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胡善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朱棣钦定的孙媳妇,成明朝首位废后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10-05)740

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二月的一天,天色已晚,杨士奇、杨荣、蹇义、张辅、夏原吉五位内阁大臣接到密旨,让他们火速去宫中议事。五人都以为出了大事,于是风风火火赶到宫中。等到了西角门,明宣宗朱瞻基早已在等着他们。

见五人已到,朱瞻基直奔主题,问:“朕活了三十岁没有儿子,如今孙贵妃为朕生了一子,母以子贵,朕想废了胡皇后,立孙贵妃为后,你们说我怎么做更合适?”

此语一出,众人愕然。杨荣认为,废后可以,但胡皇后被废以后如何安置比较麻烦。

蹇义说:“不如效仿宋仁宗,当年宋仁宗废了郭皇后,让郭皇后入道修行,册封为净妃。”

杨士奇越听越不像话,他大声说:“皇后万不可废,胡皇后在宫中没有大错,若贸然废后,必然会引起群臣反对。当年宋仁宗废郭皇后,范仲淹、孔道辅率领御史台十余人极力劝阻,最终范仲淹等人被贬。百年之后,范仲淹、孔道辅等人被史册赞誉。这足以证明宋仁宗是错的。”

杨士奇这番话说完,朱瞻基的脸色明显不好了,他让大家回去再商量下。朱瞻基走后,杨荣对杨士奇说:

“上有志久矣,非臣下所能止。”(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

意思是,皇上早就想废掉皇后了,这件事不是我们能阻止的!

事实证明,“三杨”中,还是杨荣最了解朱瞻基,一个月后,胡皇后还是被废了。大明朝之一位被废的皇后诞生了。

这位被废的胡皇后,名叫胡善祥,她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可惜,当皇帝不爱了,再说其他的已无意义。

本文,笔者将通过史料,为大家分享这位大明朝之一位废后胡善祥。

一、张皇后亲选,永乐帝钦定

要说徐善祥,还要从他的丈夫明宣宗朱瞻基说起。

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炽之子、朱棣之孙。他出生的时候,朱棣恰好梦到朱元璋送给自己一个祭祀用的大圭,并让朱棣传给子孙。所以,朱瞻基一经降生,便得到了朱棣的喜爱。

朱瞻基自幼聪慧,朱棣本不喜欢长子朱高炽,但因为朱瞻基的原因,也慢慢接受了朱高炽的地位。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永乐九年,朱瞻基被朱棣正式册封为皇太孙,这一年,朱瞻基才13岁。

也就是这一年,朱瞻基遇到了他爱的女子——孙氏。

对,你没看错,是孙氏,不是胡善祥。

孙氏,即后来的孙贵妃。她的父亲名叫孙忠,曾经担任河南永城县主簿,而当时的太子妃张氏(朱高炽之妻)来自永城,两家有旧。因为这个关系,孙氏十岁左右就被送到宫廷,在张氏身边,是为官女子。

这里笔者需要说一下,因为明朝初年,很多官宦人家都争相把女儿送到宫中。例如,朱棣的妻子徐氏虽然是徐达之女,但从10岁左右就被送到马皇后身边教养。所以,孙氏来到太子妃身边,也是这个情况。

《明史·后妃传》中说孙氏“幼有美色”。皇太孙朱瞻基来看望母亲张氏的时候,不免会遇上孙氏,一来二去,二人便有了情愫。

永乐十五年,朱棣认为皇太孙已经19岁了,应该为朱瞻基选妃。由于当时朱棣之妻徐皇后已经去世多年,朱棣就让儿媳张氏主持此事。张氏经过几番遴选,最终确定了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孙氏,另一个是光禄寺卿胡荣之女胡氏。

胡氏,闺名善祥,当年只有15岁,她性格温婉,举止雍容,和孙氏相比,少了几分美艳,却多了几分气度。

史载,胡氏“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之态”。言下之意,和胡善祥相比,孙氏虽然漂亮,但或许有“媚顺之态”。

