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张幼仪去世,墓碑上刻了4个字,是对徐志摩的强烈讽刺
张邦梅与姑婆张幼仪
1983年,哈佛大学新生张邦梅在研读“中国史概论”时,偶然发现课本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幼仪
这不是她的姑婆吗?!
张邦梅好奇地往下读,她惊讶地发现姑婆与徐志摩的离婚事件,竟然是“中国之一桩现代离婚案”。
从此,张邦梅对姑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下一次家庭聚会,她带着那本提及张幼仪的书,央求道:
“姑婆,您能从头到尾,为我讲述您和徐志摩的故事吗?”
彼时,83岁的张幼仪已经是一位平静和智慧的老人了。
面对侄孙女的恳求,她打开了尘封的记忆,娓娓道出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
“我15岁结婚,22岁离婚,这么年轻就经历了这么多事……”
徐志摩
01
时光倒流70年,张幼仪的故事要追溯到1913年——
1913年,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读到徐志摩的一篇文章《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
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人才气纵横,前途无量!”
四哥当即写信给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提议两家结亲。
徐申如是浙江硖(xiá)石镇的富商,家里开设有发电厂、丝绸庄、酱园、钱庄等。
考虑到张幼仪的祖父是清末高官、二哥张君劢(嘉森)在政界呼风唤雨,他欣然应允:
“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前排左三为张幼仪
1915年,年仅15岁的张幼仪,与18岁的徐志摩结为夫妻。
这桩由父母包办的婚姻,是典型的政商联姻,为两大家族带来了紧密的联系。
然而,满脑子追求自由与浪漫的徐志摩,对这种婚姻安排极为抵触。
洞房花烛夜,他一句话都没对张幼仪说。
“我们之间的沉默就从那一夜开始。”
18岁的张幼仪抱着大儿子阿欢
02
尽管两人在床笫之间很自然地成为夫妻,但在日常生活中,徐志摩对新婚妻子不理不睬。
“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有时,徐志摩伸着腿坐在院中看书,张幼仪在一旁做针线活陪伴他。
他会对佣人说:
“给我拿这个”“抓抓我这里”
但是,他从不跟妻子交谈。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沉默与隔阂,张幼仪很想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她从小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被规训得只知道逆来顺受。
在嫁入徐家之前,母亲反复叮嘱她:
之一、进了徐家的门,绝对不可以说“不”,只能说“是”;
第二、不管你和你丈夫之间发生什么事,都得以同样态度对待公婆。
因此,遭遇丈夫冷暴力的张幼仪,她选择默默承受,每天尽心尽力地侍奉公婆、操持家务。
“我先后在娘家和婆家总是努力做到进退得体。结果,我有时候觉得我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为了讨好公婆放弃了一切,包括出门、求学,甚至育子。”
由于在婆家表现出色,徐家上下对她赞不绝口:
“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徐志摩
当然,除了丈夫徐志摩。
在徐志摩眼里,张幼仪的端庄与贤惠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有一次,徐志摩甚至当着张幼仪的面扬言:
“我要向传统挑战,我要成为中国之一个离婚的男人!”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张幼仪的心。
她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求知,她和丈夫之间的鸿沟将更加难以弥补。
她内心深处渴望能找到与丈夫的共鸣。
“我渴望能像跟哥哥弟弟聊天那样,和徐志摩交谈;我想帮他忙,助他得到成功与荣誉。有一次,我幻想我们像伙伴一样待在简朴的家中,他正研究学问,我准备两人的饭食。还有一次,我幻想自己穿着西服,抱着书本,和徐志摩并肩走去上课,就像以前我和大姐在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一样。”
于是,张幼仪鼓起勇气提出重回学校念书。
她曾在师范学校读过一两年书,但因为订婚而退学。
没想到,公婆说:
“女孩子家读不读书无所谓。”
父母也说:
“你不可以离开公婆家,跑到外面去读书,别人会说闲话的。”
这些反对的声音让张幼仪倍感失落和无助。
徐志摩
03
1918年,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乳名阿欢。
随着儿子的降生,徐志摩觉得自己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随即离开老家赴美留学。
回忆离别的那一幕,张幼仪苦涩地说:
“当我向他告别的时候,他仿佛早已远去。说不定,他从来就没待在那儿。”
两年后,张幼仪的二哥张君劢(mài)突然来访,他问妹妹:
“你什么时候到西方与徐志摩团圆呀?”
