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期】中印与印巴:印军战斗力疲软,为何在印度神剧中,以一敌百所向披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抗日题材影视剧,流行把我军偶像化,友军懦弱化,日伪 *** 化的胡编乱造行为,战斗场面也过度夸张,什么裤裆藏雷,手撕鬼子等神话情节比比皆是,这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且还是对浴血保家卫国先烈们的不敬。
不过,要论起战争神剧的鼻祖,还要数人家印度。早在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印度就曾推出一部名为“严峻的现实”的影片,此片还获得当年的印度国家电影奖,在它的示范效应下,此后,凡是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印度的导演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发挥想象,夸大印军,贬损敌人。
(印度神剧中以一敌百的印军)
一、最早的印度战争神剧
1962年,尼赫鲁在西方势力挑拔下,再加上苏美两国的军援,野心极度膨胀,决定就麦克克马洪线历史边界问题,向我方发难印军在边境向我方军人发起挑衅,在忍无可忍情况下,我军发动自卫反击战。在历时一个月的战斗中,我军击毙印军官兵4383人,取得压倒性胜利。
虽然印度输掉了这场战争,但在国内却以胜利者身份自居,并在1964年,拍了以此次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严峻的现实》。
(印度电影中的我们)
影片中把印度描绘成一个热爱和平的国家,休假的印军青年士兵喝着奶茶,撩着美眉,一副岁月静好的氛围。这时边界那边的国度“悍然”发动攻击,印军青年报国心切,入下茶杯,挥别妹子,到前线参加战斗。
在剧中印军个个变身以一敌百的大神级英雄,通常十几个人,就能击退成千上万的敌人而毫发无损。要不是受当年特效的影响,出现徒手撕坦克,石头打飞机的场面也毫不奇怪。
(印军电影中我们的形象)
虽然没有神奇的特效,但影片中对对印军的美化,和对我们的丑化却是无处不在,印军士兵通常英俊帅气,高大威猛。而作为敌人的我方军人,则是由讲着一口越南话的越南人出演,个个看上去贼眉鼠目龌龊猥琐。
二、抬高自己,贬低对手
近年来,随着特效技术的应用,印度的战争题材神剧层出不穷,想象力也发挥到了极致,《辛格》就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
影片同样以1962年那场战争为题材,印度战斗英雄辛格,率领20名士兵,抵挡住敌人数百人的进攻,最终英勇牺牲,受到印军的更高荣誉。
剧中,身为敌人的我们,只会乱放枪,没有一颗子弹能打中印度士兵,但只要辛格瞄准,天上的战斗机立马掉了下来。
影片结尾时,为了突出英雄的战斗力,导演特意安排了拼刺刀,只见辛格一人冲入敌阵,左刺右杀,以一敌千,不一会,地上就密密麻麻躺满了敌人的尸体。
2018年时,印度还拍了一部描写1967年边界冲突的影片《帕尔坦》,里面的我军,咋看咋像我们那些抗日神剧中鬼子的形象。
三、夸张到极致的打斗
对于印度的底层观众来说,《摔跤吧,爸爸》、《贫民窟百万富翁》这样反映印度社会问题的影片,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倒是特效满天飞,一人打翻十辆坦克的夸张打斗场面,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 *** ,因此大受欢迎。
今的印度人,在电影中已经超越奥特曼,达到法力无边的地步,不仅雷霆一怒甩得汽车满天飞,用鼻孔接下射来的子弹,连香蕉都成了杀人利器。
由于这类电影有市场,叫好卖座,因此连一向拍正统片的印度宝莱坞,也开始加入神剧拍摄的阵营,电影的内容不再是导演和观众追求的之一要素,特效夸张度和想象力成为印度电影是否优质受欢迎的标准。
印度盛产神剧,除了迎合民众口味,和 *** 的鼓励也分不开,当年《严峻时刻》被评为国家电影奖,让导演们摸清了的喜好,事实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印度民众的自信心,和 *** 一样,不断膨胀,相信印度能战无不胜,从而在精神上获得胜利的满足感。作者:疯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