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的贡献是否更大?

中国历史10个月前 (01-21)660

1911年10月底,美国科罗拉多州典华城(Denver或译丹佛)的大街上,有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国人,挥舞着一份报章,跳来跳去,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直至泪流满面、面红耳赤,路人皆侧目而视。这个人手持的报章头条写着:“武昌为革命党占领”!这个发狂的人就是孙中山。当时孙的境况相当恶劣,大力资助他革命的哥哥孙眉已经破产;美国华侨也不买他的账。最后孙中山沦落到在餐馆里做杂工。

武昌起义成功,大大出乎孙中山的预料。事实上,武昌起义成功,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起义的日期原定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后因预备不足,改迟10天。然而,在八月十八日,革命党的机关被巡捕破获,党人名册也被搜去,于是在仓促之间,革命党人决定在八月十九日(阳历10月10日)起事。辛亥武昌起义的领袖是新军的下级军官熊秉坤。他率队直入武昌,进攻总督衙门。总督瑞澄当即弃城出逃,新军统制张彪也随之出逃,于是文武官吏都弃城逃走了。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据了武昌。革命党人临时强迫官阶较高、声望较佳的黎元洪为鄂军都督。因瑞澄、张彪庸懦无能,临阵脱逃,起义竟然侥幸成功,可以说是计划之外的革命。

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身在美国,与策划和参与武昌起义的文学社与共进会,没有直接关联。这事实连孙中山本人都认为“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孙不仅对自己的英国教师康得黎(James Cantline)表示,对边缘化的国内政局“不介意”,而且他在接受美国记者访谈时,还宣告自己已经完成历史的使命。他说:“在中国人当中,有许多素养高尚之士,相信他们必能担负组织新 *** 的任务,他们早有精密的计划,使旧中国的王朝转变为共和国。”“不管我将成为中国名义上的领袖,还是将与袁世凯或其他人联合,对我都不重要,我已完成了我的使命。”

武昌起义爆发后,整整两个半月的时间内,孙中山一直不在中国。不过,武昌起义后,革命阵营已变得相当复杂。除了同盟会外,还有立宪派和旧官僚混迹其中。究竟应该选黄兴或黎元洪做大元帅,几股力量僵持不下,哪一方都提不出令各方满意的人选。此时孙中山回国,中华民国临时 *** 成立。孙当选临时大总统,黎被选为临时副总统,黄兴任陆军总长兼任参谋总长,授大元帅军衔,革命阵营的矛盾顿时烟消云散,可见孙中山声望之隆。

虽然辛亥革命爆发时,孙中山人在国外,没有亲身指挥武昌起义,但革命取得成功,孙的贡献仍然更大。为什么?因为历史是由各件事件相激相荡,不断积累发展的结果。若只摘取历史的片段,就无法客观全面地认识孙的不朽功勋。孙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中国之一个职业革命家,之一个在中国燃起共和革命之火的先行者。无论革命遭遇多么严重的挫折,他都乐观奋斗,鼓励革命党人继续奋斗,决不放弃。鲁迅说他“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出现了很多革命组织,比较有规模的有兴中会、同盟会、华兴会、正气会、自立会、文学社、共进社、光复会、日知会等革命组织,这些组织大多各自为战。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在这些团体中,孙中山发起成立的兴中会影响更大。黎东方在《细说民国创立》一书中说:“兴中会成立以前,中国仅仅有过换朝代的革命组织。兴中会成立以后,中国才开始有了不以换朝代为目的,而以‘创建民国’为目的的革命组织。”

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夏威夷的首府檀香山,孙中山在一位叫何宽的华侨家中成立了“兴中会”。兴中者,振兴中华也。自 *** 战争以后,列强侵逼接踵而至,国运艰危。有志之士深感亡国灭种之患,逼在眉睫,于是苦思救亡图存之道。数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国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与奇变。列强不但船坚炮利,其他科学成就也远在中国之上,故西方文明严重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孙中山为了救国,呼吁国人发奋为雄。他提出了《兴中会章程》。其中的之一条,规定“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他提出“振兴中华”四字后,“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百折不回地追求的梦想。以孙中山为例,他长期在海外为革命筹款,曾遭多国驱逐;他在伦敦蒙难,被清朝公使馆绑架,险遭不测,但他的革命决心却始终坚如磐石,没有丝毫动摇。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华侨中建立兴中会。图为孙中山手书的兴中会誓词。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概括了当时中国人对未来的期盼,是当时中国较先进的理论。三民主义的内涵相当丰富,简而言之,就是求中华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求人民直接掌握政权的民权主义,求民生幸福的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理论,推进了中华文化的近代转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以儒学为核心,儒、释、道相容并包的文化体系。儒学自孔子首倡,经历两千余年的发展变化,到宋明理学,已达到顶峰,既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也无法适应 *** 战争后,西学东渐,社会转型的需要。中华文化面临历史性的转折关头,近代有识之士,虽然努力为中华文化注入活力,但都无法使中华文化更新,未能形成理论体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之一个有完备的理论体系,推动中华文化的近代转型。