于是,张氏经过慎重考虑,觉得胡善祥更适合做皇太孙的正妃。张氏将自己的看法告诉了朱棣。巧合的是,当时台官向朱棣上奏,说“后星直鲁也”,意思是,观星象,皇太孙妃应该是山东人。而胡善祥的父亲胡荣正好是山东济宁人,“与星象合”。

朱棣于是下旨,钦封胡氏为皇太孙妃,而孙氏只被封为皇太孙嫔。

这样的结果,让朱瞻基非常遗憾。但他自幼在朱棣面前乖顺,而今事情已成定局,他也只能接受。

胡善祥被选为皇太孙妃,胡家人自然喜气洋洋,胡善祥本人也准备好了嫁入宫中。然而,胡善祥不知道的是,自她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因为,在爱情的世界里,父母之命,终究不如青梅竹马。

二、从皇太孙妃到皇后,连升两级

胡善祥入宫后,很得婆婆张氏的喜欢。由于永乐后期,后宫无皇后主持,太子妃张氏便是后宫之一人。遇到重大场合,张氏有时候故意将皇太孙妃胡氏推到前方,让胡氏主持大局,王公大臣的女眷皆赞胡氏贞贤恭慎。

当时,外有朱棣和朱高炽的教诲,内有张氏的告诫,皇太孙朱瞻基在表面上对妻子胡善祥还算不错。胡善祥入宫时虽然年龄不大,但她在第三年便身怀六甲,次年,胡善祥生下朱瞻基的之一个孩子,是个女儿,这便是朱瞻基的长女顺德公主。

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皇家尤甚。好在到了永乐二十年,她再次诊断出喜脉。太子妃张氏安排人非常细心地照儿媳顾胡善祥,只盼望长孙的出生。

当时,明成祖朱棣正在北征,朱高炽还特地派人将儿媳胡氏怀孕的消息告知朱棣。毫无疑问,不管是朱棣、朱高炽还是朱瞻基、张氏,都希望胡善祥能够生下男孩。胡善祥自己也日夜祷告,希望天降麟儿。然而,事与愿违,待她临盆生产,又生了一位公主(永清公主)。

从永乐十八年,到永乐二十年,胡善祥先后生了两个女儿,俗话说“三年抱俩”,本是好事。若不是她生的都是公主,胡善祥必将在后宫站稳脚跟。

事实上,虽然有遗憾,但胡善祥在后宫中还是有底气的,因为和她一同入宫的孙氏这5年来虽然更受朱瞻基喜爱,但她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动静。

接下来,大明朝的宫廷迎来了风起云涌的时刻,先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御驾亲征的明成祖朱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病逝于草原之上。是年八月十五,皇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册封妻子张氏为皇后,立朱瞻基为皇太子。胡善祥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皇太子妃。

胡善祥的“皇太子妃”生涯是短暂的,因为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洪熙元年六月,在位仅10个月的明仁宗朱高炽猝然驾崩,宫廷内一片混乱。

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拜谒明孝陵。也就是说,皇帝死了,而太子却不在京城,当时汉王朱高煦对皇位虎视眈眈,若朱高煦突然叛乱,或者在半路截杀太子,那后果不堪设想。

那段时间,皇后张氏整日在前朝和张辅、杨士奇等人应对朝局,而太子妃胡善祥则负责后宫事务。后宫在胡善祥的主持下,秩序恢复,一片井然。待朱瞻基被接到京城,张氏和胡善祥都松了一口气。看到后宫祥和清泰,张氏对儿媳妇的表现非常满意。

六月二十六日,朱瞻基正式登基,尊母亲张氏为皇太后,册封妻子胡氏为皇后。此时,和朱瞻基青梅竹马的孙氏已生下一位女儿,朱瞻基册封孙氏为贵妃。

从皇太孙妃到皇后,胡善祥在1年之内“连升两级”,纵观中国历史,实属罕见。当胡善祥拿到金色的皇后宝册时,她正式成为后宫的主人。但胡善祥明白,朱瞻基心中是有遗憾的,因为他膝下无子,大明朝的皇太子虚位。

