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的5大心腹若是在长安,李世民不一定能赢
大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朝以后又一个繁盛的朝代。唐朝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一个人,唐太宗李世民。
研究历史你会发现,李世民的皇位乃是通过发动政变,杀害亲兄弟而夺取的。这场政变便是震惊世人的玄武门之变!
倘若玄武门政变秦王李世民败了,那么中国的历史是不是要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呢?还会出现大唐的盛世吗?
兄弟生隙
在唐军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功劳无疑是更大的。可以说,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他的上面还有一位哥哥李建成。李渊也早早的将其立为太子,而将二儿子封为秦王。
在攻取天下的过程中,李渊发现,世民的表现远远优于太子建成。在他心中,想要废掉建成,立世民为太子。
但废长立幼,自古以来都是违背祖宗,违背礼法的。由于优柔寡断的性格,他一直处在纠结当中。
建成自然不想坐以待毙,不愿将到手的皇位拱手让于弟弟。就这样,兄弟二人成为了竞争对手。
太子建成与齐王串通,勾结父亲的嫔妃张婕妤等人,陷害二弟。高祖听信谗言,对世民产生了猜疑,数次迁怒于他。
玄武门之变
秦王李世民手下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多次劝他早做打算,免得被害。他犹豫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开始反击。
公元626年7月1日,李世民密奏高祖,告发太子,齐王二人 *** 后宫,且陷害自己谋反篡逆。
高祖勃然大怒,旋即招兄弟三人明日进宫对质。李世民早早在玄武门外埋伏了弓箭手。
齐王劝大哥不要进宫,免得被二哥暗算。但李建成太大意了,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第二天相约李元吉进宫。
在二人骑马经过玄武门时,李世民率先杀出,一箭射杀大哥。素以箭术闻名的李元吉因为害怕,竟三次都没射中李世民。
李元吉被李世民身边的卫士射中,跌落马下。李世民竟也马失前蹄,摔了下来。李元吉眼疾手快,夺去其弓,就要将其勒死。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将尉迟恭拍马赶到,直取李元吉。李元吉见状,急忙逃跑,尉迟恭张弓搭箭将其射死。
可逆的结局
玄武门这场政变以李建成,李元吉二位皇子被杀,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而结束。可以说李世民在这场政变中轻松取胜。
李世民之所以赢的这么轻松,是因为太子的左膀右臂基本都不在身边。下面就细数一下李建成身边的五大心腹。
之一位便是忠义之士冯立。他是一员猛将,其军事才能不输秦叔宝等人。得知玄武门事变之后,他火速率军前往,要为太子报仇。
冯立率兵攻打玄武门。李世民命人将太子与齐王的头颅从城墙上扔下。冯立的部队见状,无心再战,四散逃走。
冯立在得知太子被杀之后,仍然不离不弃,愿为其报仇,足见他忠义。太宗登基以后,摒弃前嫌,用他为将。他也得以善终。
第二位是谋士王珪。王珪才华出众,深得李渊赏识,很早就封其为太子舍人,命其辅佐太子。
在李建成与李世民争权夺利的时候,王珪为其拉拢了许多得力干将,充实了太子的实力。
由于受到杨文干谋反的牵连,王珪被高祖贬到四川,不在京城。不能为太子出谋划策。
李世民素知王珪的才能,事变平息以后招他进京做官。后来,王珪不仅官至宰相,而且和皇帝结为了儿女亲家,可谓人生赢家。
第三位是大将罗艺。罗艺是燕云十八骑的创建者。他数次率军击败突厥,令突厥人闻风丧胆。
罗艺一直是太子的拥护者。玄武门爆发事变时,他正在镇守北疆,不在长安,因此无法为李建成保驾护航。
罗艺此后虽归附了唐太宗,但他一直担心太宗报复,因此举兵谋反。最后兵败被诛,不得善终。
第四位是李渊的堂侄李瑗。李瑗自小与李建成交好。他曾与李建成密谋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爆发时,时任幽州都督,不在京城。
玄武门事变以后,时任太子李世民招李瑗进京。李瑗担心被害,不敢进京,起兵造反,为自己的部下所杀。
第五位是韦挺。韦挺是李建成的发小,也是李建成最信任的人之一。也是受杨文干谋反的影响,被贬谪四川。
太宗即位以后,韦挺主动坦诚自己是李建成的谋士,也得到了原谅,并委以重任。
倘若这五位心腹都在李建成的身边,他可能就不会草率的进宫面见圣上了。甚至有可能先发制人。
这样一来,胜利的一方就很有可能是太子李建成。中国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结语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定的必然性。太子的心腹不在身边,不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李世民宅心仁厚,礼贤下士,身边文臣武将众多。大唐一大半的臣子都拥护他。可以说他是众望所归。
反观李建成心胸狭窄,优柔寡断,不走正路。这样的人,会取得成功吗?倘若时光倒流,他就能成为胜利的一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