张幼仪嗫嚅道:
“我以为我的责任就是和公婆待在一起,我……我没想过要与他团聚。”
二哥愣了一下,委婉地提醒妹妹:
“你已经对徐家尽到责任了,现在你应该跟丈夫在一起,甚至可以到西方求学。”
接着,二哥劝说张幼仪的公婆:
“如果徐志摩继续在国外读书,而幼仪留在硖石的话,他们两人的心就要愈分愈开了。”
事实上,徐申如也有所怀疑,儿子在国外出了岔子——
徐志摩突然放弃美国的学业,跑到欧洲;
他的家书透露出不安和忧郁,令人忧心。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
原来,徐志摩通过他的老师梁启超,在欧洲结识了林长民和他的女儿林徽因。
徐志摩先是和林长民成为忘年交,两人角色扮演,互通情书。
由徐志摩扮作年纪稍长的男士,林长民装作 *** 。
林徽因徐志摩
之后,徐志摩对16岁的林徽因,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林徽因梁思成结婚照
然而,林徽因是梁启超为自己的儿子梁思成订下的未婚妻。
徐志摩陷入爱而不得的苦恼之中。
张幼仪徐志摩
04
1920年,张幼仪的公婆将她送去法国与徐志摩团聚。
即将见到阔别两年的丈夫,张幼仪满心期待与欢喜。
然而,当她看到徐志摩的脸,心凉了一大截。
那张脸上,写满了厌烦!
“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儿的表情的人。”
于是,张幼仪立马把脸上急切、快乐、期望等种种表情收敛住了。
当她站到徐志摩面前时,她重新变成了那个正经八百、呆板乏味的受气媳妇模样。
张幼仪徐志摩
下船后,徐志摩不耐烦地带着妻子去买洋装、皮鞋、帽子,然后拍了一张合照寄给父母交差。
接着,两人搭乘飞机由巴黎飞往伦敦。
张幼仪之一次坐飞机,她晕机吐在一个纸袋子里。
她吐的时候,徐志摩把头撇过去,嫌弃地摇着头说:
“你真是个乡 下 土 包 子。”
抵达伦敦,徐志摩的两个朋友来接机。
徐志摩瞬间变得生龙活虎,但他故意不讲中文,跟朋友们用英文说笑。
张幼仪被排除在谈话之外,她尴尬地立在一旁。
半晌,她试着加入谈话,小声地问丈夫:
“这就是你朋友啊?”
徐志摩瞬间收起快活的神色,丢给她一个空洞的眼神,掉头走开了。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混了半年,徐志摩又转到剑桥大学王家学院就读,在沙士顿小镇租了几间房子。
平日里,徐志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沙士顿火车站和康桥之间,忙着交友,闲谈,吃五点钟茶牛油烤饼,看闲书。
张幼仪也盼望学习英文和去学校进修。
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酝酿,想要跟丈夫开口说:
“我知道自己是旧式女子,但是若有可能,我愿意改变。”
然而,每次张幼仪想要说话时,徐志摩就会不屑地反问:
“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
神奇的是,徐志摩这么看不上妻子,却仍然跟张幼仪行夫妻之事。
“有一次,他和我一起躺下后,他的呼吸声不但没有缓和下来,反而因为觉得挫折和失败而扬起——在这世界上,他最想做的事便是摆脱我,却败给了我的肉体,并对我们要在一起这件事感到气馁。”
张幼仪
05
1921年,张幼仪怀了二胎。
徐志摩觉得是个耻辱似的,他命令道:
“把孩子打掉!”
张幼仪感到无比痛苦和困惑,她小声地 *** :
“听说有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冷冰冰地答道:
“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说完,就没耐心地别过脸去。
丈夫的态度让张幼仪感到锥心之痛,她终于产生了怀疑:
“徐志摩是不是有个女朋友?”
一天,徐志摩对张幼仪宣布:
“今天晚上家里要来个客人,她是从爱丁堡大学来的一个朋友,我要带她到康桥逛逛,然后带她回来和我一道吃晚饭。”
这句话让张幼仪如临大敌,她一整天都面临着“徐志摩女朋友”的威胁。
她脑袋里不断地想象对方是个怎样的女子,甚至她还说服自己,绝对不要表现出嫉妒或生气。
当女客终于大驾光临的时候,张幼仪先是惊讶得透不过气来,后是差点儿放声大笑!
只见,这位女士看起来很洋气,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一套海军裙装,可她竟然裹着一双小脚!
张幼仪一下子被弄糊涂了——
她明明没有裹小脚,为什么徐志摩却当她缠过脚似的对待她?
这位女士裹了小脚,为什么徐志摩却尊重并欣赏她?