三、最强内阁,合伙算计一个妇人

朱瞻基册封后妃的时候,有一个插曲。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

皇后金宝金册,贵妃以下,有册无宝。妃有宠,宣德元年五月,帝请于太后,制金宝赐焉。贵妃有宝自此始。

意思是说,在明宣宗朱瞻基之前,皇后才有被册封的金宝和金册,而贵妃及以下的嫔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但因为朱瞻基宠爱贵妃孙氏,他特地请示皇太后,给孙贵妃也赐了金宝。从此之后,历朝贵妃也有了金宝。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瞻基册封胡善祥,可能是因为爱情,也可能是因为礼法,但朱瞻基册封孙氏,绝对是因为爱情。根据史料记载:

宣德间,海内宴安,车驾颇事游幸。后每乘间规讽,无媚顺态,居常服食侍从澹如也。

即,宣德年间,天下太平,朱瞻基喜欢乘车出游。胡善祥每每规劝朱瞻基,而且态度严肃。胡皇后平时性格淡泊,吃穿用度也都非常朴素。

从心理学上来说,明宣宗朱瞻基虽然早就被立为皇位继承人,但不管他做皇太孙还是皇太子,他都要受到来自爷爷或父亲的压制。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旦大权在握,最烦被人管束。而胡善祥恰恰是那种喜欢劝诫丈夫、让丈夫“努力上进”的妻子。这便是她被废的导火索。

试想一下,朱瞻基后宫中的两位女子,一位是喜欢在他身边态度严肃地唠叨个不停,劝他勤政爱民的皇后。一个是在她身边百依百顺,有“媚顺态”的贵妃。“差距”便出来了。

明朝宣德二年二月底,朱瞻基和妻子胡皇后接到了同一条消息;孙贵妃怀孕了。收到消息的朱瞻基非常高兴,他希望他心爱的女子能为他生下长子。而胡皇后却面无表情,她命令宫女给孙贵妃送去补品,亲自去看望了孙贵妃,并亲自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太后。

十一月,孙贵妃生下一子,朱瞻基大喜,为儿子取名朱祁镇。不仅如此,朱瞻基生子还祭告太庙,告诉天地祖宗直接有了长子。

这个时候,朱瞻基看孙贵妃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仿佛,孙贵妃才是那个注定要和他生同衾、死同穴的皇后。这个时候,他已经在酝酿将孙贵妃“扶正”。

其实,朱瞻基早年和孙贵妃相互倾慕,再加上孙贵妃“媚顺”,因此他早有将她立为正妃的打算。只是,若想立孙氏为正室,朱瞻基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

之一,朱瞻基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朱棣、朱高炽的管束。

第二,孙氏必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她生了长子,这样才能给大家一个说法。

之前,朱瞻基做皇太孙、皇太子的时候,之一个条件明显不成熟。他登基后,之一个条件具备了,但胡皇后和孙贵妃都没有生儿子,所以,第二个条件还不具备。

终于,现在孙贵妃生下朱祁镇,朱瞻基不能等了,他要立孙贵妃为皇后。

于是,朱瞻基思来想去,终于在第二年的二月,决定废后。他更先把自己的想法禀报给了他的母亲张太后。张太后自然反对,可朱瞻基坚持如此,张太后最终说,你去征求内阁的意见吧。

朱瞻基召来了他最信任的5位内阁大臣,商议废后的事情,这便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

杨士奇是内阁首辅,他思考问题一向比较全面,他一听,就觉得废后这事不靠谱,且不说大明朝还没有废后的先例,而且胡皇后本没有大错。只要皇帝有儿子,皇后照样是嫡母,不一定非要废后。

可是,杨荣和蹇义则认为,朱瞻基已经铁了心要废后了,“我们”与其劝他收回成命,不如帮他想一下,以什么名义废后,胡皇后被废之后怎么安排比较好。

杨士奇又劝了很久,但朱瞻基已经铁了心不听劝。最终,大家妥协,并且给朱瞻基出了个主意:让胡皇后自己宣告天下,说自己身体不好,不能主持中宫,愿意辞去皇后之位。

在明史上,仁宣时代的内阁大臣,尤其是“三杨”被后世誉为“最强内阁”,正是因为有他们同心协力治国,明朝才会有“仁宣之治”。然而,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这样的“最强内阁”同心协力去算计一个后宫妇人,这位妇人能有半分胜算?

