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表现平平,一打美军犹如脱胎换骨(奇怪的42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先后有27个军入朝,这27个军在各自不同的战场上,克服种种困难,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展开了交战。
在美军这块超级试金石面前,27个军各显神通,都打出了各自辉煌的战绩。
同样,若论贡献,27个军均贡献卓著,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给27个军定性谁强谁弱,既不公允也不客观。
不过,横向对比27个军的战绩,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毕竟老话讲“文无之一武无第二”,上战场如上考场,自然就会有成绩好坏的比较。
一、称得上王牌的志愿军部队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我们后人来讲,是没有资格对参加抗美援朝的先辈们评头论足的,他们每一个,都是值得敬仰的英雄。
所以,这里所要说的志愿军王牌部队,纯粹是个人观点,或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缅怀英雄的形式。
作为参战的27个军,个人认为,根据每个军在战场上的战绩以及表现,能被称得上是志愿军王牌部队的有如下几个:
13兵团的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
3兵团的15军、60军;
19兵团的63军;
9兵团的20、27军;
这十个军,各自都有在战场局势的关键时期,所取得的极其重要的胜利,其中也不乏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战斗。
比如3兵团的38军,该军正是赫赫有名的“万岁军”,虽说在开局之初,38军出现过失误,但在之后却表现的极为亮眼,以大胆穿插的方式迂回到敌后,在切断敌人后又顶住敌人疯狂突围,最终取得巨大胜利。
正是这一战,让38军赢得了“万岁军”的美誉。
还有39军,在入朝之后,与美军的开国元勋师(即美军第1师)激战于云山,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与美军正面交战。
而此战,39军重创了美军的这支王牌部队。
另外,3兵团的15军,更是当之无愧的王牌,那场著名且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功劳更大的便是15军。
除此之外,铁原阻击战的63军,绝地反击的60军,长津湖战役中的20军和27军等,他们的战绩和表现,均称得上是志愿军王牌部队。
而除了在关键时刻打出的重要战役外,各军歼敌人数的排行,也是一个很好的对比数字。
这其中,38军 和39军成绩尤为亮眼,倒不是说这两个军的歼敌人数最多,而是这两支军的歼敌质量更高。
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在朝鲜战场上,敌人不止有美军,还有包括韩军以及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
而在这其中,美军不管是在装备上还是在作战能力上,肯定较联合国军的其他部队来说是更高的,至于其他部队,战力就低了不少。
所以,我们要说的歼敌质量高,便是说歼灭的美军数量最多的意思。
而38军和39军的总歼敌人数,分别是66750余人和40000余人,这其中,38军所歼灭的6万多敌人中,美军人数达到了21000余人。
39军更厉害,总歼灭4万余人里,美军就高达2800余人,比例远远超过了一半。
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说,38军和39军,确实是担得起志愿军王牌部队的这一称号,并且,前文我们也讲过,38军和39军是之一批入朝的部队之一。
而两支部队,撤回国内的时间,则是在1953年(38军为53年7月,39军为53年5月)。
也就是说,38军和39军算得上无役不从,打满了抗美援朝的全场,加上他们优异的战绩和亮眼的表现,所以,可称“王牌中的王牌”。
当然,正如标题所言,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并不是38军和39军,而是那个差点全体转业地方的42军。
二、国内表现平平的42军
42军的前身,是四野的第五纵队。
说起第五纵队这个番号,背后还有一段故事,当初,四野还叫东北民主联军的时候,就组建了之一、二、三、四纵队,以及第六纵队,但唯独留下了一个第五纵队的番号空着。
到了1948年,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需要,东北民主联军又组建了第七、八、九纵队,同样没有启用第五纵队这个番号
为什么会偏偏空着第五纵队这个番号呢?