“徐志摩老是喊我‘乡 下 土 包 子’,如今他带回来这么个女人——光看她那双脚,就显得比我落伍了。是,她受过极好的教育,可假如徐志摩打算接受这种女人的话,他为什么不鼓励我向学?为什么不让我学英文?为什么不帮我变得和普通大脚女子一样新潮?”
女客走后,徐志摩问妻子有什么意见。
张幼仪冲口而出:
“她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小脚和西服不搭配。”
这句话戳中了徐志摩的心事,他大光其火:
“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离婚!”
06
一个星期后,徐志摩抛妻弃子,离家出走。
那段人生至暗的日子,张幼仪觉得自己脑门上,被深深刻下一行标签:
“遭人遗弃的妻子”
她的内心变得自卑、胆怯,不断地自我否定。
她害怕与外界接触,每天躲在房间独自忍受着孤独和无助。
一天,邻居从草地过去,她竟然吓了一大跳!
因为她好几天没看到别人,或跟任何人讲话了。
“我要怎么办?徐志摩哪里去了?我没法子睡在与他共枕过的那张大床上;穿过屋里的房间时,总觉得自己会尖叫失声。我完全孤立无援。”
张幼仪二哥张君劢与徐志摩
在无尽的黑暗中,张幼仪想到在法国的二哥,向他写了一封求助信。
万万没想到,二哥之一反应是觉得张家痛失徐志摩,就像死了父母一样让他难受!
“张家失徐志摩之痛,如丧考妣。”
这句话像一把尖锐的刀,深深地刺入张幼仪的心,她失声痛哭!
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徐志摩的妻子,让哥哥和家人失望了。
多年后,张幼仪的八弟张嘉铸还对孙女张邦梅说:
“你写书要尊重徐志摩,因为徐志摩以他的才华带给张家人极大的光荣!”
可见,张家兄弟对徐志摩崇拜程度之深。
当然,二哥没有不管张幼仪,他还是伸出了援手:
“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
于是,张幼仪先去法国巴黎投奔二哥,后来又跟着七弟去了德国柏林。
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她开始自我觉醒:
“徐志摩过去把我们夫妻俩比拟成小脚和西服,起先我被搞得糊里糊涂,因为我根本没有裹小脚嘛。可是,在法国的那几个月,我才发觉,我的行为有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和缠过脚没两样。”
痛定思痛,她想明白了,既然无法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那么继续维持婚姻关系也没有意义。
左三为张幼仪
07
1922年2月24日,张幼仪在德国生下次子彼得。
一个女人在生产的时候,本应被温暖和关怀环绕。
但是,没人在张幼仪身边,她孤零零地一个人。
因为,她的七弟坚守着一条陈旧的观念:
“产妇的房间不是男人去的地方。”
还在坐月子的时候,张幼仪就收到了徐志摩寄来的离婚书。
这次,她不再做无谓的挣扎,冷静地签了字。
签下名字的那一刻,她的内心或许已经平静如水。
徐志摩欢天喜地,甚至向张幼仪道了一声“谢谢”。
诚然,离婚对徐志摩来说是一种解脱。
然而,对张幼仪来说,她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她不能回硖石的徐家,因为她已经不是徐家的儿媳妇,那里已经没有了她的位置;
她也不能回娘家,因为在那个年代,离婚的女儿会给家人蒙羞。
左思右想之下,张幼仪做出一个勇敢的决定:
留在德国,重新开始。
“我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我要摆脱耻辱,重整旗鼓!”