内阁大臣们商量了几天,胡善祥多少听到了风声,在得知朱瞻基的意思后,她没有反抗,主动上表辞去了皇后之位。《明史·后妃传》云:

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胡善祥“辞”去后位之后,将中宫让了出来,自己搬到了长安宫修行。朱瞻基赐胡皇后为静慈仙师。孙贵妃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后。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说:

这没有办法,一个男人一旦迷上了一个女人,就觉得这女人是他的生命,他的太阳。除过这个女人,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黯然失色了。

很明显,胡皇后就是那个“黯然失色”了的女子。

四、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胡皇后被废,明宣宗朱瞻基对外是这么说的:

皇后胡氏,自罹多疾,不能恭承祭养。重以无子,固怀谦退,上表请间。朕念夫妇之义,拒之不从,而恳辞再三,益加惓切,已从所志,就间别宫,其称号、服食,侍从悉如旧。

意思是,胡皇后因为体弱多病,又不能生儿子,因此上表请辞后位。“朕”念及夫妻情义,本不同意。但是她再三请辞,我才同意,允许她搬出中宫。其他称号、服饰、侍从规格都不变。

朱瞻基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在天下百姓心目中,他仍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

胡善祥被废,孙皇后上位,大明朝诞生了之一位废后。被废后的胡善祥郁郁寡欢,被册立为新皇后的孙氏春风得意。

整个后宫之中,除了她的两个女儿外,只有一个人对胡善祥比较怜爱,此人便是张太后。《明史·后妃传》记载:

张太后悯后贤,常召居清宁宫。内廷朝宴,命居孙后上。孙后常怏怏。

意思是,张太后怜悯胡善祥,经常召她到清宁宫(张太后居所)说话。如果后宫有大宴,张太后仍让胡善祥坐在孙皇后的上首,孙皇后因此不高兴。

在此后的十余年,张太后对胡善祥都非常照顾。在后宫之中,胡善祥虽然不是皇后了,但在张太后的照顾下,并没有人敢轻慢她。

宣德十年正月,明宣宗朱瞻基病重,临终前,传位于太子朱祁镇,并希望张太后和“三杨”、张辅、胡濙辅佐朱祁镇。朱瞻基驾崩后,胡善祥作为曾经的结发妻子,只是以普通嫔妃的身份在远处哭丧,没有被允许靠近。

明英宗朱祁镇当年9岁,他登基后,改元“正统”,尊祖母张氏为太皇太后,尊母亲孙氏为皇太后。当时,明朝内有太皇太后张氏,外有“三杨”,因此正统初年,大明朝延续了仁宣之治的繁荣。

到了正统七年,太皇太后为朱祁镇娶了孙媳妇钱氏(钱皇后,接下来还会提到)后,心愿已了,随后去世。临终前,张氏还不忘吩咐明英宗和钱氏要善待胡善祥。

然而,这么多年,太皇太后张氏已经成了胡善祥内心的最后依靠,如今依靠没了,胡善祥的内心也崩塌了。次年(正统八年、1443年)十一月,胡善祥病逝,年仅42岁。明英宗下旨以嫔御礼将胡善祥葬于金山,未能葬于明宣宗陵寝。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对于胡善祥来说,在封建时代,她能成为大明朝第五位皇后,是她的幸运。但是,从踏入皇宫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了悲剧的诞生。

笔者认为,明宣宗之所以坚持要废胡善祥,有两个原因:

