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有多乱?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后边是如何被平定的
前言
唐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时期,经济、文化等都是一个国家空前繁荣的阶段,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但自从安史之乱开始后,唐朝便开始由盛转衰。
那么安史之乱是怎样爆发的,在安史之乱中又有多混乱?而安史之乱又为什么会被称为自古以来最血腥的叛乱,最终又是如何被平定的?
一、开元盛世
唐朝的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定国号为唐,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便形成了大唐盛世的局面。
使唐朝的文化和经济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并且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几代人的努力下,更是将大唐的繁荣推到了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
然而却在唐玄宗继位后,由于听信谗言、奸臣当道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唐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落,由此可见,唐朝的衰落和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是分不开的。
在最初唐玄宗除掉了太平公主等党羽,改年号为开元,表明自己要励精图治,再创大唐盛世的决心。
但等到唐玄宗真正的清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巩固了皇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因为兵变导致朝廷元气大伤、吏治混乱,朝廷内部腐败,急需处理。
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拔才能之人为官,并对贤能之人进行提拔,从这个时候来看,国家在唐玄宗的治理下,国家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唐玄宗看上了姚崇,此人不仅非常的有谋略,而且在遇到事情后,非常的果断,在渭川见面的时候,唐玄宗就曾经提出要让他当宰相,并且还向唐玄宗提出“十说要事”,唐玄宗也都按照其要求执行了。
姚崇上任开始搞小团体,招权受贿,但是也帮助唐玄宗做出了一些事情,在开元初年,治理蝗灾,当时在黄河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对庄稼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姚崇也意识到蝗灾的危害,若是不能及时消灭蝗虫,不仅会导致经济上出现严重的损失,还会给百姓造成很大的灾难,甚至会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于是在姚崇的亲自指挥下,各郡县都有竭尽全力去消灭蝗虫,并且有功劳者都会进行奖励,这样一来,极大的调动了各郡县人民的积极性,全身心的投入到治理蝗灾的任务中。
在姚崇的指挥下,蝗灾得到了控制,对庄稼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保护作用,对国家也起到了稳定作用。
但是姚崇却一心攻击政敌,拉拢小团体,所以姚崇很快就下台了,玄宗又看上了为人耿直,有原则的宋璟。
宋璟在为政期间,直言上谏,不徇私情,更是严于律己,也十分注重贤能之才,但是后来宋璟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失误,也过于太循规守旧,最终被罢相。
宋璟在被罢相之后,便由张嘉贞接替了他的位置,但后面又被张说所取代,毕竟张说比张嘉贞更厉害,文武双全。同时还有一位贤相,就是张九龄,也是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
正是因为唐玄宗能够知人善任,最终才开创了开元盛世这种大唐盛况,其次还在于他能够赏罚分明,在办事上干练果断。
二、宠幸杨贵妃
唐玄宗在开元盛世期间,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但是没过多久,便开始贪图享乐,丝毫没有当初励精图治的精神,也没有当年的节俭之风。
并且在张九龄这位贤相下去后,李林甫便爬上了相位,由此奸臣当道,此人非常爱揣测唐玄宗的心思,所以这也导致唐玄宗听信谗言,最终一步步的使国家走向了不稳定的局面。
公元736年,彼时居住在洛阳的唐玄宗想回长安,张九龄便劝谏说道秋收还没有结束,若是这个时候动身,阵仗太大会惊扰到百姓,影响百姓秋收。
但李林甫却说:“皇上,长安和洛阳都是您的,您想去哪儿都行,耽误了农忙,免了他们税收就好了。”