这是张幼仪对自己的誓言,也是她对未来生活的坚定信念。
接下来的3年,她在异国他乡,一边抚养儿子彼得,一边努力学习英语和德语,进入师范学校学习幼儿教育,并兼修商业管理。
在学校,她坦然地告诉同班同学:
“我离婚了。”
这些思想开明的欧洲女子,并没有因此对她产生偏见,反而更加友善地接纳了她。
一个叫朵拉的德国女子,更是主动提出帮助她照顾孩子,这让张幼仪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在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张幼仪逐渐走出阴霾。
她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识水平,还扭转了三观,为自己的人生翻开新的一页——
从一个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旧式女子,成长为一位独立、自信、有思想的女性。
彼得
08
彼得是个十分漂亮的小孩,他有着大大的眼睛和柔软的黑色头发。
每次张幼仪带他出门,总有人凑过来逗弄这个可爱的小家伙。
而且,彼得似乎天生就对音乐有着非凡的敏感度。
他每次听到留声机播放音乐,就会停止哭闹,竖起耳朵专心听。
然而,命运却对这个可爱的孩子开了残酷的玩笑。
彼得突然生病了,病情日益恶化。
他先是吃不下肉,然后吃不下面包,到后来连汤也喝不下了。
他的肚子越来越大,身体其他部分却日益消瘦。
到了1924年的冬天,他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无法安睡。
张幼仪心如刀绞,昼夜守在他身边,用留声机放音乐给他听,希望能缓解他的痛苦。
一天晚上,彼得尖叫了一声。
伏在他身边的张幼仪惊醒,柔声安抚他。
彼得紧抓着肚皮, *** 道:
“妈咪,彼得痛痛。”
张幼仪和朵拉立刻带着孩子赶往医院。
后来,彼得死于1925年的3月19日,距离他3岁生日不到一个月。
这个打击让张幼仪几乎无法承受。
她每天恍恍惚惚,昏昏的只似在梦中过活。
一天晚上,她从黑暗中醒来,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在哭。
“我听见另外一个房间里朵拉的哭声。当时我才发觉她爱彼得之深与我不相上下,我们三人始终是一家人。”
陆小曼
彼得去世后一个星期,徐志摩赶到了柏林。
失去爱子的张幼仪,脸上挂着两行眼泪,显得瘦小又虚弱;
而徐志摩却神采奕奕,因为他又恋爱了——
1924年夏天,徐志摩在北京邂逅已婚之妇陆小曼,两人的绯闻闹得满城风雨。
当徐志摩抓着彼得的骨灰坛子掉眼泪时,张幼仪心软了。
她心想:
“要是知道徐志摩会这么快就赶到的话,我会等着他来,让他看一眼彼得可爱的小脸儿。一面也不得见,这是哪里说起?”
她并不知道,徐志摩在来德国之前,给陆小曼的信中写道:
“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她(张幼仪)了;小曼,你懂得不是?这一来柏林又变了一个无趣味的难关……”
尽管徐志摩只在签离婚书时,见过他儿子彼得一次,他却为彼得写了一篇深情的文章。
后来,张邦梅把徐志摩的《我的彼得》读给张幼仪听。
张幼仪仔细听完这篇文章,说:
“你晓得,文人就是这德行。”
张幼仪
09
1926年春天,张幼仪结束在国外的学业,带着丰富的知识和见识回到了祖国。
她没有给自己过多的休息时间,而是立刻找了一份工作,在东吴大学担任德语教授。
彼时,她的四哥张家璈成为中国银行总经理,拥有大把人脉。
正因如此,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看中了张幼仪背后的强大关系网,希望借助她的人脉,帮助银行走出困境。
张幼仪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她果断辞掉教职,出任该银行的副总裁。
随后,她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才干,将濒临倒闭的银行扭亏为盈,并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也因此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近代之一位女银行家”!
与此同时,她的八弟张嘉铸和朋友们(包括徐志摩),合开了一家名叫“云裳”的服装店,并力邀张幼仪担任总经理。
面对家人的恳请,张幼仪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
那些年,张幼仪每天过得忙碌又充实——
每天早上9点,她准时踏入办公室,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下午5点下班,她还会留在办公室,跟自己的家庭教师补习文献和名著。
一个小时的课程结束后,她会前往云裳查看订单;
回到家,便辅导大儿子徐积锴做功课。
每个星期,她还会打三次麻将,以放松身心。
总而言之,张幼仪已经脱胎换骨,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从“徐志摩前妻”“诗人弃妇”,逆袭为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银行家、女企业家,日子过得丰盛而精彩!
徐志摩陆小曼结婚照
10
而陆小曼和徐志摩结婚后,与公婆的关系一直不睦。
徐志摩的父母忍无可忍,跑来投奔张幼仪:
“那个家已经毁了,我们想搬来和你住,你是我们的儿媳妇嘛。”
张幼仪尴尬极了,她心想:
“老爷和老太太置我于一个多么别扭的地位啊!”