之一是明宣宗更喜欢孙贵妃,而孙贵妃则为明宣宗生下了长子。

第二是胡善祥自幼受儒家教育,他想做一个劝诫丈夫的好妻子。可惜,朱瞻基当了14年皇太孙、又当了1年皇太子,他受够了被人管束。这两个原因的加持,促成了宣宗废后的决心。从某种程度上说,第二点原因,恐怕还占主要部分。

胡善祥虽然死了,但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明朝天顺时期,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朱祁镇的结发妻子钱皇后曾在南宫中陪伴他度过人生中最难熬的7年,因此,朱祁镇对钱皇后非常尊重。钱皇后心地善良,对后宫女子更是怜悯。钱皇后曾见过胡善祥,很同情胡善祥的遭遇,她曾劝朱祁镇恢复胡善祥的皇后称号。但是,当时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也就是当年孙贵妃仍然在后宫中独揽大权,朱祁镇不好重提胡善祥之事。

到了天顺六年,孙太后去世,钱皇后在此劝明英宗为胡善祥复位。

次年,明英宗最终下旨,恢复胡善祥的皇后称号,改葬在朱瞻基陵寝之内。

这意味着,时隔35年,胡善祥又“回归”后位。生前虽然孤寂,但死后有所归宿了。

笔者曾读张爱玲,张爱玲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所有的女人,终有栖息之地,不是他人,唯有自己。

笔者虽然是男子,但我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应该尊重女性。而所有的女性都应该有创造独立“栖息之地”的权利和能力。在当代社会,这个已不是很难实现。但是,在封建的大明王朝,在森森宫墙之内,哪有胡善祥的栖息之地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10/531167.html

“胡善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朱棣钦定的孙媳妇,成明朝首位废后” 的相关文章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后妃的首饰包括皇帝赏赐的,也包括自己的嫁妆。这些首饰,在后妃生前有自由处理权。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妃嫔;可以赏赐给亲戚,下属和子女。《甄嬛传》里,甄嬛回宫当上贵妃以后,就将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送给安陵容。后...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汉献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东汉灭亡和他有关系吗

还不知道:汉献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东汉因他而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作为汉朝最后的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很罕见的并不是一个昏君。相反,历史上真实的汉献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过,汉献帝遇到的情况,难度实在太大,从母胎开始,就一直是地狱级难度。以至于不管换谁到他的...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演义有什么区别

还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军师联盟》播出,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说《军师联盟》里的曹丕和以往的形象很不一样,不像那个无缘无故就要杀掉兄弟的人,应该是加入了不少创作成分。真是这样吗?历史上真实的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真正的三...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在后世的评价怎么样?隋朝的覆灭跟他有何关系?

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代皇帝,公元604年至618年在位,年号“大业”,统治中国14年。杨广是一个亡国之君,他在位期间,连续大兴工役,掘长堑、置关防、营建东都、广筑离宫、开...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东晋时期大臣,权重遭忌,后举兵反叛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什么身份?她的中宫之位是怎么来的?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什么身份?她的中宫之位是怎么来的?

佟佳氏,顺治帝妃嫔,康熙帝生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说起来,康熙帝的生母佟佳氏并不得顺治宠爱,然而她最终却被封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佟佳氏生于1640年,正蓝旗汉军出身,父亲佟图赖是八旗将官。1653年,13岁的佟佳氏被选入宫中,成为顺治帝的小福晋。当时的顺治帝正忙着废后...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三国蜀汉名将魏延的死背后,是什么样的说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随后,蜀汉军队系统中,马上就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冲突的双方是(丞相府)参军长史杨仪和元老大将魏延。结果是,杨仪在蒋琬、董允等人的配合下,先污蔑魏延谋反,然后将其斩杀,《三国志·魏...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刘封封地就在关羽附近 关羽被杀前刘封为何按兵不动

对刘封的上庸就在襄樊近旁,为何他却始终按兵不动,不去援助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封作为刘备的义子,在战场上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夺取汉中后,刘备派他与孟达一起夺取上庸,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可就是这样一个与刘备如此亲近的人,在关羽覆亡的过程中袖手旁观,最终被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