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批了那么多奏折,其实相当于微信聊天
网上有个论调,说雍正是个勤政之君,雍正在位13年共批阅四万多件奏折,写了一千多万字。
有些历史学家也这么认为。
清史学者孟森说:“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
雍正自己也说:“惟日孜孜,勤求治理,以为敷政宁人之本”。
清朝皇室宗亲爱新觉罗·昭梿,曾经在《啸亭杂录》中,如此描述雍正皇帝批阅奏折的情形:
“上于即位后,虑本章或有所漏泄,故一切紧要政典俱改命折奏,皆可封达上前,无能知者。上于几暇,亲加批览,或秉烛至丙夜未罢。所批皆动辄万言,无不洞彻扼要,万里之外有如觌面,奖善服奸,无不感浃肌髓。后付刻者,只十之三四,其未发者,贮藏保和殿东西庑中,积若山岳焉。”
不过细细算下来,雍正所写的字数其实并不多。
13年按每年300天算,一年之中休息、游玩等节假日65天,一天才批阅10.7个奏折,折合每封奏折批250个字。
相当于每天更新一章网文。
当然现在键盘打字比较快,毛笔写字慢。
有人不服,说奏折不是网文,关注的都是军国大事,字字珠玑一字千金。
但真的是这样吗?
从现在披露的一些雍正朱批奏折来看,一些大臣上奏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向雍正问安。而雍正的朱批相当一部分不仅连网文水平都达不到,甚至简直就是微信聊天!
雍正六年六月,河南总督田文镜上奏折,说河南府孟津县居民翟世友拾金不昧,捡到陕西商人秦泰白银170两,原物奉还。
雍正朱批:“小民慕义乃属可嘉可喜之事。”
一个月后,田文镜又上奏折:卖面的小贩陈怀金,拾到江南羊贩子王胜银24两8千,如数奉还,不要酬谢。
雍正朱批:“细民美行,叠见豫省,诚所谓瑞事也。”
除此之外,大清朝各地纷纷涌现出许多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
《雍正朱批谕旨》中记录雍正至少还朱批表扬过署理直隶天津总兵官管承泽、山西巡抚石麟、直隶总督李卫折中所奏报的“拾金不昧”事。尽管这些好人好事所牵涉到的银两或只有六两五钱,或仅是九两一钱!
雍正帝在李卫奏折的朱批上写了:“好事好事!此等事览而不嘉悦者除非呆皇帝也!”;
在给石文焯奏折的朱批则写了:“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大清朝人民的道德水平真高啊,到处都是拾金不昧的人,好人好事天天有。
杭州制造孙文成更离谱,都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普陀山和尚和一个江南文人死了,你跟皇上说什么?
真当奏折是微信聊天吗?
这个杭州制造超不多每个月都向雍正上个请安折子……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雍正5年1月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雍正5年2月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雍正5年3月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
雍正5年4月
杭州织造:皇上您好吗?
雍正:朕很好,又胖了一点
……
还有一些拍马屁的奏折。
比如护军统领永福奏报他祈祷雍正康复的事情说:“先闻圣躬欠安,奴才哭泣祈祷于天,将圣主患此疟疾,我愿己身加二倍病之,亦祈祷圣躬万安。”
雍正回复:“永福胡奏之语,不成体统。胡说之极,果应其言,亦奇事也。”
对于这些扯淡奏折,雍正有时候也十分恼火。
雍正在奏折中的朱批透露着怨气:“朕无暇细览此等琐屑计簿也。”
但如果没人跟他汇报一下小事,他自己又没事找事!
“此数起盗贼情形(衙门被窃事件),朕早闻之,汝幸实陈。倘匿不奏闻,其祸莫测。就是一个体现。一个小小的衙门被盗了,雍正都要亲自过问。也幸亏衙门提前上奏了,不然其祸莫测。”
按说一些衙门失窃该交给当地地方 *** 侦缉查办,你一个皇帝管的事国家大事,这些衙门失窃的事也要过问,看来真是闲的!
更搞笑的一旦自己朱批之后,大臣们不给自己上奏折,雍正又十分恼火。就像现在我们发微信之后,对方迟迟不回一样。
雍正每次批示奏折之后还要大臣回复:“朕日理万机,费一片心血,亲笔训诲之旨,竟一字不复,想汝终日在醉梦中矣。”
“黄叔琳自任浙抚以来,大负朕恩,种种不可枚举。朕经严谕数次,竟无一字奏覆,封还朕谕,可恶至极!”
“朕不惮暑热,竟日坐勤政殿,竟无事办。而诸大臣如此因循不奏,其意将谁诿乎?”
“地方事宜如民情吏治、年岁丰歉何故未见陈奏一字。”
“虽不管地方之事,亦可以所闻大小事,照尔父密密奏闻,是与非朕自有洞鉴。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
在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扩大到1200余人,还特许了一些低级官吏的密奏权。
由于人数激增了十多倍,所以垃圾奏折扯淡奏折的数量当然也剧增。
而在雍正执政的十三年中,因为批阅无数的垃圾奏折,雍正的视力严重退化,于是宫廷为雍正造了三十多个近视眼镜!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人天天盯着手机和平板,视力退化一样,一个道理。
这些奏折和朱批令我十分惊讶。
我原以为奏折所上奏的都是军国大事,比如各地的收成或者自然灾害如水旱蝗汤以及求情朝廷拨款赈灾;或者大规模社会事件或动乱,要求朝廷派兵镇压,如台湾朱一贵起义;或者提出的一些建议,如大型工程如修建官道、建造港口,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等等。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各地地方官员竟然将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写进奏折,上奏给大清国更高统治者雍正。
而雍正居然也煞有介事的朱批回复!
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那些骑着快马在驿道上奔驰的驿卒们,如果知道自己辛辛苦苦送到京城的奏折竟然是让雍正和各地官员进行“聊天”,会作何感想?
唐朝时,杨贵妃爱吃荔枝,时人写诗讽刺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清朝呢?
一骑快马赴京师,谁知都是鸡毛事!
如此“勤政”的皇帝,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