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匡胤真的重文抑武吗 他巩固政权用了哪些手段

中国历史11个月前 (11-10)620

太祖誓碑上有这样一句话,“不得滥杀士大夫与上书言事之人”,所以便认为赵匡胤是重文抑武,然而真相真是这样吗?实际上赵匡胤的确抑武,但称不上重文。赵匡胤重用文人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一个文官所产生的危害,怎么样也不会超过一个武官,也不会危及到自己的地位。所以当时的武官的确比较惨,那赵匡胤为了巩固政权,他到底使用了哪些手段呢?

1、改变君弱臣强之计

在平定了李筠和李重进两起反叛后,赵匡胤越来越感受到君弱臣强的危害性,朝廷如何做到长治久安呢?他问计于宰相赵普。赵普说办法就这么三条,削夺藩镇的权力、把全国的粮食管起来,军队由朝廷直接掌控。

兄弟伙们对交出权力有啥想法?能和平交权吗?赵匡胤心里没数,打主意先探探底。建国后的第二年, 也就是公元961年的一天,赵匡胤邀约义社的兄弟,不带随从,骑上马,带着弓、剑到开封城西门外,打一阵猎后喝酒闲聊。喝得聊得正酣时,赵匡胤突然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哪位兄弟想当官家(皇帝)?这时把 *** 掉就行了。

他这句话把大家都吓着了, 一齐跪下地求饶。

赵匡胤追问道:“看来你们是真心要我当皇帝?”大家赶紧齐呼万岁,他乘势一锤定音立规矩:“既然大家真心拥护我,那就要听我的话,不得无理犯上。”通过这次“兄弟伙”聚会,赵匡胤感觉自己在禁军中威望未减,大哥大的地位没变。

赵匡胤虽然心中了然有数,但真正要对多年的兄弟伙下手,颇重情义的他还是有些犹豫不决。赵普说:他们都不如你,没有君临天下的才能,我也相信他们对你的忠心,但他们能过部下们的“拥戴”关吗?通过“拥戴”上位的赵匡胤心知肚明,自己能通过兄弟伙“拥戴”上位,在某种形势下兄弟伙也要听从他手下那班兄弟伙的意见哦。因此杜绝节镇、禁军“拥戴”闹剧重演,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

历史上流传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分散统帅权力

赵匡胤做通了兄弟伙们的工作,这些人就像事先约定好的那样,陆陆续续都称有病请辞兵权,赵匡胤安排专门制订文书的官员——知制诰,拟好一道道任免诏令。

其高明之处在于,在解除禁军主要将领军职的同时,趁热打铁,撤消了一些重要职务,如在任命慕容延钊为驻外节度使时,就撤消都点检一职;任命高怀德为驻外节度使时,就撤消副都点检一职,彻底割断他们和禁军的联系。

禁军首领改由较低级别的武将担任。军事上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带兵权由禁军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军都指挥使分别拥有,发兵权归枢密院掌管,后勤供应归朝廷的更高财政机构——三司。

三足鼎立,互相牵制,实际上军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从此以后,彻底根除了禁军飞扬跋扈的风气,不仅认真听从皇帝指挥,见了宰相也要规规矩矩问候。但赵匡胤还不满足,通过收精兵于上,加强禁军力量的办法,削弱地方藩镇的军事实力。

禁军是宋代的正规军,厢军、乡兵是地方部队。

朝廷常下令将地方部队中的精兵强将充实禁军。兵力弱素质差的地方部队完全没能力和禁军抗衡。除了采取上述“强干弱枝”的办法外,经常变动禁军各部队的驻防地,使禁军难和地方产生密切关系。禁军各级将领也经常调换,使“士兵不熟悉领军的统帅,统帅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

赵匡胤在军事制度上的各项改革措施,消除了发生兵变的可能,但相互牵制的指挥系统,无限制的募兵,使宋王朝以后守内虚外。

3、经政方面加强皇权

五代时期“君弱臣强”的表现形式是:拥有重兵的的藩镇,往往兼管几个州,把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掌握了。藩镇控制了国税(征收的农村夏秋两税)的主要来源,还通过收取过境商税增加自己的收入,壮大经济实力。赵匡胤把改革军事机构的原则和经验,运用到改革政治经济制度上来。从建隆二年(961年)开始实施。