对孙而言,民族主义,乃是富国强兵的思想资源。基于这种认识,孙说:“民族主义就是人类生存的宝贝……民族主义便是人类生存的工具。”可以说,三民主义催生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自《三民主义》在1905年面世以来,曾经鼓舞了大批志士仁人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为6年后辛亥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其意义不能低估。

1911年12月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胡汉民与廖仲恺到港迎接。胡认为袁世凯居心叵测,首鼠两端,建议孙留粤练兵,待机而动。孙说:“今日中国如能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此亦足开世界未有之例,何必言兵。”他知道袁世凯并不可信,但利用他推翻清廷,“胜于用兵十万。”事实上,孙的想法是深谋远虑的,让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比革命党人挥师北伐容易得多。用这种和平的手段收共和革命之功,可以减少很多人命损失;一旦中国结束帝制,走向共和,谁想复辟帝制,就难以得逞了。胡为孙的远见卓识所折服,命陈炯明 *** 广东都督之职,自己随孙北上。

12月29日,在南京的17省代表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候选人有孙中山、黄兴、黎元洪3人,选举以每省1票为原则。虽然武昌起义时,孙不在国内,于选举前4天才回国,但孙以16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在这次参加投票的45人中,立宪派占多数。孙中山高票当选,表明孙当时威望甚高,连与革命派长期论战的立宪派,都承认他对共和革命的卓越贡献。虽然孙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有45天,但他却是国共两党一致推崇,世界华人共同景仰的唯一革命家。有趣的是,孙当选临时大总统时,章太炎颇不以为然,他认为总统的位置,“论功应属黄兴,论才应属宋教仁,论德应属汪精卫。”总之,无论如何轮不到孙中山。但是章太炎的说法是相当偏颇的。共和革命成功,黄兴、宋教仁等人固然功不可没,但孙中山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诚如史学家唐德刚在《袁氏当国》所言:章太炎忘记了“论革命历史,论海内外声望,论建国学理,则应属孙文。”就是凭这三条,孙中山当选为之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塑像,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展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1/574120.html

“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的贡献是否更大?” 的相关文章

燕太子丹最后没能成功挽救楚国,是为何?

燕太子丹最后没能成功挽救楚国,是为何?

作为燕国最后一位太子,燕太子丹堪称一代悲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燕太子丹是战国末年的燕国储君,为了挽救燕国不被秦国所灭,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可惜他未能挽救燕国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那燕太子丹是如何挽救燕国的一,秦国为质太子丹是燕王喜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当时的天下大事了解的十...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史丹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说到西汉大臣史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史丹,字君仲,西汉大臣。他原是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他祖父的妹妹史氏是皇太子刘据的妾,史丹的父亲史高层担任侍中,后霍禹反叛史高揭发有功被封为乐陵侯,汉宣帝病重时讲史高任命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车骑将军是西汉时期重要的武官之一,执掌四夷屯警、京师兵卫、征伐背叛、出使宣...

有人说顺治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 顺治究竟是谁的儿子

有人说顺治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 顺治究竟是谁的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顺治是谁的儿子?为什么有人会说他是多尔衮或洪承畴的儿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顺治,名福临,是皇太极和孝庄太后的儿子。在没有DNA检测技术的时代,要确定一个孩子的生母是谁,是很容易的;要确定他的生父是谁,就有些难度了。之所以有人说顺治是别人的孩子,...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宋朝重文轻武,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

众所周知古时候官员的俸禄都是按品级来制定的,宋朝重文轻武,那么武将岳飞一年有多少工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一、一代名将岳飞古时候官员受贿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主要就是因为大家的俸禄不高,每个月的工资也都只够日常基本的开销,如果另外有别的花销,就需要你另想办法了。有了...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夷陵之战时刘备问题那么多 马良为什么没有提点刘备

对夷陵之战中,刘备昏招频出,随军的马良为何无动于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在《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的渲染下,当时发生的故事和历史事件都为大家所熟知。而且人们往往都是以刘备的季汉(蜀国)视角来审视这一历史时期的,每当季汉集团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心痛不已。...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