实际上,第五纵队这个番号,算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番号,曾经使用该番号的一支部队,凭实力把这个番号赋予了相当不好的意义。
这说起来,得说到西班牙内战时期,当时西班牙的叛军在准备向西班牙首都发起进攻时,叛军首领就公开发表讲话,说自己四个纵队已经做好进攻准备,同时,自己的第五纵队,也在西班牙首都做好了内应。
所以自此之后,第五纵队就被赋予了“叛徒、间谍”的象征,而知晓该典故的各国,在组建野战军队时,尽可能的都避开了使用第五纵队这个番号。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典故逐渐被人遗忘,所以,第五纵队这个番号也慢慢的开始被使用,另外,考虑到东北野战部队的不断增多,加上序列长期空着也不合适,所以,东总启用了第五纵队这个番号
但在我军的几大野战军中,也只有东总有第五纵队这个番号,像其他几个野战军,从头至尾都没有使用过该番号。
不管怎么说,第五纵队算是正式成立了。
第五纵队成立之初,部队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下辖有三个独立师,这三个独立师,既有晋察冀、华中和山东抽调至东北的部队,也有像安东保卫团这样的敌方部队,还有曾经活跃在东北抗日的八路军支队余部。
总而言之,第五纵队的部队来源,不似其他纵队那样整齐,而这就意味着,战斗力上也较其他主要由一线作战部队组成的纵队强。
当然,战斗力可以经过淬炼,我军也有不少曾经表现一般的部队,在后期大放异彩,不过,至少在抗美援朝之前,第五纵队并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不仅不亮眼,反而表现平平。
在1947年到1948年上半年之间,第五纵队的主要任务,是给主力部队搞搞配合,这样的安排,已经能看出来第五纵队当时在东总几大野战纵队里,属于是战斗力靠后的级别。
到了辽沈战役期间同样也是如此,主要任务还是打支援和打配合。
1948年11月,按照中央指示,第五纵队改为42军,军长由原纵队司令员万毅担任,吴瑞林则任副军长。
番号虽然变了,但任务还没变,在平津战役期间,42军依旧不是主力角色,好不容易在不久后的安新(安阳、新乡)战役时成了主角,却在首战中出现失利。
当时,军长已是吴瑞林,由于安阳位置重要,四野总部对此战相当重视,罗荣桓和刘亚楼还特意当面向吴瑞林强调了务必拿下安阳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当时朱老总更是亲自接见了吴瑞林,不仅对他面授机宜,更是一再叮嘱他不可轻视安阳之守敌。
结果,信心满满的吴瑞林,最终在安阳的首战里,因轻敌大意导致失利,除了他自身的原因之外,42军整体战斗力一般也是该战失利的主要因素。
为此,42军的安阳失利,还成了当时公告全军的反面教材,用以提醒正南下作战的大军克服轻敌思想。
安阳战役后,42军成了四野唯一一支没有继续南下的队伍,而是在中原一带进行剿匪,之所以如此,无外乎是跟部队作战能力一般有关系。
到了1950年的年初,42军调驻黑龙江,归东北军区管辖,并且,按照当时军委的安排,42军即将全体转业,参与到黑龙江当地的生产建设任务之中。
换句话说,42军到了1950年年初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走到了头,而之所以造成这么一个结局,说白了,就是表现实属平平。
但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42军的命运。
三、抗美援朝中大放异彩
1950年7月,原本要前往齐齐哈尔执行生产任务的42军接到命令,要被划入志愿军第13兵团,之后在当年10月,正式被授予志愿军13兵团42军番号。
10月19日,42军与兄弟部队自安东入朝,成为了之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
对于42军,当时上层的评价并不高,只是说该部队“有朝气”,同时也委婉的提到了42军“参加战斗不多,部队的战斗作风尚未培养与发挥起来。”
这话说白了,就是对42军未来的表现,并不是太有信心。
但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同样是由吴瑞林担任军长的42军,在进入朝鲜战场后的表现,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而黄草岭阻击战,则是42军证明自己的最有力说明。
当时,敌军为实现对朝鲜军队的合围之势,正从东西两线快速北进,彭老总分析形势后当机立断,将志愿军主力放在西线歼敌,以稳定战场局势。
而为了遏制东线敌人的推进,彭老总命42军的124、126两个师布置于黄草岭一带,利用地形,务必挡住敌人,确保西线主战场作战的胜利。
接到任务后,42军124师和126师赶赴战斗位置,而一场恶战自此爆发。
当时东线推进的敌军,并非是庸碌之辈,其中就有美军陆军第10军的1师和7师,单说这两支部队,就知道此战会有多么难打。