李林甫这样讨好唐玄宗的话,倒深得唐玄宗的欢心,因此开始重用李林甫,而张九龄就这样下台了。
因为唐玄宗宠爱当时的武惠妃,并且听信了谗言,于是将太子李瑛等人贬为庶人,并将其杀害,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病死宫中,唐玄宗一时间非常失落,尽管后宫嫔妃云集,但他并不满意,于是就将武惠妃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招入宫中,丝毫不顾礼节。
杨玉环因为精通音律,深受唐玄宗的宠爱,杨玉环对精美的服饰非常喜爱,唐玄宗便专门为她准备了700人为她做衣服,迎合她的喜好。
因为杨玉环喜欢吃荔枝,甚至让人开辟了从岭南到京城长安几千里的贡道,只为了能够将新鲜的荔枝快马加鞭送到长安,毕竟在当时没有像现在先进的保鲜技术。
所以便有了那句传诵千年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因为杨玉环生在南方,更爱荔枝,所以为了博得杨贵妃的喜爱,唐玄宗可是劳财费力。
正是有杨贵妃的存在,唐玄宗在宫中的吃穿用度都变得极其奢靡,甚至有些权臣想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者攀附皇权,便开始投杨贵妃的喜好,使杨贵妃开心高兴,因此升官。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的兄长杨国忠正是凭借妹妹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多次受到封赏,并且做到了朝中的高官,权势越来越大,无人可比。
但这也为兄妹二人的悲惨结局奠定了基础,因为杨国忠的专权,唐朝的内政变得愈发混乱,此时的唐玄宗沉迷酒色,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悄然来临。
三、安史之乱
唐朝内部的腐败不堪并没有对唐玄宗起到警醒,还对外发动一系列战争,朝廷的腐败,让那些官员急于升官,尤其是武将,渴望通过战争立下战功,进而加官进爵。
所以边境地区的将领对外也是肆意挑衅,进而发动战争,导致边境地区的战乱不断,再加之这个时候唐玄宗又比较好战,无疑是火上浇油,边境战火不断,甚至愈演愈烈。
这就导致最初边疆地区和平稳定的局面被打破,爆发了安史之乱,一方面是同西边吐蕃的关系恶化,导致两国之间友好和睦的关系被破坏。
另一方面就是和西南的南诏国之间本该平息的冲突,也日益升级,这也导致南诏国和唐朝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先后战死、病死的士兵多达二十多万。
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此时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召集了15万兵力,以担忧国家危亡的名义讨伐杨国忠,在范阳起兵。
然而当时唐代承安稳的日子过习惯了,地下的民兵都不知道如何作战了,河北州县的官员都纷纷望风而降。
天宝十五年,叛军攻入长安,当时虽然是由大将哥舒翰在镇守,并且拥有二十万大军,但那也是临时凑起来的,缺乏战斗经验。
但唐玄宗和杨国忠对哥舒翰都不放心,害怕叛军很快就攻进长安,众人会成为阶下囚,接连前去派宦官催促其发兵。
就这样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全部覆灭,由此叛军顺利攻入长安,而唐玄宗等人决定弃城而逃,这便是安史之乱更高峰的时期,唐玄宗最终在长安陷落前逃出去了。
一行人在逃跑过程中,行至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将士在半路发生了争吵,认为是杨国忠的指挥失误,最终导致兵败,于是就将杨国忠给杀了。
并且认为是杨贵妃的存在,魅惑主上,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所以逼迫唐玄宗将杨贵妃赐死,随后唐玄宗逃到了成都,太子李亨继位,就是唐肃宗。
在唐肃宗的铁血手腕之下,立即调用了李光弼、郭子仪等忠臣,兵分两路,进军河北,成功收复了河北一带。
还有张巡等忠臣的奋力拼杀,抵抗安禄山的大军,最终成功收复河南、河北两地,保住了大唐的江山,安禄山最终死在了他儿子的手中,其余叛军也被唐军打得节节败退,最终缴械投降,长达七年零两个月的安史之乱也就此结束。
在这场战争的背后,据史书记载,洛阳宫殿皆被焚烧殆尽,就连唐朝时期的人数也是骤减,从七万降到了一千三四百万,可以见得在安史之乱背后有着怎样的血腥场面。
结语
唐朝的衰落和颠覆与唐朝的统治者有着莫大的联系,唐玄宗初期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这并不代表一时的兴盛就能使国家长久的走下去。
后期的唐玄宗就因为荒淫无道,贪图酒色,最终将唐王朝推向了下坡路,使唐朝一步步走向了衰败,国家因此变得动荡不安,出现了安史之乱。
但好在最终在唐肃宗继位后,保住了这摇摇欲坠的大唐王朝,但是在安史之乱的背后却有着巨大的隐患,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遭受重创,难以恢复,所以唐王朝终将走向凋零的局面。