右边为徐志摩父母
然而,她无法对两位老人置之不理,她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他们。
“我对徐家二老有一份责任在,因为他们是我儿子的爷爷奶奶,所以他们也是我的长辈。”
于是,徐家二老在张幼仪家里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好几年。
后来,张幼仪在自己家后面的空地上,另外给徐志摩的父母盖了间房子。
陆小曼徐志摩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
徐志摩在北平几所大学教书,还有父亲每月资助的300元,却仍无法满足挥霍无度的陆小曼。
他不得不向朋友借钱,甚至向张幼仪开口。
张幼仪为了顾全他的面子,每次从自己的腰包掏钱给他,都会说:
“这是你爹的钱。”
因为陆小曼执意住在上海,徐志摩不得不在北平、上海两地奔波。
为了节省路费,他经常搭乘免费飞机。
他自己也知道危险,但是“不是我乐意冒险,实在是为省钱”。
陆小曼徐志摩
这个时候,徐志摩似乎对离婚有悔意。
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开始欣赏张幼仪。
他只要在上海,几乎天天来看张幼仪。
“他在上海的时候,我差不多天天看到他。我们离婚以后才真正密切来往。他习惯到云裳来看我。
人生真是很奇怪。我是个离了婚的女人,和丈夫离异的原因是他认为我们两个不搭调;结果我们离婚以后,相处得反而比离婚以前要好。”
如果徐志摩要去旅行,一定会来找张幼仪订做衬衫或是长裤。
徐志摩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即将飞往北平。
出发之前,他又来到云裳,催促张幼仪为他赶制衬衫。
他说:
“我得马上赶回北平。”
张幼仪就问他:
“你为什么非这么赶不可,你可以第二天再回去。”
徐志摩笑笑不回答。
事实上,两天前他跟陆小曼大吵一架——
陆小曼拿起桌上的烟枪朝徐志摩扔去,徐志摩愤怒地夺门而去!
而且,他与林徽因约定好,要去北平为她的讲座捧场。
张幼仪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她只是关切地说:
“我觉得你不应该搭飞机,不管是不是免费。”
徐志摩像平常那样大笑着说:
“我不会有事的。”
当天下午,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坠毁在山东济南。
徐志摩当场死亡,年仅34岁。
张幼仪八弟张嘉铸
噩耗传来,陆小曼因为难以置信,拒绝认领徐志摩的尸体。
张幼仪便做主让自己的八弟带着儿子徐积锴,赶去济南给徐志摩料理后事。
此后,她把徐志摩未尽的责任全部承担起来:
她赡养他的父亲,徐申如在徐志摩身故后又活了13年;
她每月寄300元接济陆小曼。
“我这辈子都在担心有没有尽到我的责任。就连离婚以后我都还在照顾徐志摩的父母,因为我认为这么做是我的责任。我为徐志摩、他家人,还有儿子,做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
张幼仪与大儿子徐积锴
11
1939年,21岁的徐积锴已经长成一个英俊的青年。
其皮肤之洁白,骨架之纤细,都和徐志摩如出一辙。
这一天,张幼仪与儿子坐在一起,轻声问他:
“阿欢,你有兴趣娶谁做太太?”
徐积锴嘴角上扬:
“妈,我只对漂亮姑娘感兴趣。”
张幼仪心里刺痛了一下,怎么这孩子跟他爸徐志摩一模一样?
徐积锴夫妇
不久,徐积锴果然娶了一个美貌的女子。
为了让儿子儿媳婚姻幸福,不重蹈自己覆辙,张幼仪主动资助儿媳妇上英、法、德、中等国的文学课程。
“这么一来,她不只能够满足阿欢的审美眼光,也可以满足他的知识品味。”
后来,徐积锴成为一位土木工程师,他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与妻子恩爱一生,白头到老。
而张幼仪在53岁那年,也在香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她与邻居苏医生喜结连理,并且得到儿子的祝福。
婚后,张幼仪和苏医生相敬如宾,共度了20年的美好时光。
张幼仪全家福
1972年,苏医生离世,徐积锴把母亲接去美国照顾。
此时,张幼仪有了四个孙子,还有了曾孙。
她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度过了美满的晚年。
1988年(阴历),张幼仪在纽约安详去世,走完长寿又成功的88年人生。
她的葬礼在红砖教堂举行,出席人数多达200人。
根据她生前的遗言,她的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四个字,以此证明她与苏医生的深厚感情。
22岁之前,张幼仪是“徐志摩原配妻子”;
22岁之后,张幼仪是世人口中的“诗人弃妇”“徐志摩前妻”。
很少有人知道,她人生的下半场,早就跟徐志摩无关了——
她是成功的女银行家、女企业家,她拥有自己的成衣品牌和独特的审美力,她在大学教过书;
她再嫁良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有着疼爱自己的老公,孝顺自己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曾孙。
这些都证明了,她的人生不止于一段失败的婚姻。
张幼仪与孙辈
对张幼仪来说:
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跟第二任丈夫苏医生一同度过的。
因此,她刻下“苏张幼仪”四个字,是对苏医生深深的爱与尊重。
在某种角度来说,这四个字无意间也是对前夫徐志摩的强烈讽刺。
放弃张幼仪,是徐志摩的不幸;
离开徐志摩,却是张幼仪的幸运。
离婚是践踏也是成全,成全了一个事业成功、衣食无忧、儿孙满堂、寿满天年的闪光女性张幼仪!
参考书籍:《安之如仪:张幼仪回忆录》——张幼仪 张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