔谷鱼”吧!说着他找到一块大石板用火石头在上面写了“岔谷鱼”三个大字。老翁连连颔首:嗯,岔谷鱼,好名字!
然后,范蠡顺着老翁指点的路线,经商南,过丹凤。翻越秦岭,顺利抵达秦国都城,以高出收购价几倍的价钱出售了青铜器,大赚了一笔。回去的时候,又从商洛低价收购了生漆和桐油拿到楚国去高价出售。这样来回都不落空,想不赚钱都难。
今天的岔谷鱼是朝阳山文笔峰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有三分之二的住户都保持着河南淅川的口音和风俗习惯。这是否与两千多年前的商圣范蠡有关呢!
(文中图片均来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