并且,当时在接到任务时,敌人已经占据了距离黄草岭一河之隔的摩峰山,随时都有越河占据黄草岭的可能。
若黄草岭再落入敌人手中,那阻击敌人北进的设想必然失败。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42军军长吴瑞林亲自带队,以夜行军180公里的强行军速度,最终在当年的10月24日,赶到黄草岭。
但赶到只代表了战斗的开始,当时敌军不管是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较42军强了太多,更何况,敌人飞机大炮一应俱全。
所以,42军在当时接到的这个任务,是异常艰巨的。
但面对困难,42军却丝毫没有退缩,结合现有兵力,军长吴瑞林布置了一个前轻后重的防御体系,越往后兵力越多,目的就是层层阻击,势必要挡住敌人去路。
而在开战前的动员上,42军政委周彪向全体指战员下达了死命令:
“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敌人游魂和俘虏外,一个敌人也不准越过。”
寥寥几句豪言壮语,已经把42军视死如归的态度表达的淋漓尽致,负责守住黄草岭的全体42军将士也做好了以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准备。
而接下来的战斗,异常的惨烈。
在战斗开始后,由于42军防守严密,敌军进攻几次均失败,气急之下,干脆用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
但即使这样,42军依旧守住了阵地,其中796.5高地曾四次失守,但最终还是被顽强的124师370团4连给夺了回来。
而战后,4连也被上级授予“黄草岭英雄连”的称号。
而看到进攻失败,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特上将,命令火力更为强大的美军陆战1师上阵,但依旧被42军死死钉在原处前进不得。
不仅是在白天,到了夜里,激战了一天的42军,在吴瑞林的安排下,又冒着危险对美军实施袭击,搅的美军彻夜不得安宁。
就这样,在敌军飞机大炮的猛烈进攻下,42军凭借灵活的打法以及顽强的意志,成功将其拖在原地13天,共毙敌多达3600余人。
至此,42军一战成名,而上级也对42军的优异表现做出了极大的肯定,此次辉煌的战绩,也让42军彻底正名。
在此之后,42军又参与了第二、三、四次战役,期间战绩累累,涌现出了诸如“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等一批英雄单位,另外还出现了包括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英雄个人。
凭借着这些战绩,42军成为志愿军王牌部队之一。
所以问题就来了,在国内表现平平的42军,为何一打美军就犹如脱胎换骨,发挥出如此强悍的战力呢?
实际上归根结底,无外乎两个原因。
首先,42军原是东野纵队之一,而东野的纵队里,能打的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李天佑的1纵(38军前身)、刘震的2纵(39军前身)以及“旋风司令”韩先楚的3纵。
除了这三个顶尖纵队,还有好几个能打的纵队,总之就是,东野的“明星战队”数量是相当之多。
而在群星环绕之下,还是第五纵队的42军,即便是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相比而言也谈不上耀眼,毕竟珠玉在前嘛。
不是42军不突出,主要是兄弟部队太强大。
其次,42军组建的时间较晚,而这就意味着,参与战斗的次数,以及积累的经验就少了很多,所以在最开始,表现一般也实属正常。
尤其是首战安阳的失利,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缺乏丰富经验的一种结果。
而在这种情况下,42军才会最终走上了转业投入地方建设的道路,虽说革命工作无高低之分,但想必当时42军上下对于这个结果,心里难免有不舒服的情绪。
但朝鲜战争的爆发,让42军有了为自己正名的机会,个人觉得,当年42军的将士们在接到不必去齐齐哈尔,而是赶往边境的指令时,应该都极为兴奋。
一定要打出42军的威名,一定要证明42军也是能打硬仗的部队,这大概就是当时42军上下共同的心声。
带着这种信念,42军入朝,而在守住黄草岭的任务,便是他们证明自己更好的机会。
所以,当年的42军政委周彪才会说,“把黄草岭变成鬼门关,敌人一个也不放过去”,相信他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个人的生死与否,早已置之度外。
而这一刻,42军重塑了军魂。
所以,你要说42军为何会脱胎换骨?其实原因就在于军魂得以重塑,“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成为了42军当时每一个人的信念,而这些,正是我军无往不胜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