①由朝廷直接委派官员到地方去负责地方税收,路设转运使,州县设通判,酒坊、盐场等国家专利单位增设场务监官,藩镇的官吏不得插手。

②明确规定地方财政收入除本地行政开支经费所需之外,全部交纳给朝廷,州县不得占用。

③限制地方官员私自经商牟利。违者从重处罚。

为了加强皇权,赵匡胤对中央和地方的官僚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

首先降低宰相威望并分散其权力。如以前宰相是坐着和皇帝一起议事,现在改成站着。增设副宰相,既协助宰相处理政务,又可以防止宰相专权。以前宰相好比现在一个国家的总理(首相),全面负责内阁的各项工作,权力是很大的。赵匡胤设枢密院掌握发兵权、“三司”主持财政,直接听从皇帝的旨意,分散宰相的权力。

其次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任命,采取“差遣”的办法,由皇帝或其指定机关临时安排,有严格的任期,期满回京报到等待另行安排。由于每次任期时间不长,做官者难安其位,缺乏长远的打算,防止了官员所到之处发展私人势力的问题。

此外,地方的各级官员,统统由文官担任,不许武将插手。

北宋王朝刚建立时,在其南方、北方存在着多个割据政权,其中辽国比北宋早建国四十余年,且经济和军事实力占据优势,要说由其统一华夏的可能性还要大一些,赵匡胤成功地防止了北宋没有继五代之后又成为一个短命王朝的命运,并最终由北宋来进行统一,这和赵匡胤实行的军事、经济、政治改革分不开。

但赵匡胤“抑武”,将封建皇权绝对化的做法,也给北宋留下了积贫积弱的隐患。

作者:赵心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11/545387.html

“赵匡胤真的重文抑武吗 他巩固政权用了哪些手段” 的相关文章

刘邦要是没有娶到吕雉的话 刘邦最后有此成就吗

刘邦要是没有娶到吕雉的话 刘邦最后有此成就吗

对如果刘邦没娶到吕雉,刘邦能三年破秦四年灭项,成为千古一帝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刘邦发迹之前,没去吕雉家的乔迁宴,没娶吕雉为妻,刘邦还能成为沛公、成为汉王、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吗?还能三年破秦、四年灭项吗?首先,很多人高估了吕家对刘邦的帮助。在中文互联网上,吕雉...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有慕容化龙之称,是五代末年到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隆四年(963年),慕容延钊率领宋军南下,一举消灭荆南与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平定了湖南与湖北。可不久慕容延钊就因为与监军李处耘不和,被气得忧病交加而亡。慕容延钊是赵匡胤义兄...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东汉末年蜀汉名将,是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李世民的皇位是杀兄逼父得到的 世人对李世民评价为何那么高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是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的第二位皇帝,世人称其为唐太宗。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掌权后司马家都没有威胁了 刘裕为何要杀光他们

刘裕已掌握大权,为何还要将司马懿后代灭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整个中国社会都处在了一种相当的混乱当中,汉王朝已经无法稳定的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权力的真空肯定要有其他人去争取,这也就导致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百年斗争。不过事情的发展总是出人意料...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曹丕篡位并没有对汉献帝下手 刘备为什么给汉献帝发丧

还不知道:汉献帝退位后,明明没被曹丕害死,刘备却为何替他发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20年12月,享国195年的东汉王朝走到了尽头,汉献帝刘协被迫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操之子曹丕。一般而言,亡国之君都不会有好下场,然而汉献帝却得以善终,病死于234年4月。不过刘备...

王莽上位后为何将何武处死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王莽上位后为何将何武处死 两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西汉末年,王莽上位之后,为何要马上逼迫名臣何武自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3年,王莽上位之后,把何武给处死了。王莽为什么要杀掉何武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竟然是因为之前何武没有答应举荐王莽。汉哀帝时期,傅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傅氏和丁氏在朝廷势大,而太皇太...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